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琴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把“以就业为指导,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根本教育思想,突出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生产能力和实践能力。现代教育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和阅读自学等学习方式,这些学习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中职数学课程中的“问题探究”“数学建模”等学习活动,为学生掌握主动且多样的学习方式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亲身感受、实践操作、合作交流,给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空间,让大家充分体验数学中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
一、传统“五步教学法”的不足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行为主要分五步:第一步,组织课堂教学。第二步,检查作业及复习旧课。第三步,引入新课及讲授新课。第四步,巩固练习。第五步,布置课后作业。这一教学行为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当时的数学课堂教学提供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但是传统的“五步教学法”忽视了学习者心理部分的探究,强调掌握知识而忽略了学生的能力培养的需求。注重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忽视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难以得到充分发挥。
对传统的教学行为我们既要吸收其优点,也要认识到它的不足,这样才能更有效地进行教学改革。
二、新“五步教学法”
现代教育思想倡导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行为,对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旧五步教学法进行大胆的改革,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新五步教学模式:第一步,创建问题情境;第二步,学生活动尝试;第三步,师生一起探索;第四步,学生巩固反思;第五步,布置作业质疑。新的五步教学法更加符合当前的教育理念,也更符合新课程的教学需求。
三、推行新“五步教学法”,必须落实好以下五个环节
1.创设与所学知识相关的问题情境
数学学习总要与相关的知识背景即“情景”相联系,在实际知识情景下进行学习,才可以使学生利用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和经验来“同化”和“导引”新知识。为了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每一堂课教师都要设置好简练明确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对本堂课的教学至关重要,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挑战意识,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例如:在讲解《数列》一章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列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可以让学生先了解《国际象棋的传说》,并设置问题“国王能否满足发明者的要求”,经过讨论,大部分学生认为是可以的,这时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把过程展示出来,运算的结果达到惊人的数量,推翻了学生的设想。这就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自主探究的热情。
2.注重学生的学习活动
主动探究就是学生基于求知的愿望,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自己的思维行动主动获得知识的一种活动。教师在活动中要引导学生大胆动手、动脑,围绕目标进行大胆的尝试,不断让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主动获得知识,并获取成功的经验。
3.师生共同探究
师生共同探究是指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活动中,学生在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尝试之后,会产生一些自己的想法或困惑。此时,教师要把握时机,及时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让他们大胆地猜想,若有与众不同的想法就表达出来,并及时鼓励,特别是学生见解有误差时,要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教师在学生思维遭遇瓶颈时要及时帮助学生排除障碍,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的课堂就真正成为了学生自主探索,展现自我的教育场所。
4.巩固反思阶段
这个阶段的重点是紧扣课堂中教师提出的问题,抓紧训练。经过上述环节的活动,学生对新知识已基本掌握了,下一步就要求学生通过训练巩固,具备对新知识应用的能力。一般来说,训练题的选择要把握以下三点:①题目要紧扣教材重点;②例题的选择要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和层次性;③训练方法要灵活多变。通过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不同形式的变式进一步深化,达到以不变应万变的效果。还可以请学生进行黑板演示训练,对学生演示时暴露的一些思维漏洞,让学生集思广益,找出更好的解题方法。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促进了师生互动;既培养了学生敢于表现自我、挑战自我的精神,又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了有效的归纳、反思、总结,从而对所学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
5.布置作业质疑
在教学中,除了保留部分传统形式的作业,还应有突出应用性和探究性的作业。这部分作业提倡设置创新的题干背景,让学生经常面对新的解题背景。还可以将研究性课题的研究方法引入作业中,让学生在课外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去探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
作为中职学校的数学教师,我们必须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教学行为、教学手段、教学方法都要与时俱进,不断发展,才能让学生感悟数学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学会“数学式思维”,更快地提高数学素养。
(责编 李亚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