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建华
中图分类号:G40-01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9949(2016)06-0064-04
“美育者,神经系也,所以传导”。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经把教育比作人,教育中包含的各个方面相当于人体中的各个系统,其中美育相当于神经系统。然而,像身体的神经系统一样重要的美育。在各级各类教育实践领域,却长期处于最薄弱、最被忽视的地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关与人文素养”。这样的话语精确地肯定和阐释了美育的育人功能,也点燃了教育工作者对美育的探索热情。
所谓美育,是指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通过美的事物培养学生的审美欣赏、审美表现、审美创造能力,并且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从狭义上来讲,美育就是艺术教育:从广义上来讲,一切具有审美价值的教育都是美育,除了艺术外,道德、自然、科学、社会等领域中都蕴含着美的事物。
纵观当前学校关育现状,我们不能不遗憾地看到,美育仍然处于非常尴尬的位置。在国家课程计划中,开设了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但艺术只是美育中的一个构成部分。虽然美育是实施艺术教育的主要途径,但美育与艺术教育不能划上等号,也不能把美育狭隘地理解为唱歌、绘画那样简单。因此,美育不能仅仅依靠音乐、美术课程来承栽,还应该融入到学校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去。
一、环境熏陶,营造审美氛围
围绕“循道崇真”的核心价值观,江苏省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提出了“要为孩子想六年,更要想到他们未来六十年”的办学理念,努力将美育融入到课堂,延伸到活动,拓展到生活。全面构建“以美育德”、“以美启智”、“以美健体”、“以美臻关”、“以关促情”、“以关强思”的大美育体系,最终培育“有爱心、懂礼仪、守规则、常微笑、能自立、爱创造”的一代新少年。改进学校美育的目标就是以审美的方式育德、育心、育魂,从某种意义上说,认真改进学校美育,就是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近年来,学校主动践行审美教育,努力建设美丽学校,走出了一条特色化的美育之路。
校园文化是无声的审美课程,因而要努力营造浓郁的审美氛围。校园里,每一幢建筑物的造型都在释放审美因子;教室里,每一块展板上的色彩都在传递审美导向;橱窗里,每一处内容的图文都在孕育审美情趣。总之,要让一切环境建设充满关学的力量,贴近师生的审美需求。
置身在美丽的校园里,总有几处美不胜收的风景让人们驻足观望。这里,有大气磅礴的校园景观之关。崇真大道两侧,一幅幅独特景观令人饱足眼福;大道左侧,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十个镂空雕塑间隔排列,这是以孩子们的剪纸作品为元素创作的,融美学价值和育人意义于一体;大道右侧,200个面具组成的脸谱图案,是孩子们用颜料笔一笔一笔涂出来的作品。1000个风车拼成的猴年贺岁图案随风转动,尽显动感之美。知真园里。一幅幅剪纸作品。呈现着美丽的镂空艺术;情真园里,易拉罐搭成的火箭造型,塑料桶叠成的京剧脸谱造型,草绳扎成的蜜蜂造型,彰显着孩子们的创意之美:童真园内,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尽情嬉戏,《长袜子皮皮》《卖火柴的小女孩》等展卷可读,烂漫的童真童趣里。蕴含着求真、向善、寻美的人生启迪。在这些景观里,师心童心心心相印,朗笑微笑笑靥如花,爱心笑颜交汇和融,洋溢着真挚的亲情之关和巧妙的意境之关。这里,也有独具匠心的墙面景观。学校以年级组为单位,以大型墙面为背景,以同一材料为元素,集中展示孩子们的手工作品。有的以瓶盖为元件,拼成“蓝色的海洋”图案,高低错落,大小相间,色彩相异,浑然一体;有的用一幅幅剪纸拼出一组“孝心”连环画,寓教育意义和艺术欣赏于一体;还有的用纸折出一件件精致作品,或飞禽走兽,或花草树木。这些墙面作品趣味性足,立体感强,特色鲜明。藏真楼里。一块块主题展览区引人注目,一幅幅漂亮的图画,一串串美丽的中国结,一件件独特的汗衫涂鸦,一张张精致的剪纸,一条条漂亮的芭比裙子,一个个可爱的布偶娃娃。一款款娟秀的毛笔字,满眼尽是指尖上舞动的重年。
走进美丽的校园。一花一草传美意,一砖一瓦皆风景。这样的校园环境,以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智慧陶冶着师生的审美情操。
二、学科教学,彰显审美价值
课堂是实施美育的主渠道。美育在课堂教学中的价值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关、体验关,形成美的取向,并促进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
