李雄
一、模式构建背景
小学生写出的作文不尽如人意的根本原因是教师没有对作文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大多数作文课的作法是:教师根据教材安排的训练内容与要求,肤浅地零乱地讲一讲小学生很难懂得的所谓理论,然后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写作。这种作法,缺失了“师生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教学的本质特征,致使教师迷失了自己——不知道怎样“具体”地教作文,致使学生在黑暗的死胡同里瞎摸索——凭着感觉走或胡编乱造。因此,构建既符合“教”的规律,又符合“学”的规律,同时符合作文本身规律的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成为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举措了。
二、模式概念界说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或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在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基础上,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而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结构框架和可以操作的教学活动程序。构建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整合教学的“过程与方法”,发挥课堂的整体功能。
生活化作文教学包括两个方面的概念,即作文教学的生活化与学生作文的生活化。作文教学的生活化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的方式方法等要素体现出的生活状态;学生作文的生活化指学生写出来的作文是对生活的表达,具有生活的气息与特质。
三、模式理论依据
(1)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认为:“现实生活是文学写作的唯一源泉”。学生作文虽然不同于文学创作,但也离不开生活。
(2)叶圣陶先生的作文观:“教学生作文,老师先要自己明白为什么写作,作文不是为了考试,作文不是为了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需。”“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所以论到根本,除了不间断地向着求充实的路走去,更没有可靠的预备方法。”
(3)《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在教学建议中进一步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四、模式构建原则
1.生活性原则
作文是对生活的一种文字表达,所以,作文教学必须生活化,这样才能求得学生作文的生活化。
2.主体性原则
“作文教学”的意思是“教”学生“学”作文,在这个概念中,“作文”既是教学的对象,又是教学的目的,“教”的目的是让学生有效地“学”,学生“学”的目的是自己“会写”,而“学”与“会写”的主体是学生,所以,教学模式的构建始终要把学生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3.发展性原则
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漫长过程,因此,模式的构建要体现出不同学段的不同特征,展示出学生的发展过程。
五、生活化作文教学模式例举
教师的学业素养不同,个性特征不同,教学经验不同,构建教学模式的角度就不同。教学实践中,我根据《标准》对教学阶段的划分和要求,构建出了许多不同的教学模式。
1.第一学段的“丰肚写话”教学模式
《标准》将小学阶段的写作定位成“习作”,又将第一学段的习作定位成“写话”,这既是写作规律的体现,又是学生学习写作的规律体现。小学生写话,也有一个又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为此,我构建了“丰肚写话”教学模式。
所谓“丰肚写话”教学模式,就是指教学中,先让学生明白自己写什么,即有个写作的框架,再逐步给框架增添内容,使框架越来越丰富。这里以“看图写话”教学为例作具体说明……
阅读图画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一种方式,看图写话是低年级作文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我构建的“丰肚模式”是:“理清问题简单说——按照规律具体说——发挥想象生动说——心诵快速写”。
理清问题简单说。每一幅图画都有一个比较明确的主题,为了让学生明白主题,教材编者一般都配有相关的问题(如果没有问题,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教学时,出示图画,让学生在独立观察图画的基础上简单地回答问题,明白图意。
按照规律具体说。问题理清楚了,思维就有逻辑了,作文的框架就建构起来了。这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寻找出图画的规律,例如,有的图画是表达事件过程的,有的图画是说明物体位置的,有的图画是讽刺性的。要根据图画本身的规律,对图画内容具体的说一说。说的时候,还要抓住重点说,努力把语言说通顺。
发挥想象生动说。没有想象参与的说话,是呆板的,没有生机的。合理大胆的想象,能够让静态的画面“动”起来,更能够让内容更加丰富、多样,充满情趣。
心诵快速写。学生能够生动地“说”出图画的内容与意图后,就应该立即进入“写”的程序。所谓“心诵快速写”,是让学生一边用心吟诵自己的“所说”,一边放快速度把说的话句下来。我们知道,小学生常常说得很精彩,但写出来就变样了也变味了,原因是写的时候又遇到了许多障碍,如出现了不会写的字、词,专心“写”了,把“说”时的精彩词句忘记了,等等。要求快速写的时候,把不会的字词空下来或用同音字代替,写完之后,再回头填补或更正。
2.第二学段的“范例导学”教学模式
我在第二学段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构建了“作家指路——老师搭桥——学生模仿”这一“范例导学模式”。
作家指路旨在充分发挥课文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语文教材里面的文章可谓“无山不含玉,无水不藏珠”,其中的人、事、景、物可为我们写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选入教材的课文,无论是从选材立意、布局谋篇,还是从文章的语言上,都有值得借鉴的地方,教师应该准确把握文章的特点和生成性资源,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
老师搭桥就是老师用“下水文”做具体指导。作家作品有时候距离学生比较远,学生一时还不容易完全内化,这就需要教师把自己变成学生,用学生的眼睛看,用学生的头脑想,用学生的语言表达。这样的下水文才具有针对性、示范性、指导性。
学生模仿。无须讳言,模仿是学生作文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它与抄袭有本质区别。在作家与老师范例的学习中,学生会触发灵感,借用范例中的素材、写法、语言特色等表达自己心中的积蓄。
3.第三学段的“尝试创新”教学模式
作文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表达。处于第三学段的学生,基本具有独立作文的能力了,教师要放手学生,让他们大胆尝试,在尝试中有所创新。为此,我构建了“自由写作——交流点拨——修改提升”三环节教学模式。
自由写作就是让学生根据教材安排的作文话题或作文素材,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写作,教师不做任何辅导或提示。
交流点拨是指学生把自己的作文交给同学或老师,让同学或老师阅读欣赏,同学或老师在欣赏闪光点的同时,提出需要修改的地方。
修改提升是指学生根据同学或老师的点拨,修改自己的作文,使之文通字顺,富有创意。
六、结束语
教学模式是教学中易于操作的程序,展现的是教学的过程与方法。应用教学模式的目的在于有效地指导学生写好作文,而好作文的核心价值在于生活化与个性化。因此,教师要无论应用那种教学模式,都要指导学生从“生活”的角度切入,把“生活”作为写作对象,反映生活真实,同时,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言语方式表达“自己”的特殊的个性化体验,让写作过程不仅仅是一种生命的倾诉与表达,更是一种凭借文字的个性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