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焱
面对当前实体经济有效供给与市场实际需求不匹配的矛盾:中低端产品与服务产能过剩的同时,高端产品与服务有效供给不足。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矛盾的化解指明了方向。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重点任务“三去一降一补”,无一例外都需要金融的着力推进。因此,在“十三五”期间,江苏金融改革应立足于满足实体经济有效需求,提升金融有效供给能力和水平,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江苏真正落到实处。
一、江苏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
多年来,江苏GDP稳居全国第二,江苏金融在信贷投放、直接融资、保险保障等方面一直位居全国前列。2015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11394亿元,位列全国第三。然而,随着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江苏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经济结构调整对江苏金融助力实体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较高,对于加快转型发展形成一定制约。我国金融体系一直以国有大中型银行为主导,间接融资比重远大于直接融资。江苏金融市场的融资结构也不例外,贷款仍是企业获得资金的主要来源。即使利率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实体经济的间接融资成本仍然较高。据2015年江苏银行业数据显示,江苏地区商业银行存贷款利差普遍超过3.5%,农村金融机构甚至超过5%;企业贷款利率执行基准下浮的比例不足10%,多数企业贷款利率执行基准甚至上浮,特别是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财务不规范及抵质押物不足,贷款利率普遍上浮幅度较大。融资成本的高企使得急需资金的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难以得到足够的资金支持,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小企业的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金融资源配置不平衡,金融支持产业升级力度不够。出于资产安全的考虑,银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以大中型企业为主要客户的服务定位,一定程度上造成金融资源配置的不平衡。一方面,金融资源大量投入实力雄厚、有强担保或有资产抵押的大中型企业,对个体经济、“三农”、担保不充分的小微企业支持不足;另一方面,对传统行业和部分产能过剩行业投入较多的金融资源,对尚未形成规模和集聚效应的高科技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的金融资源投入相对不足。金融对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支持力度有待进一步增强。
金融创新步伐需进一步加快,金融业态平衡发展有待加强。从金融创新看,江苏地区直接融资发行规模呈快速增长势头,直接融资的规模和增速均位居全国前列。尽管如此,面对融资主体不断提出的多样化融资需求,江苏金融产品的创新仍有较大空间。现阶段,江苏地区商业银行尤其是中小商业银行依靠规模扩张和存贷款利差为主导的增长模式和盈利模式并未发生根本性改变,中间业务收入占比整体仍不高,投资银行、金融市场等社会化融资业务还需加快发展,轻资产企业在金融支持的可获得性上存在一定困难,创新业务的品种、渠道和内容都有待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从金融业态现状看,江苏有一定优势,但各种业态发展不平衡,与江苏当前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比如,江苏保险业的业务创新深度与国内一些发展较好城市相比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江苏金融租赁业具备规模的金融租赁公司数量不多,群体有待进一步壮大。
金融风险传导扩散,金融机构经营风险加大。江苏社会融资规模逐年上升,但在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经济运行环境下,一些地区和企业的风险不断暴露。局部地区担保链风险集聚并爆发,且有蔓延迹象;钢铁、船舶、建材等产能过剩行业信贷风险先后暴露,并向上下游企业扩散;中小企业信贷风险上升,并逐渐向大型企业蔓延;部分效益不佳企业占用大量银行资源,依靠外部融资借新还旧,债务规模越滚越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风险有所显现;少数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率高企,部分小贷公司、担保公司出现倒闭的情况。随着金融风险的传导、扩散,江苏金融机构也面临着较大的经营风险和资产质量压力。
二、推进江苏金融改革服务实体经济的总体方向
当前,江苏实体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金融资本的着力推进至关重要。江苏金融改革要以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为出发点,重视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需求,加强对各类资本流动的规范引导,不断深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有效性。
畅通拓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有效渠道。坚持以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有效性为核心,以完善江苏当前金融市场体系建设、深化金融产品及服务市场化程度、加大金融政策支持力度、健全小微企业融资体系为着力点,优化政策资源和金融资源的配置,充分发挥好金融的杠杆、工具作用,全面助推江苏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发展。
找准深化金融改革创新的发展方向。要以满足实体经济发展需求为金融改革创新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准确把握江苏金融改革创新的目标和方向,不断丰富金融市场层次,持续加大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力度,规范金融市场秩序,简化并优化服务流程,不断提高金融服务实体效率。
拓宽民间资本参与金融活动的有效路径。资本的逐利性使得大量民间资本为追求短期利益而流向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领域,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低水平扩张和产能结构性过剩的矛盾,造成资源错配进而导致资源浪费,也给金融业的健康发展带来潜在风险。江苏金融改革应充分利用好民间资本活跃度高这一优势,规范民间资本投资方式和机制,激发民间资本投资实体经济的积极性,引导民间资本合法有效地参与实体经济发展,为金融支持实体发展提供多渠道资金来源。
三、推进江苏金融改革服务实体经济的具体策略
1.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能力
提高融资成本实惠向经济实体传导的有效性。推动金融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在足够多元的市场主体和丰富的金融产品服务下,促进市场信息的有效流通共享,创造条件强化实体经济对融资主体和产品的知悉、评价和选择能力,确保经济实体分享到利率市场化等金融改革带来的融资成本实惠。
