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廷鹏 尹高岩
【摘 要】农艺学性状是展现芦笋种质特点的一种表现,可以帮助农艺种植人员掌握并了解芦笋种质资源变化规律。本次主要对国内外芦笋种质资源的农艺学性状进行分析,旨在探索不同高度和茎秆数之间的差异。希望本文的分析可以给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芦笋;株高;茎秆数、发病情况;相关性
芦笋具有较高的医用和保健价值,已经广泛进入到千家万户中。但是由于我国芦笋资源较匮乏,价格价高,严重影响了芦笋产业的发展。种质资源是维持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物质,可以保证生态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次主要对国内外63种种质资源株高、茎秆数发病状况进行分析,希望可以给后期芦笋种植提供理论性参考意见。
一、概述
(一)材料和方法
本次主要以杭州芦笋等对象,种植基地为亚热带季风性季候,四季光照充足,雨量充沛。主要选择区德国、意大利、荷兰和中国等芦笋品种进行分析。
(二)试验方法
试验地区土壤主要为砂壤土,密度较少,土质疏松,土壤通气性较好;土层较厚, 根据相关测量显示,土层深度在1.2米;土壤肥力中等,土层深厚相当,根据有效测量,土壤中燃油全氮为1.45g/kg,磷含量为27.7mg/kg,全钾含量为112.5mg/kg,土壤内有机质含量在24.2g/kg;土壤酸碱适中,pH值维持在6.7。分被选取合适时间在营养钵中放入种植,等到幼苗生长到一定长度时,将其移植到田试验区域。随机实施分区域设置,合理控制间距,并在周边设施保护,按照常规方法进行栽培。
(三)进行数据处理并调查性状
移栽完成后,及时对种植资源株高、发病情况、茎秆数等进行调查。茎秆数表示10例之内所有茎秆的数量;株高表示植株基部到植株最高位置的距离;茎秆数表示10厘米以上茎秆数;结合地方情况主要对芦笋植株的感染病况进行调查。
二、实验结果分析
第一,种植资源圃株高与茎秆数。从种植情况分析可知,不同种植品种之间具有较大差异,平均株高维持在73.48厘米,美国品种NJ1189最高可达96.5厘米,最矮小为德国的Ravel,株高在50.5厘米;株高分布较均衡,巨大多数集中在60到85厘米,株高在90厘米以上有四个品种,主要为NJ1025、NJ1123、NJ1031、NJ1189。
种植中各种茎秆数平均为7.46根,德国品种Ravel茎秆数最多位置在11.4根,美国紫色敬请最少为4.3根,美国品种、德国批评中和茎秆数在10以上的主要是美国Jersey、Supreme、德国的Eposs、美国品种NJ857和德国的Rally。
第二,种植资源发病状况。经过调查发现,很多芦笋均未发病,只有NJ1025、Grande、NH1123和NJ1031品种中出现1株发病,发病情况较轻。
第三,种植资源圃株高与茎秆数相关性检验。从上述株高及茎秆数来看,总体相关系数可以表示为0.085,相关性较高;不同品种之间的相关性差异较大,在各种品种中,很多植株的相关性都维持在-0.374到0.624之间,相关性较小的品种为Eposs,相关系数表示为0.010,负相关系数最大是WB-210,负相关系数最小的品种是NJ857,相关系数表示为-0.068;在所有品种中,相关性显著的品种主要是两个,显著性相关的品种是两个,其他品种都没有任何相关性。具体如下表1所示。
三、相关讨论和结论
芦笋学名为石刁柏,为百合科多年生长的生宿根性草本植物,属于高度异花授粉植物。芦笋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在高血压、冠心病和癌症治疗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是世界上名贵的十大名贵蔬菜之一。随着市场化的发展,芦笋的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在国内市场中具有显著的发展前景。
但是从当前国内外研究来看,芦笋种植方面的研究内容较少,严重影响了芦笋资源的种植和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芦笋认识也不断加强,之后很多研究学究都已经对芦笋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从生物学、遗传学和分子特性等方面分析了芦笋株高、茎秆数和发病等多种情况,从各个方面都分析了各种芦笋品种的农艺性。芦笋株高、茎秆数和发病是体现芦笋农艺学性状、遗传特性的主要形状。本次主要对63个品种进行研究,紫芦笋品种主要是美国紫色激情、江西井冈红,这两种品种芦笋茎秆数维持在5根,数量相对较少,与相关研究结果相同。从芦笋调查过程分析,仅仅六个品种出现发病,其他品种均未发病,此种结果与田间管理、干旱等因素相关。同时也可以从侧面反映出株高、茎秆数和基本的产量等情况。
结束语
本次主要对芦笋种质资源农艺学性状进行分析,从试验结果可知,品种不同的植株在株高、茎秆数和发病情况等存在较大差异。各个品种中只有个别植株出现病害且病害情况较严重,此种变化与田间管理和环境变化等具有很大联系,希望本文分析可以给相关人员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李霞,刁家连,张元国.影响芦笋产量性状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3,(05).
[2]曹岩坡,戴素英,代鹏.5个引进芦笋品种的比较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2015,(03).
[3]杨新琴,陈能阜,卢钢.不同覆盖方式对大棚春绿芦笋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长江蔬菜,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