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萍
摘 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我国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高我国的综合实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关键;实事求是
一、 相关概念的界定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概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同时把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我们党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2、实事求是的基本概念
实事求是,就是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要从被认识的和被改造的客观事物的客观实际出发,按照科学的方法,从中发现规律,以此作为我们的行动向导,这就解决了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出发点的问题。从实际出发,就是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就是正确的认识国家的基本情况,实现科学的态度,承认客观事实,尊重客观事实,找到规律性。这里所说的实际是现象与本质的统一,要善于透过现象看事物的本质,把事物当成是不断发展的,并在动态中考察规律;还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就是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促进主观符合客观。
3、两者的关系
恩格斯说:“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科学的理论。实事求是,是我们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向前发展的方法论。它贯穿于新民主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指导原则,是我们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当前我国处在新的发展阶段,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坚持实事求是的必要性与现实意义
(一)实事求是的理论渊源
1.马克思主义中关于实事求是的论断
马克思的《论费尔巴哈的提纲》,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的诞生,马克思第一次把实践理解为人们改造世界的、能动的物质活动,他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十分重视实践的问题,对于实践的理解,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人类的进化,社会的历史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无一不是由人们自己的实践活动所推动并且在实践过程中实现的。随后在《资本论》中对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作了更深刻的分析,揭示了实践的要素和本质,加深了人们对实践含义的进一步了解。我国准确的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在实践中逐步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中国的发展指明了道路。
2.毛泽东思想中关于实事求是的探索
毛泽东在发展实事求是时从《反本本主义》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不能脱离国情。《实践观》的发表表明了中国的发展要以实践为基础,并且抓住人的认识过程中的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相统一。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毛泽东对“实事求是”作出了精准的解释,他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事物的发展规律,从而使实事求是在中国准确的运用。实事求是,是我党的重要思想路线,在这条路线的指导下,中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如新民主主义的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使得中国社会不断富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综合国力得到提升。
中国共产党人在探寻适合我国国情的道路时,从我国的实际出发,认识到我国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此基础上,努力的发展生产力,使国民经济得到长足的发展。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作出巨大的贡献。
(二)实事求是在中国的完善
实事求是理论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中国的发展道路时,找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方针,政策。但是它的发展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错误,如“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运动,虽然它的出发点是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状况,但是由于忽视了客观规律,夸大了主观能动性,导致了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使人们的生活陷入困境,给国民经济也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所以我们要吸取教训,始终坚持把我们党的政策与中国的具体实践密切联系在一起,按照客观规律的本来面貌及其发展规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要坚持解放思想,冲破各种禁锢,实事求是的认识事物。这样才能有正确的思想路线,并且要研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主观和客观相一致,才能使中国达到健康持续的发展,一旦脱离了实事求是,我们的经济,政治就会陷入困境,不利于中国的实现宏达的发展目标。
(三)实事求是在我国的实践探索
中国共产党根据我国所处的不同的历史阶段面临的不同的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式。邓小平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前进,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他提出的无论是“白猫黑猫”论,还是“摸着石头过河”论,都体现了实事求是的重要性,他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创造性地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比较系统的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发展社会主义,对中国的发展有跨时代的意义。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和平发展逐渐成为时代的最强音,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阶段,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同时,我国面临新挑战,如资源浪费、环境破坏,经济发展不平衡等。以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准确认识我国发展的阶级特征,也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使我们党指导思想的新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线,求真务实,实现发展落到实处,解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而对现实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习近平结合中国不断发展的阶段,提出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并且对实事求是进行了总结:“坚持实事求是,就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来研究和解决问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来制定和形成指导实践发展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实事求是是科学精神,调查研究是从实际出发,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理论如果脱离实际就会成为僵化的教条,就会失去活力和生命力。在实际操作中,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清醒地认识我们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实现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同时杜绝贪污腐败的现象,实现党内的纯洁,自觉坚持实事求是,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工作水平和领导水平。在发展实事求是科学思想时,必须坚持探求和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必须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只有实事求是,才能把国家引入正轨。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之所以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统一,就在于它们都是历史上实践经验的理论发展,有比较强的实践针对性,从而有利于实现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强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强调我国在发展过程中坚持不懈的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永葆党的生机活力,国家的长期实践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所以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始终在党的领导下,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总之,实事求是作为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贯穿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之中,又随着形势的发展而表现出新的内容和形式。同时他们作为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思想路线的完整性,对现实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实践没有止境,理论探索同样没有止境。
[参考文献]
[1]田克勤,毛泽东思想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06.
[2]陈龙,毛泽东实践智慧研究[M]湘潭大学,2014.04.
[3]习近平,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J]学习时报,2012.
[4]史崧正,坚持实事求是在实现中国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J]金田2014.02.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