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昌
2016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80年风雨兼程,80年岁月如歌。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和要求,青海作为红军长征经过的15个省份之一,从7月至10月,全省各地纷纷举行多种形式的纪念活动,弘扬长征精神和民族精神,追忆革命先辈光辉事迹,激励和动员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族人民群众,凝心聚力推动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建设。而通过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表达心中炽热的情怀,抒发对党对祖国的热爱,使长征精神更加深入人心,凝聚前行动力,则成为青海高原各族儿女最美最深情的纪念方式。
诗人说,秋日的暖阳,映红了祖国山河;秋日的细雨,滋润着高天厚土;秋日的鲜花,绽放在江河源头的田野山川。
是的,秋天的高原是红色和金色闪耀的美丽时节。悠扬的歌声,动人的舞姿,在高天流云下流动飘逸。弘扬长征精神,决胜全面小康的信心和决心,在歌声和舞姿中,显得如此从容。
从省直机关到各地、各部门和各行业,从党员干部到农牧民群众,从农村到牧区,从剧场到广场,一场场精彩的演出,一首首动人的歌谣,一支支舒展的舞蹈,成为这个秋天最浓的暖意,最诚的祝福。是的,这是一次文艺演出盛宴,是一次群众参与广泛的集体亮相,是一次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光荣革命传统的深切表达。
从7月至10月,全省上下组织开展地方曲艺大赛、群众歌咏大会、民间文艺团队展演、综艺专场演出、音乐会以及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等主题活动达100余项,集中展示省内文艺院团近两年来新创舞台作品,以及省内民间演出团队和国内外著名演出团体的经典剧(节)目,涵盖了话剧、藏戏、京剧、平弦戏、“花儿”、民族歌舞等文艺形式。
由省委宣传部主办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民间文艺团队节目汇演,共安排13个专场,省内32个民间文艺团队近500名演员参与演出。从8月至9月,各专场分别在西宁中心广场百姓大舞台进行演出。每逢演出,大舞台前面围满了前来观看的人群,即使是刮风下雨,依然不能阻挡兴致勃勃的观众观看演出的热情。不少人还把演出拍成小视频,传到微信当中,给更多的人分享。无论是非遗展演,还是藏族歌舞,无论是“花儿”专场,还是青海曲艺表演,演出内容充满正能量,《十送红军》《美酒献给党》《故乡美》《光荣与梦想》……无不深切表达出青海各族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信心和决心。
同样,由省委宣传部主办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第二届青海地方曲艺大赛,吸引了全省西宁、海东、湟源、大通、湟中等地100多个团队2000多名曲艺爱好者参与,涵盖了青海曲艺流传重点地区。各民间曲艺团队热情高涨,高度重视,从服装、唱腔和伴奏等方面,化大力气进行提升和打磨。特别是在唱词创作方面,进行反复修改,力求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平安区参赛曲艺队,领队是一名经营电器的老板,无偿解决部分经费,还亲自操琴排练,带动整个团队的参与和表演积极性。从7月初赛,到8月决赛和优秀节目展演,历时两个多月共计演出16场,观众1.5万多人次。大赛参赛曲目90%以上是原创新词,共征集到90多首新编唱词。青海道情《亲人尕布龙》、贤孝《尕木匠的梦想》、道情《张春娃戒赌》、平弦《圆梦》等,紧紧围绕实现中国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赞美大美青海、热爱家乡等主题进行创作,充分表达了普通群众颂党恩、歌党情,热爱新时代、热爱新生活的真挚情感。通过此次大赛,许多民间曲艺团队第一次登上舞台,集中展示了平弦、越弦、打搅儿、道情、贤孝等传统曲艺的演唱形式,使广大曲艺爱好者享受了一次传统曲艺的盛宴,有力推动了青海地方曲艺非遗项目的保护弘扬,极大地改变了青海曲艺一直以来自娱自乐的现状。平弦艺术工作者李义安说,这样的活动要多举办,既是弘扬传统文化,又是生动的道德教育,起到了以文化人的作用。