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是南通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样板培育学校。“童真课堂”是学校提出并坚持实践的一种课堂教学主张。学校认为,课堂不仅是儿童的课堂、真实的课堂,也应是美的课堂、学的课堂。对于“童真课堂”,学校提出基本构想,即确立一个宗旨、树立三大基本理念、把握四个课堂核心要素、实施六条课堂操作路径、收获八个方面的进步。“童真课堂”里,学生对关的认识、理解和习得,是从外到内、由表及里的内化过程。学生经历美的过程,收获美的结果。音乐和关术教学是学生感悟学科审美价值的重要渠道。音乐课上,让学生通过聆听民族器乐演奏的古典乐曲,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及创造力。器乐进课堂,成为音乐课上的常态,组织了葫芦丝特色班、排笛特色班、口琴特色班。舞蹈课上,通过身体运动加强学生对音乐节奏感的掌握,让学生在欣赏动听的音乐和美妙的舞姿过程中,愉快地接受艺术教育。美术课上,在欣赏艺术作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与交流,想象与探索,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唤醒他们的创新意识。
除了音乐和美术教学外,学校还将美育辐射到全学科,鼓励教师充分挖掘、合理开发学科知识中蕴藏的关学因子。语文课上,具有审美情感的经典故事,可以让学生感受故事中的语言之美、道德之美和境界之美。数学课上,符号的抽象关,推理的逻辑美,图形的奇妙关,思维的理性美,一切与关有关的数学元素得以充分凸显。尤其是几何之美、对称之关、黄金分割之美、透视之关、和谐之美无处不在,这些美学要素成为数学领域最科学、最美的象征。体育课上,开设足球项目,让学生感受到足球运动的形态美(足球形状和图案)、动作美(用脚带球、用头顶球)、力量美(射门发力)和精神美(心情愉悦)等。
课堂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每门学科都是一门美育课程。“童真课堂”倡导将学科视点与审美情怀融为一体,使教学过程成为外表形式美与内在逻辑美的有机统一,使教学结果成为显性的静态美与隐性的动态美的和谐统一。学校的教学实践表明,美育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愉悦了师生的心灵路程。
三、课程建构。渗透审美思想
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关的眼睛。”孩子有一双善于发现关的眼睛,有一颗对美敏感的心,他们是离美最近的人。教师要善于在学生中间挖掘美,寻找美的课程,进而给他们一双创造美的手,提升他们审美的感悟力,可以说,这就是最好的美育。
活动课程是孩子们的最爱。学校开设了剪纸、国画、书法、编织、陶泥等44个校级社团和91个班级社团。每学期开学初,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自主申报,选课走班。美感源于儿童对生活真挚、美好的情感。剪纸社团,一把剪刀一张纸,剪出一个多彩世界;国画社团,洋溢着水墨写意的美感魅力;诗歌朗诵,弥散着诗情画意的气息:舞蹈社团。曼妙舞姿尽飞舞;合唱社团,学生感受着歌词的意境美、歌曲的旋律美、合唱的和声关;陶泥社团,一个造型就是一个美的世界……这些社团促进了学生对美感的理解和认同。每周三下午的配方课程时间,孩子们尽情享受着社团活动带来的激情和乐趣。
2013年,学校舞蹈社团成员表演的舞蹈《小佣士》、美术社团成员创作的《明星的烦恼》《变脸》均荣获教育部组织的第四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2015年,舞蹈社团成员排演的舞蹈《我心目中的小萝卜头》参加江苏省第五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荣获特等奖第一名,并报教育部参评。2015年,陶泥社团11名成员参加南通市第24届“智能杯”小巧手比赛荣获团体一等奖第一名。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学校把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美育的实施有机结合起来,探索实施美育的新路径。国学经典里面蕴藏着丰富的美学资源,忠孝仁义的道德美、天人合一的自然美、中庸之道的人文美、和谐共生的人伦美。……学校注重发掘其中的美育元素,把它当作一门课程进行开发与实施。组织编写了校本化的国学经典教材《国学风雅颂——实小365》,全册分为《尚美篇》《修身篇》《勤学篇》《励志篇》四大部分,每一部分包括原文、译文、故事和格言等,通过故事情节让孩子们体会情感,最终理解经典内容以及领悟思想内涵。经典是读出来的,关感是悟出来的。反复诵读的过程就是一次次享受美感的过程。孩子们从文字中感受到经典内容的韵律美、节奏美,进而领会其思想美、内涵美。每天早晨20分钟的晨诵,伴随着悠扬的古筝乐曲,学生们大声诵读,共同体会经典中蕴含的情感和思想。语文组经常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研讨活动,组建了“国学风雅颂”QQ研讨群。为语文老师提供了分享和交流的机会。
