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小霞
【摘 要】高校科研经费是反映高校科技水平和綜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等院校承担的科研项目大幅增长,科研经费已成为高校除财政拨款外的第二大资金来源。然而,一些高校在利用科研经费的过程中,频繁发生贪腐事件,严重影响了正常科研工作的开展。本文从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现状入手,针对当前高校在科研经费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规范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建议
一、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必要性
近年来,我国把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大幅增加科技投入力度,我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科技经费投入大国,但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使用所暴露出的问题也是让人触目惊心。为了更好的引导高校科研事业的发展,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成为迫在眉睫,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主要包括项目收入管理,项目预算管理,项目支出管理,项目的财务分析管理以及项目经费的结题管理等。
二、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现状
1.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不完善,监督不及时
尽管目前高校科研经费持续飙升,但是其使用现状表明“好钢并未用在刀刃上”,而是成为一些科研投机倒把分子谋取私利的借口。2014年,教育部通报4起科研经费使用违规违纪典型案件,5名大学老师骗取1600多万元科研经费。这些私自挪用科研经费的案例引发全社会的关注和思考,为什么高校科研经费沦为了个人的提款机?究其原因,是管理制度执行不力,权力肆意任性,监督滞后甚至缺失导致的。目前,一些高校缺少完善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或即使制定了管理制度却得不到严格的执行,加之高校内部审计部门未能参与科研经费的使用管理过程,不能及时监督和发现科研经费使用中出现的问题,进而导致经费滥用的情况时有发生,甚至是贪腐案件的出现。
2.预算编制不合理,经费支出不规范
首先,在整个科研经费管理中,预算管理是核心。目前科研项目的预算编制主要是由课题负责人或课题组成员编写,而他们往往意识不到科研预算编制的重要性,加之预算编制常识匮乏,难免导致编制出的预算缺乏科学性、严谨性、可行性。
这里举个笔者工作中的实例:一位高校教师拿着一张版面费的发票来财务报账,财务人员根据财务规定对原始票据审核签字后录入财务系统,但财务软件系统提示由于该项经费指标超标无法保存。报账的老师认为第一次报账不会出现超标。后经会计人员调出该项目的各个明细指标查看,发现老师报销的版面费金额超出了该科研课题的版面费、文献费的指标限额。这位老师本人就是课题负责人,却对自己课题经费的预算明细模糊不清,这样的例子在实际的财务报销工作中时有发生。
其次,由于学校把重点放在立项以争取拉到更多的科研经费上,当项目争取到后,科研经费就交由财务部门管理,而财务人员并不是相关科研研究方面的专家,对科研老师拿来报销的票据无法判断其合理性、相关性,其是否真正用于该项目的科研支出不得而知。而项目负责人在使用经费的过程中,对财务管理规章制度意识淡薄,导致科研人员在报销时,不结合实际的科研活动支出,携带各种票据来财务报账,而现在高校的科研报账大部分是学生代为报账,老师因为忙于教学和科学研究基本很少来财务报账,学生拿着大堆发票来报,合规的不合规的,餐费、汽油费、打的费、试剂耗材费,科研老师希望什么都能报,能报销多少算多少,学生若没报成账,老师就找领导哭诉,把矛头直指财务人员。
3.科研资产管理空缺
首先体现在科研固定资产的利用率低,由于科研人员缺乏国有资产管理意识,在需要购置设备仪器时经常是自行采购,而不按政府采购程序,购置后虽然作为固定资产入账,但都是疏于管理,导致固定资产流失严重。科研项目结题后也无人要求把科研资产统一归口管理和上交,科研资产很难实现有效共享。其次对无形资产的保护意识淡薄。虽然现在高校的专利申请费、论文发表费和著作出版费都是从科研经费项目中支出,但由于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对无形资产管理意识淡薄,大多数高校并未对科研项目中形成的专利权、版权等无形资产进行登记、保护,造成无形资产的严重浪费。最后科研成果转化率低下,据国家统计局等部门2014年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虽然我国研发经费投入总量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科技经费投入大国,但研发投入效益差距却很大,主要体现在科研成果转化率,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10%,而发达国家的这一比例在40%以上,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差距,值得反思。