9月27日,一场绵绵秋雨过后,午后的西宁新宁广场晴空万里,阳光温暖。由省委宣传部主办,西宁市委宣传部承办的“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群众主题情景歌咏大会”,作为我省标志性纪念活动,如期举行。由部队官兵、武警战士、交通职工、高校学生、公安干警、公交司机等组成的合唱方阵,演员达到1000余名。台上,演员们引吭高歌,满怀激情,红旗招展,彩扇翻飞。台下,由党校学员、公安干警、企业工人、大学生、少先队员、医护人员、环卫工人、城管队员、银行职工、工商和税务干部以及西宁市四区群众组成的近2000名观众方阵,以及外围3000多名自发前来的观众群众,掌声不断,群情激昂。歌声响彻云霄,情感充盈心头,无论是出席活动的领导,还是普通观众,无不对这次活动给予高度评价。93岁的抗战老战士郭耀祖老先生,从上午11时就到现场,一起等到下午14时开场演出,看完演出意犹未尽,迟迟不愿离去。他说,看了演出更感到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作为一名普通老党员,要听党的话,拥护党的领导。西宁公交集团公司工会主席吴萍说,演出场景宏大,表演严谨细致,令人震憾,也富有感染力,让人仿佛回到了革命战争年代,亲身经历了长征的每一幕。
由省文化新闻出版厅主办的“不忘初心·以文化人”系列演出活动,动员和组织了全省专业和业余文艺团队广泛参与,从9月持续到12月,演出场次可达百余场。展演剧目都采取低价位惠民演出形式,让更多群众享受文化大餐。省博物馆和即将开馆的省美术馆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为契机,策划组织文化艺术展览,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让长征精神和民族精神不断深入人心。
我省开展系列文艺纪念活动,得到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和热情配合。13场专场演出中,“德吉民间艺术团”是一个由中老年舞蹈爱好者自发组织的群众性民间艺术团体,成员均来自我省各地藏、蒙古、汉等民族的退休干部职工,平均年龄53岁。接到演出的通知后,团长多杰措便进行积极准备,精心编排了一场情深意浓的演出,民族特色鲜明的节目得到广大观众的好评。尽管天气寒冷,当天演出的观众依然保持在千余名。“心中的歌民间艺术团”团长韩毅,早早就准备好了节目单和演出主持词,经常和主办单位进行沟通,力求演出更加符合要求,更能得到群众欢迎。在主题情景歌咏大会筹备过程当中,西宁公交集团公司从单位一把手到分管领导,亲自过问和组织,主动要求参加演出的公交司机人数一度超过规定人数。主合唱队的演员年龄最大的70多岁,依然坚持连排和彩排,即使烈日炎炎,也不为所动。省交通厅组织的合唱方阵,清一色一线职工,克服工作种种不便,全程参加演出。省军区某野战部队和武警青海总队某支队,在正常训练之余,专心排练,并从几十公里之外赶到现场,参加彩排。各地区群众自觉自发组织各种纪念文艺活动更是层出不穷,玉树通天河民间艺术团、老年曲艺队等,利用当地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挖掘整理非遗文化项目,义务组织主题文艺节目,为群众进行主题演出。西宁、海东、海西、海北、黄南、果洛海南等地,精心组织开展广场群众性主题文化活动,做到周周有演出,月月有活动。
在开展系列文艺纪念活动过程中,我省紧密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视察时提出的“四个扎扎实实”要求,结合全省“三区”建设任务,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等,注重挖掘和融汇青海民族文化元素,用青海“花儿”、青海传统曲艺、民间民族舞蹈、“拉伊”演唱等形式,创作富有时代气息、思想内涵的唱词和作品,不断提高活动的吸引力、感染力,使纪念活动既体现青海特色,又具有观赏性,在润物无声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以文化人,引导全省各族干部群众弘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金秋的高原,依然在深情地吟唱,表达对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隆重纪念,以及对革命先辈的无限缅怀。我们似乎看到,在激扬的高歌声中,绚丽的舞袖在青海大地激情飞扬,红色基因的继承正薪火相传,三区建设的热潮正激荡着亘古高原,一幅和谐安康的醉人画卷正在绘就,长征精神的旗帜正在高高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