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燕
摘 要:教科版思想品德课程将学生实践活动摆上了重要位置,它的编排主张与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相互联系,更加注重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但在实际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忽视了这一学科的育人功能,忽略了这一学科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长久下去学生就会失去对这一学科的兴趣,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关键词:思想品德;“生活化”;实践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7-0320-055
在我们平时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很多教师对思想品德课的定位不够准确,没有理解清楚教材编排的用意所在,往往只注重课本知识点的传授,而没有将思想品德课“生活化”,忽略了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没有贯彻“在学习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教育新理念,导致学生对这一学科认识不足,仅把这门课当成了简单的写写抄抄背背的课程,长此以往,不利于培养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因此笔者认为,思想品德教师应该转变观念,让自己的课程“生活化”。那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将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构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课堂呢?
一、课程的导入要“生活化”
导入的目的就是为了消除学生课前紧张、恐惧的学习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导入不够新颖,不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不从他们熟知的日常生活入手,就会让整节课的课堂气氛大打折扣,因此我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很注重对课程导入的设计,而且更倾向于导入“生活化”,因为这样会让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如在教科版思想品德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九课《“人”字的结构》一课的导入中,教师问学生:同学们,你们一定清楚“人”字的正确写法,但有谁知道“人”为什么要撇长捺短?为什么古人教导我们一定要“堂堂正正做人,明明白白做事”?生活中哪些人做到了这一点,哪些人没有做到……连续的问题让学生产生求知的欲望,之后,教师可以顺利引入课程的学习,让他们知道“人”这个字背后蕴含的“一撇是长处,一捺是短处”的深义。它告诉我们,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既不要骄傲自满、盲目尊大,也不必自惭形秽、妄自菲薄。天生我才必有用,我们应凭借这长处和短处不断完善自我。这样就能让学生带着浓浓的兴趣与教师一同进入新课的教学活动。
二、课堂形式要“生活化”
课堂形式的“生活化”能让学生更加乐于接受课本知识,因为这样的课堂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很熟悉,也易于接受。以八年级思想品德(上)第二单元《感悟生命,珍爱生命》一课为例,进入新课学习后,我就以聊家常的形式展开教学活动,围绕在现实生活中“生命是什么、怎样去实现生命的价值”这一主题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畅谈感受。有些学生会说在天灾面前,每个人都很脆弱,如汶川地震、雅安地震让很多人失去了生命,所以我们应该要珍爱生命,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有些学生说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我们就要好好孝敬父母,感恩父母……学生讨论得很激烈,其实很多东西已经超出了课本知识的层面,但每一种分析都是对课本内容的升华,学生通过说、写对生命价值的体现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很好地完成了课堂教学内容。
三、教学情境设置要“生活化”
好的教学情景设置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笔者在教科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第四单元第三节《交往有艺术》的教学中,引入了这样一个故事:李先生为庆贺生日邀请了四个朋友做客。三个人准时到达了,只剩一人迟迟没来。李先生有些着急,不禁脱口而出:“急死人啦!该来的不来!”其中一人马上站起来拱手道:“告辞了!”说完,气冲冲地走了。李先生一急又冒出一句:“真是的,不该走的又走了。”剩下的两人,其中一个坐不住了:“我现在走!”说完,甩手就走了。李先生不知所措。最后这位对他说:“你说话前应该考虑一下,否则说错了,就不容易收回来。” 李先生无奈地说:“他们都误会了,我不是说他们。”朋友听了,脸色大变道:“原来是这样!”说完,铁青着脸走了。讲完故事,我设置问题:朋友为何都走了?这则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你们平时遇见过这种情况吗?通过分析,学生最终得出结论:要学会表达。用恰当的方式表达我们的看法和感受可以使对方了解我们的真实态度,增进对我们的理解,从而更乐意与我们交往。
四、教学活动要“生活化”
在传统的教育中,我们多采用教师主动讲、学生被动“接收”模式,学生对课堂教学兴趣不高。因此,我们应组织学生多参与教学活动,使思想品德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反复体验、感悟的过程。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活用教材,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如我在教科版九年级思品第十三课《我们的“议案”》一课的教学中,先让学生学习议案的写作格式,然后出示一篇规范的议案,进而提出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事情可以通过“议案”的方式解决并让他们想有哪些。学生的回答很全面:有的学生说小区里面每天摆摊设点乱丢垃圾,影响市容市貌;有的学生说在超市买到了过期的食品;还有的学生说小区内有些井盖松动无人管理……我顺势引导学生:“对于这些问题我们都可以通过提交议案的方式得到及时的解决”,并让他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写出一份议案。由于这些事例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亲身经历的、比较熟悉,所以,学生写起来也得心应手,写出的议案质量都比较高。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向校园、走向家庭、走向社会,让他们了解思想品德与生活是密切相关的,不是脱离了社会和生活而独立存在的。
我们所生活的这个社会是复杂多变的,作为一个优秀的教师,我们不能只停留在对教材分析的层面上简单套用书上的事例来解决现实问题。教学必须要让学生用心去经历、用心去体验,这样才能更加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世界,使学生树立自己正确的是非观念、善恶观念。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向生活开放、向现实开放,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实践。
参考文献:
[1] 马凤龙.生活化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简论[J].教育探索,2008(6).
[2] 陈惠芬.中学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初探[J].当代教育论坛,2006(4) .
[责任编辑 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