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秀宇
摘 要:小学作文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感受力,因此,设计开放性的课堂教学形式、作文题目、课堂活动,让学生回归自然和生活,调动其多种感官,既能让学生学会写作文,又能让学生喜欢上写作文。
关键词:小学;作文;开放性
优秀的作文一定是打动人心的。或者有优美的景色描写;或者有真实可感的实物描绘;或者有身临其境的情景展现;或者有美好的童真童趣;或者有令人难忘的情感或思想,它可以引人捧腹,可以催人泪下,也可以让人陷入回忆或深思。但是作文内容都源于生活,只有对生活有深入观察和感受的孩子才可能写出好的作文。可是小学生年龄小,观察能力和感受能力都不强,作文课上,他们常常绞尽脑汁也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因此,以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学会从寻常的生活中发现亮点、感受生活是小学语文老师的重要责任。本人在教学中不断学习、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一、设计开放性课堂教学形式,带领学生走入大自然
常态的作文课堂教学都是在教室内进行,老师通过各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之后学生动笔来写。而开放式的课堂可以让学生在动笔之前对所要写的对象进行观察、感受,然后再引进学生的讨论和老师的引导等环节,这样,学生在动笔的时候不但有内容可写,而且通过之前讨论、引导也会让自己的写作思路清晰起来。例如,根据季节的变化,老师可以布置和季节相关的作文,如《春天来了》《雪》《秋天的色彩》《盛夏》等。如果写《春天来了》,在写作之前,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带领学生来一次春游,没有条件的可以带领学生在校园内发现尚未融尽的冰雪,寻找刚刚钻出地面的小草,感受春风的方向和阳光的明媚,聆听鸟儿的歌唱,摸一摸树枝的软硬,观察一下同学穿着的变化,等等。通过这样的观察和感受,学生有了可写之事;之后走入课堂进行讨论,把观察、感受以及联想、想象到的内容转换为口头语言表达出来。
作文是一件个性化的事情,而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课堂主体,他们去观察、去感受、去表述、去聆听、去写作,最后呈现出来的一定是一篇篇有生命的文字。
二、设计开放性作文题目,让学生回归生活
在小学作文训练中,写人写物写事的内容所占比重很大。如果写人,老师规定题目《我的爸爸》,由于个人家庭原因,有的学生可能交白卷;但是,如果将命题作文换成一个话题作文——写一个你最爱的人,就很容易满足所有孩子的要求了——在他们的生活中,总有一个给他温暖让他爱的人吧。题目定下来后,老师不要让学生马上动笔,而是要先引导学生找出那个他想写的人:看到题目,一下子想到的那个人;或者将熟悉的人在脑子里、纸上过一遍,最后筛选出一个;或者在其他人的启发下选定要写的人等。在引导过程中,通过讨论、提问,说出写“那个人”的原因,教师予以引导、补充。这是课堂上的教学,之后,教师要把作文训练时间延伸到课外,延伸到家庭。教师给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通过观察“那个人”的外貌、言谈举止等获取写作素材,还可以以聊天的形式了解“那个人”。如果要写的那个人没在身边,则可以通过看照片、打电话、向其他人询问等方式去观察或了解。同样,让学生写一种小动物、植物、一个场景等都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让他们在生活中找到真实的素材,这样写起来才会言之有物。
三、设计开放性课堂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
学习活动不是单一的某一种感官的活动,是多种感官协调参与的综合性活动,它需要眼睛来看,耳朵来听,脑子来想,手来写,有时它也需要学习者触觉、味觉、嗅觉以及肢体的参与。作文训练也如此。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以下训练。
1.设计一个场景,让学生表演后完成作文
这种表演可以是即兴的,也可以是事先布置好的。前者能了解学生观察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反应力;后者能让学生把情境展现得更真实。如写老师,表演各科老师上课的情景;写事情,表演同学之间吵架的情景,表演大人去菜市场购物的情景等等。表演过后,再让学生动笔写。通过表演,可增强学生观察生活兴趣,最终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2.完成一个手工制作或小实验,然后写出过程、感受和新发现
通过自己动手,学生能够清楚手工制作或实验的过程,而且在过程中会获得较深刻的体会或感悟:难还是易,顺利还是有挫折,坚持还是放弃,成功还是失败。相信这样的体验过后,写出来的东西一定条理清晰,情感真实。
3.举办演讲、朗诵等活动,然后写出过程和感受
4.观看影视节目,描写节目中的某个场景、某个角色,或者观看心得等
5.通过绘画,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如写作《未来的学校》时,首先让学生把想象中的学校画出来,然后再根据图画完成作文的创作。
6.利用教室墙面,精心布置习作实践的小天地
如作文园地等,给学生开辟一个展示自己文采的空间。
总之,教无定法,但教师如果能够以开放的心态来对待作文教学,不但能够让学生学会写作文,还能够让学生喜欢上写作文。
参考文献:
张荣.自主体验式习作的探索与研究[J].小学语文教师,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