丰富多彩的社团课程,为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提供了多样化平台。也是对课堂美育的延伸。如今,全校上下形成了“个个参与社团大课程,人人争当美育小主人”的喜人局面。
四、活动浸润。培育审美情怀
学校实施审美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什么?是造就艺术家还是发现艺术天才?都不是。学校的定位是培养具有人格完整和谐的审美人,活动是儿童成长的营养品。学校开展的各类活动,其宗旨是启迪孩子的心智,使他们在参与活动中感受美,在体验活动中表现美,在设计活动中创造美。
以“童真”为核心词,学校建构了“节日活动”、“特色活动”和“主题活动”的实践框架。“节日活动”是短线活动,通常活动时间为一天。每年的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节日,各班都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尽管活动形式不同,但对关的理解和创造是不变的。
“特色活动”是中线活动,通常活动时间为三到五天,学校为学生提供表演、展演的机会。为提高学生的审美创新能力加油助跑。2015年1月,学校为一位五年级学生举办个人绘画作品展,这在学校历史上尚属首次。各年级组还举办戏剧表演周,在“童真剧场”里展示创编的童话剧。像这样的特色活动还有很多。正是在多样化的活动中,学生的审美表现能力得到提升,创造能力得以提高。
“主题活动”是长线活动,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4月份的读书节、5月份的数学节、6月份的科技节、10月份的艺术节、11月份的体育节、12月份的童话节,都是学校活动课程的“规定动作”。童话节上展示学生制作的精美布偶、面具和绘画,数学节上展出一份份手抄报、自己制作的学具、转动的魔方、用七巧板拼出的连环画图案,创意迭出,趣味盎然。
学校还把美育活动拓展到社会,延伸到家庭。走出校门,处处都有美育的阵地:家委会牵头,踏青、参观、亲子游、敬老院慰问等亲子实践活动丰富多彩;狼山、啬园、园博园、文化城市绿谷、星湖101广场等企位与单位成为学校美育的实践基地。这些实践活动充分调动了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也促使他们去发现关的事物、选择关的载体、追求关的创造。
五、平台搭建,造就审美教师
艺术教师是实施美育教学的主体力量,但不是唯一的力量。这是因为艺术教师更多是停留在“术”的层面。而难以达到“道”的境界。艺术教师可以教会学生唱歌、画画,但这不是完整的审美教育。学校需要的是具有审美素质的教师。教师具有一定的审美素质,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会在学生身上得到映射,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使学生获得感知美的能力、欣赏美的意愿和创造美的意识。
建构“尚关教师文化”是学校造就审美教师的有效途径。教师作为知识分子群体,理应具有内涵关。阅读美育方面的书籍。对教师的知性美、涵养芙、气质美的影响很大。学校大力营造书香氛围,努力打造书香校园。学校成立“红烛读书社”,会员逐渐增多,氛围日益浓厚,交流趋向频繁。学校在“悦读吧”里放置了30余本美学著作,饭后茶余,老师们三三两两地来到这里,捧一杯清茶,读一本好书,聊一段美学,收获多多。除了倡导教师阅读有关教学、关学方面的书籍外,学校还提倡教师博览群书,拓宽视界,提升自身知识素养。学校还充分利用校务会议、校园网站、微信公众平台等途径,为老师们提供交流阅读美学书籍的机会。校园里弥散书香气、阅览室里散发书卷气、会议室里洋溢书生气,已经成为学校的一道风景。
除了提升教师内涵关之外,学校还为教师提供展示美的平台。校务会议前,轮流安排教师展示艺术特长。如朗诵一首诗歌、给电影里的人物配音、弹奏一首钢琴曲、表演一段戏剧、吹响一曲萨克斯、挥毫泼墨写几个毛笔字,或者根据教师现场命题画一幅简笔画等等,教师们展示各自的艺术才华,传递美好的人生。
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除了展示外在的形象美外,还要考量其底蕴关、修养美、表演美等等。这对于青年教师来说,是一次综合素养的大提升,是一次丰富美感的大促进。通过这些活动,教师们主动钻研美学知识,积极探究提升审美素质的奥秘。然而,教师审美素质的形成是一个系统、漫长的熏陶浸润过程,不仅需要学校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更需要教师自身不懈努力。
多年的工作实践表明,美育不仅培育了师生的审美素养,也提高了师生的人文素养。对学生来说,美育让每个生命个体的人格走向健全;对学校而言,美育让校园里的每一项教育教学活动更具品味。美育,已经成为学校的一张亮丽品牌,教师和学生用自己的智慧,向着美育的“明亮那方”努力奔跑着。我们坚信:前方将有更多的迷人风景值得去欣赏、去品味、去留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