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瑜
摘 要: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不应该局限于传统的课堂、办公室,而应该拓展到广大的网络世界中。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既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方便,又带来了新的难题,网络谣言就是其中之一。从其产生、传播与危害角度进行分析,并从学校、教师、学生多个角度提出解决这一难题的可行性建议,以期使思想政治教育得到更好的开展,取得实效。
关键词:网络谣言;“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6-0118-02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为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提供了足够的便利,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思想政治教育也将面临新的教育环境与载体。然而,互联网所具有开放性和匿名性,也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问题——网络谣言。
一、对网络谣言的分析
(一)网络谣言的产生与发布
互联网的开放性让各种信息得以进入,这就给一些人提供了可乘之机。一些怀有动机(发泄、报复、娱乐)的人,会针对某个人或某个群体,发布一些谣言。这些谣言可能是无中生有,也有可能是对事实的歪曲解读,辅之以图片、视频等,增加其所谓的“可信度”,其内容往往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带有一定的煽动性。如今各类网站,应用数目繁多,发布者将同样的一条信息,用不同的账号,在不同的平台和网站进行发布。
(二)网络谣言的扩散
谣言的扩散与互联网的高速传播与扩散性密不可分。前文说到,谣言的发布者会在多个渠道进行发布。受众们被动地接受信息,由于心理作用的推动,在未加确认核实的情况下,就认可并接受该信息,并对该信息进行传播。或是个人的媒体平台上,或是贴吧、网站评论区等公共区域,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借助互联网的高速度不断扩散。而且,传谣者在转发的过程中,往往会对信息进行消化吸收再加工,夸大某部分信息,使谣言更能吸引眼球。而且,互联网上的谣言扩散并不局限于互联网,网民们从网络上得知的消息同时会在线下进行传播。所以,互联网上的谣言扩散是十分迅速而且危害极大的。
(三)网络谣言对思政的危害
多数谣言都带有一定的目的性,可能为了混淆视听,可能为了攻击政府,可能为了打击报复,这样的信息对整个网民群体,尤其是大学生群体的价值观会产生巨大冲击,会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过程。网络谣言的内容往往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相悖,网络谣言的传播也会影响学生的生活环境,影响正常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展开。大学生与外界的沟通主要依靠互联网,谣言的充斥会使整个交流平台混乱不堪,影响学生的日常生活,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佳。“互联网+”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如果想得到更好的发展,取得理想的效果,必须正视网络谣言这一难题。
二、应对网络谣言的措施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们应该正视网络谣言,针对大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有力措施,帮助他们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一)高校之间建立互通机制
网络谣言的传播不会局限于一地一校,而是没有边界式的扩散性传播。高校在应对和处理时往往力不从心。因此,需要高校之间建立互通机制。
高校之间可以在网络资源、监管处理办法、应对机制等方面进行沟通与合作,互通有无。同一地区的高校之间应着力建立一套完整的应对谣言的管理办法,在各高校之间进行试用,收到成效之后可推广至更多学校。高校联盟也应与国家网络监管部门合作,共同打击制造谣言、传播谣言的违法活动,为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一个更好的平台。
(二)净化校园网络环境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环境对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良好的网络环境,有助于抑制谣言的传播,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学校相关部门应对一些涉及谣言的敏感信息进行及时处理,一旦发现学生中出现了谣言的迹象,立即在网络上进行追根溯源式的追查,找出问题所在,对相关学生进行教育。将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可采用关键词筛选等手段对信息进行过滤,为校园网筑起一道防范网络谣言的“防火墙”。特殊时期可采用实名制注册联网机制。总之,要通过种种手段,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网络环境。
(三)提高学生使用网络的素质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对新鲜事物接受程度较高,正处于世界观和价值观不断成熟的关键时期。但是看问题容易片面甚至偏激,在思想上、情绪上、心理上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感染和干扰。面对一些煽动性强、带有影射政府、执政党、领导人的谣言,一些大学生往往容易失去理智,进行转发。也有的大学生由于使用不当,被动地转发一些信息,因此要注意提高大学生使用网络的素质。
大学生作为青年群体,接受新事物的速度较快,对互联网的使用熟练度普遍较高,但也有不少不良的使用习惯。高校应开设相应的网络教育课程,让大学生能够充分学习互联网的使用知识,提高他们甄别网络谣言的能力,学会合理运用互联网并完善与提高自身。定期召开网络安全相关的讲座,邀请该领域专家为大学生指点迷津,树立正确的使用规范。
综上所述,网络谣言对新时期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挑战。网络谣言的产生和传播无法避免,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正确认识网络谣言这一危害,进行相关应对。高校之间建立互通机制,协同推进这一工作的进行;高校内部要做到净化校园网络环境,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上网环境;提高学生使用网络的素质,不参与谣言的传播。笔者认为,通过以上的措施,一定能够有效控制网络谣言在高校的传播,网络谣言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良影响也能够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 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 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 黄卫星,康国卿.受众心理视角下的网络谣言生成与治理[J].中州学刊,2011,(2):255-258.
[4] 吴国庆,金静.试论网络谣言对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及对策[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3):148-149.
[5] 田仲金.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对策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责任编辑 陈凤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