加强抵押担保方式创新,切实降低经济实体融资的担保成本。鼓励各类金融机构根据实体经济运行需要,扩大现有抵押、质押品认定范围,推广各类型收益权、实物生产资料的抵押、质押贷款创新,推动风险担保基金建设,通过政府担保基金、企业集群担保基金等方式,形成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的融资风险共同体,降低小微担保融资成本。
创新融资还款方式,切实降低经济实体接续融资成本。鼓励金融机构开发设计“年审制”、循环贷款、“无间贷”等符合小微企业融资特点的还款方式,解决期限错配问题,减少融资过程中的结构性摩擦,降低小微企业接续融资成本。华夏银行针对小微企业推出的“网络贷”、“年审贷”等特色信贷产品就取得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努力降低经济实体融资信用成本。加快推进小微企业信息平台、信用评价、融资担保和风险分担体系的建设,健全小微企业服务中心组织,搭建完善的金融信用平台,不断缓解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矛盾,努力降低小微企业融资信用成本。
2.优化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不断加大金融支持产业升级力度
优化配置金融资源,推动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大经济任务的进程中,金融业要按照国家产业结构调整要求和江苏未来产业空间布局,制定更具导向性的融资政策,持续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充分了解产业发展所处阶段、面临瓶颈和金融需求,重点对升级转型、技术创新以及提升产品附加值、提高市场竞争力的融资需求给予大力支持。同时,对落后行业,尤其是“两高一剩”行业,以及落后产能、技术水平低下的企业,逐步限制金融支持并适时退出,倒逼传统行业进行转型升级。
扩大有效供给,补齐经济社会发展短板。积极对接国家战略,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新能源行业、生命医药行业的融资支持力度。大力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建立科技贷款绿色通道。改进和加强节能环保与绿色信贷领域的金融服务,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加快工业融资产品创新,鼓励发展能效融资、合同能源管理未来收益权质押融资、排污权抵押、碳排放权抵押等绿色信贷业务,积极支持国家政策鼓励专业技术突出、管理规范的节能服务公司、节能减排工程承包企业、节能环保设备制造企业发展。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大力推动创业金融成长,解决初创企业者的融资困难。为创业创新企业提供结算、信贷、咨询等全流程、标准化的金融服务,针对具有广阔成长空间的项目和契合政府发展政策的企业优先提供金融服务。
加大薄弱环节金融投入,切实支持小微企业。引导和调动金融机构加大对薄弱领域的金融支持和投入,有针对性地制定特色化经营、个性化服务、差异化竞争的发展战略;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在产业集群区域、小微企业聚集区成立特色支行、专营机构、科技企业专业服务机构、金融事业部等专业化服务机构,完善运行机制,切实提高民营经济、小微企业、“三农”经济等经济实体资金需求的可获得性;引导村镇中小金融机构、专业化金融服务公司和平台找准市场定位,鼓励其专注于为民营经济、小微企业、“三农”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多的金融支持与服务;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做好扶贫开发金融服务。在做好部分地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的同时,在省内积极开展农村“两权”抵押贷款试点业务。
3.培育多元化金融供给主体,不断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
增强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提高银行业竞争和创新力。进一步加强机制体制建设,建立健全同目前市场形势与政策规定相适应、兼具协调机制的管理体系。一是发挥银行业产品创新研发优势,创新金融工具。引导银行业重视金融工具的创新,拓宽金融资本支持实体经济的渠道,鼓励银行业创新开发与实体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金融产品。二是顺应消费信贷和第三产业特点,稳步推进非耐用品的消费信贷、分期付款发展,加快发展消费金融、绿色金融、文化金融、科技金融、服务金融等多元化的融资工具。三是发挥银行业信息技术优势,创新金融服务方式。顺应时代发展需求,加快与互联网的融合创新。借鉴移动互联的平台思维,搭建以互联网平台为主的服务网络,加快设计移动银行客户端,突破传统物理网点的束缚,实现客户的流动性获取与管理。
加快普惠金融推广,构建多层次供给体系。发挥各类型金融机构的优势,找准市场定位,构建多层次、全方位覆盖的普惠金融体系。引导银行业强化区域金融服务,发展服务中小企业的区域性股权市场,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扩大企业债券发行规模,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支持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发行小微金融债;有效发挥各类新型机构的互补优势,进一步丰富江苏金融业态,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加多元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引导民间资本规范发展,有效补充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健全和完善民间资本监管机制,加快小贷公司、典当行、融资性担保公司、民间资本登记管理中心、民间资本管理公司等民营金融机构的发展和建设。建立有效的制度安排和配套机制,引导更多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
4.积极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全力维护金融稳定
在推进江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中,化解以高杠杆和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风险,金融业资产质量势必面临严峻考验。因此,要深化金融监管协调改革,财政金融政策协同发力,加强全方位监管,规范各类融资行为,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的底线。一是加强过剩产能和行业的风险管控。重点加强对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等五大严重过剩和潜在过剩行业的信贷风险监测分析,不断提高风险监测水平和监测数据质量,准确及时掌握风险状况,加强风险监测预警。二是创新风险化解手段,区别对待不同阶段的困难企业,探索资产证券化、贷转债、贷转优先股等方式化解金融机构不良资产问题,确保金融业健康平稳发展。三是积极响应并配合地方政府推进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工作,不断完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顺利完成地方政府的债务置换,有效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作者系华夏银行南京分行副行长)
责任编辑:高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