4.普遍存在已结题未结账现象
2008年国家审计署对16所高校进行科研专项审计时发现,截至2009年初,13所高校共计1.73万个科研课题已经结题,但是没有结账,其累计的资金达3.23亿元,大量的账面资金被闲置,最终被随意使用。这种结题不结账的现象在高校中非常普遍,高校科研财务报账时,就经常有教师拿已经结题的经费继续使用,居然有些教师用十多年前的科研经费本报销。笔者在2015年的科研报销中就遇到有老师报销试剂耗材等费用,用的经费本居然是2003年申请审批的项目。
三、规范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措施
1.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管理机制,加强对科研经费管理使用的监督
首先,有关部门应尽快颁布实施关于科研项目立项、审批、经费使用、监管责任的系统法律,并且引入公正、公平、公开的专家评审制度,依法对课题经费的管理使用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杜绝灰色地带。对于滥用科研经费的行为,一经查出,责任人就要接受法律的惩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其次,高校应制定完善详细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明确规定科研经费管理使用的各个环节及各部门人员的工作职责,协调财务部门与科研管理部门的信息沟通和协同合作,提高审计监督部门的参与程度,使各职能部门在科研经费管理上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从而实现各部门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实现科研经费使用过程的全程监督。
2.加强预算管理,規范科研经费的使用
高校科研经费预算编制应以实事求是为基础、精打细算为原则、科学合理为准绳,这就需要科研人员首先要重视科研项目经费的预算编制工作,根据项目研究的具体情况,认真完整编制预算,让科研经费真正用在“刀刃”上。其次,学校各科研管理部门也要重视预算的编制填写,建议高校可以设立专门的科研专项服务团队,团队成员由了解该项科研研究的专家、财务、审计等人组成。而且要加强团队人员学习新出台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国家会计法、高校财务制度,确保科研项目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为科研项目经费合理支出奠定基础。
同时,我们可以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对科研经费进行严格的分类,对科研经费的各项用途做明确的规定,具体到科研经费利息的计算及处理方法,科研项目组的成员到外地参加会议可以乘坐的交通工具,都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让广大的科研工作者执行起来方便,也便于科研管理者的监督管理。
3.加强科研研究过程中形成的各项资产管理,建立资源共享平台
科研研究过程中购买的固定资产,应按照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由学校进行统一核算和管理,学校可以建立一个资源共享平台,通过信息共享统筹管理各项资产,促进资源共享,避免重复购置,合理节约资金。同时,要加强对科研无形资产的重视,积极促进具有重大经济价值的科研成果的转化,提高教师科研成果转化的积极性,把科研成果所创造的社会价值作为衡量高校或个人科研能力和水平的标准。
4.科研处财务处要双管齐下,加强已结题项目结余经费的管理
针对高校科研项目拨款结余居高不下的现象,我们必须要加强科研项目结余经费的管理,统筹安排合理使用。对于纵向科研经费结余可采取:项目通过结题验收且依托单位信用评价好的,2年内项目结余资金由依托单位统筹安排,专门用于基础研究的直接支出。如果2年后结余资金仍未使用完毕,应按原渠道退回。对于未通过验收和整改后通过结题验收的项目,或单位信用评价差的,结余资金应当在验收结论下达后30日内按原渠道退回。此外,项目负责人在项目结题验收后如需继续使用结余资金,可以向依托单位提出申请。对于横向科研经费结余:在合同期满后,如因不可抗力原因导致不能按时结题的,可由项目管理人向科研管理部门提出延期申请,继续用于该课题的研究,对于已结题而逾期未办理经费结算的,结余资金由学校收回,统筹安排。
参考文献:
[1]兰莹,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探讨[J].会计之友,2012(1),115-116.
[2]黄永林,李茂峰,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政策与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建议[J].教育与经济,2013(3),7-8.
[3]陈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会计之友,2015(24),70-71.
[4]卿文洁,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对策探讨[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11(14),68-69.
【5】李华丽,黄照强。科研报账这么难,财务人员应该怎么办?[J].教育财会研究,2015(4),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