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未然
电力增长放缓、价格机制迟迟未能理顺、竞争愈发激烈。燃气轮机的主机制造商们如何应对全新的燃机市场?
国家能源局5月18日公布数据:4月份,全社会用电量456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9%。在刚刚经历了一季度全社会用电量增长超过3%之后,电力增长又回到了低迷之中。
在经济没有太大起色的背景之下,电力需求也难以有着更多的增长。对于天然气发电行业来说,气价机制和上网电价是老生常谈,盈利更是问题,一年发电小时数往往只有不到两千小时。
对于燃气轮机主机制造商来说,不利的消息也不止于此。尽管中国市场以外企为主,但是本土企业自主研发燃气轮机的努力并没有中断,更多的国际制造商也都瞄准了中国市场,竞争愈发激烈。
在这样一个全新的市场态势中,燃气制造商们能够做出哪些应对?从2004年打捆招标至今,燃气轮机的主要制造商们又根据中国市场的特点做出了哪些应对?
市场变化
提到现在和2004年在燃气轮机市场上最大的变化,哈尔滨电气燃气轮机(联合循环)事业部总经理黄蓉首先想到的就是价格。
“我们公司现在的订单,有70%是来自海外,而不是中国。我在中国能够拿到70%的海外订单,说明在成本上,我比国外的制造商是有优势的。”
而价格上发生变化的不仅仅是整机价格和成本,也包括了维护和维修。在通用电气—哈动力—南汽轮能源服务(秦皇岛)有限公司10年庆典上,GE中国发电事业部总裁杨丹就表示,秦皇岛工厂的存在让长期维修的价格降低了10%。
这首先是竞争的直接结果。过去,在燃气轮机的维护领域,几乎是制造商的一统江湖。主机商的“长期维护协议”对于业主来说有时候甚至是不得不选的选择。
不过随着市场的发展,单一的模式显然不能够适应多样化的市场需求。一方面,在欧美市场大放异彩的第三方服务企业开始进入中国,它们技术实力雄厚,且价格更优优势,是主机商的最大竞争对手。
另一方面,中国企业在燃气轮机技术本土化的道路上从未放弃。上海电气收购安萨尔多之后,已经开始向维护领域布局和进军。这彰显出了本土企业的不凡雄心。
主机制造商们开始认识到,过去十年在中国成功的经验在未来可能无法再被复制。想要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需要作出更多的本土化布局。
“秦皇岛的服务中心是GE的第一步。我希望把我们的维修业务在中国扎根落地,而且所有的维修工艺、技术能够达到跟国际一流水准,这是第一步。第二步新部件的制造也能在中国扎根。第三个是通道部件、叶片,这制造业上被认为是最难最尖端的技术,我们也希望有一天能够把它在中国落地下来。”杨丹说道,“除了这个之外,我们现在正在跟合作伙伴做的,就是把我们的整机在中国本土化。”
新的挑战
在进入中国二十多年后,9E型燃机已进入了故障高发期,不过GE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除了派出专业的技术人员之外,GE和南汽合作推出了新型的9E燃机,可以换掉旧的设备。
GE引入中国本土化制造的机型并非只有9E。包括6B、9F、9E和6F等,GE在中国完成了从小到大的重型燃机系列。其本土化程度之高,也确实表现出了GE对于本土制造的决心。
但是正如上文提到的那样,整个中国的电力市场正在发生一定的变化。对于GE这样的主机制造商来说,也需要作出更多的应对。
尽管集中式天然气发电迟迟没有在国内有过爆发式增长,但是燃机制造商们并没有吝惜自己的产品。西门子的SGT-8000已经瞄准了可能会因为天然气价格改革而快速发展的天然气发电市场。
GE也不甘落后,最先进的9HA也瞄准的是国内市场。尽管总造价较高,但效率高、单位造价经济性高、容量大、启动灵活、适于调峰等特点,会让它更适合当下的天然气发电业主企业。
另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天然气分布式市场。小型燃气轮机并不是传统三大燃气轮机制造商GE、三菱和西门子的主要战场。在这一领域,卡特彼勒更具竞争力。但是世界能源产业分布式、分散化的趋势变得越来越明显,微型电网的发展对小型燃机市场也提出了更多的需求。
西门子已经与杭汽牵手,进行SGT-800的技术转让,瞄准的就是中国的天然气分布式市场。GE也有充分的技术储备, GE的6F.01技术性能就非常适合分布式能源的应用, 是出力范围小于100 MW以下最先进、高效的机型之一。
从打捆招标至今,燃气轮机的市场可以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机的成本价和服务价格近乎腰斩,各大企业都在全力进行本土化。另一方面,燃气轮机的技术含量还在不断提高,更多适应中国市场的燃气轮机被生产出来,并应用在中国市场上。
燃气轮机的维护正在从日常固定时间维护转向根据需求维护,这又将大大减少业务使用燃气轮机的成本。在未来燃气轮机市场中机遇和挑战并存,主机制造商们要提供出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才能留住并吸引更多的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