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军
摘 要: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我国学校教育的概念以及学校教育的目的进行了深入分析,并结合我国学校教育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分析现行学校教学的模式相对理想教学模式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不足。研究发现:我国学校教育的目的并非完全以受教育者身心全面发展为目标;我国教育教学模式已经开始向培养受教育者全面身心素质的方向发展,但依然存在着“唯智是举”,阻碍了学校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学校教育概念;教育教学模式;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7-0320-035
教育的价值与目的是开展教育活动时所碰到的最实际而又必须要思考的问题,因为其指引着学校教育的发展方向。本文通过深入揭示学校教育的概念以及现行学校教育模式,探究我国学校教育在发展中的理论基础与现实的不足。
一、我国学校教育的概念与目的概述
(一)我国学校教育的概念及目的
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传统的学校教育仅仅是“教育”概念中最为狭义的解释。狭义 “教育”概念主要就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期他们发生某种变化的活动[2]。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多次以法律和法规的形式阐述学校教育的目的。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我们要培养的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与接班人,坚持政治思想素质、道德品质素质与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第二,教育目的要求培养在道德、才智、体质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要求在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协调发展[3]。不难看出,我国学校教育的概念同样是反映我国社会的需要,以国家社会的发展为着眼点,并非单纯以受教育者个人发展需要为重点。
(二) 我国学校教育与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
我国学校教育系统在不断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方法,以及学生评价方面不断进行改革,以求促进我国学校教育的发展。
在各教育阶段学校课程设置方面,我国学校课程呈现出以下几点发展趋势。首先,课程种类多样化,使课程的种类更能满足学生不同的发展需要;其次,课程设置强调教学功能与育人功能相统一,逐渐改变过去教学只是教授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单一目标,更加突出教学的育人功能;最后,课程内容设置现代化与生活化,使所学知识跟上时代的步伐,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意识,同时使学生之所学能与生活社会实践相结合,学有所用。
在对学生评价方面的要求,主要向着以下几个方面发展:第一,评价重视对学生的激励和促进学生的发展,多发现学生的优点并鼓励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第二,更新评价理念,评价要与学校教育的目标相一致,要引用科学的,符合素质教育的方式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第三,评价的内容不断扩展,学校对学生的评价体系要顺应教育目标的要求,不断地拓展评价的内容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要;第四,多种评价方式综合运用,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做到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努力使教育评价真实、客观、科学。
二、 阻碍我国学校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对策研究
(一) 阻碍我国学校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
我国学校教育的首要目的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虽然强调各项素质全面发展,但是以国家社会需要为导向的教育体系,难免会偏向于以技能和知识为学校教育的重点,忽略了对学生德育、体育等重要素质的培养。同时,教学力求在短时间内让学生掌握大量现有知识,影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其次,我国古代重文抑武的思想以及科举选拔的思想依然影响着我国现代社会的思维意识。我国各项重要人才选拔体制都以成绩的高低来决定录取。这造成了学校教育成为以智力为主的学习备考过程,忽略了学生个性发展以及全面发展的教育初衷。
(二)针对影响我国学校教育发展的因素的对策
首先教育者应该提高意识转变观念,要认识到对学生的教育不仅仅是教会知识与技能,更应该将其培养成为有思想有文化有知识的完整的健康人。应该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和道德品质,使学生达到身心一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其次,优化学校教育的评价体系,扩展评价的内容,逐渐消除仅以学生成绩来评价学生好坏的标准。对学生的评价要从智育方面扩展到德育、体育及心理状态的多维评价。对人才的选拔不仅要求有扎实的知识技能,更应该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思想境界,良好的思想品德。进一步细化和完善人才选拔的要求和体系,才能对学校教育教学和课程设置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参考文献:
[1] 舒志定.论教育与价值 [J]. 教育研究,2000(12).
[2] 迟艳杰,陆有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哲学与时代的互动[J].教育研究,2011(05).
[3] 袁振国. 当代教育学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4] 张庆守. 试论中国现代教育思想的形成与特点 [J]. 福州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9).
[责任编辑 赵景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