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源于精致

2016-05-14 17:33刘成涛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6年6期
关键词:比划直尺刻度

刘成涛

[摘 要]

课程改革时至今日,从理念到实践,微若沙砾的细节成为一线教师开展教学活动需要关注和改进的“节点”。为充分彰显教师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课堂中,灵动的提问和简洁的示范尤为重要,精彩的课堂源于精致的预设。

[关键词]

小学数学;细节;提问;示范

《认识厘米》一课,笔者曾看到不少教师精彩演绎过,在一次校本教研活动中,笔者也尝试着执教了这一课,虽说是一节传统教材,但如何让学生的聪明才智在课堂上得以最生动的体现,使这节老课上出一些新意,成了摆在笔者面前最棘手的问题。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线段的基础上教学的,要通过多种活动建立清晰的1厘米的长度观念,并应用到具体的测量中去。由于学生使用的直尺上都有厘米,因此,学生潜移默化地接触厘米的机会较多,所以,教学就从学生熟悉的直尺展开。虽说如此,但能让学生形成1厘米的长度观念却绝不是件简单的事,不少学生走出课堂对1厘米依然十分茫然。

那究竟该如何在学生脑海中建立起1厘米清晰的表象?他人又是如何处理这一问题的?浏览网络,查阅报刊,关于认识厘米教学的话题充斥眼球,结果却令我很失望。于是,如何尽量还学生一个清晰的认识,把1厘米的长度保存在学生记忆中便成为我们这次教学实践主要关注的话题之一。在和同事多次探讨后,笔者删繁就简,给予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放大认识1厘米的环节,让学生得到一种真体验。

《认识厘米》教学片段:

师:通过刚才的介绍,同学们已经知道在直尺上从刻度0到刻度1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你还能在直尺上找出从刻度几到刻度几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吗?

生1:从刻度1到刻度2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

生2:从刻度2到刻度3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

生3:从刻度3到刻度4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

师:同学们一下子就想了很多,那从刻度7到刻度几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呢?

生1:从刻度7到刻度8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

(大部分同学附和着,又有一名学生高高举起了手)

生2:我觉得从刻度7到刻度6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

师:说得有道理吗?

生齐:有!

师:会倒过来想,真是不一般的思维。那这样看来,在直尺上什么样的两个刻度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生:相邻两个刻度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

师:说得非常精练、准确。刚才我们一起在直尺上找到了1厘米,那1厘米到底有多长呢?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小方块,咱们一起用直尺量一量它每条边的长度是多少?

生:都是1厘米。

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用手比划比划1厘米到底有多长,请同学们和老师一样,先用右手大拇指和食指轻轻捏着这个小方块,手型保持不变,左手慢慢抽出小方块。

(所有学生屏住呼吸,课堂很安静,他们跟着慢慢抽出右手捏着的小正方体)

师:这时右手大拇指和食指之间的小缝大约就是1厘米。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食指和拇指之间的距离,把它记在头脑里。

(学生都仔细地看着,教室里非常安静)

师:现在把手放下,闭上眼睛,再想一想我们刚才比划的1厘米到底有多长。

(学生都闭上眼睛投入地想着)

师:好了,请同学们睁开眼睛,用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再次比划出你心目中的1厘米大约有多长。

(全体学生小心翼翼地比划着)

师:比划好后不要乱动,让我们左手拿出直尺,量一量,看一看你比划的准不准。

(学生饶有兴致地把自己比划的长度和直尺对照,不一会儿,“正好正好”“只差一点点”的响声在教室里此起彼伏)

师:非常了不起,短短几分钟,我们便能比划得这么准,其实在我们身边许多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你能找到它们吗?

生:能!

(学生们充满自信,开始左右寻找,有的学生用手比划着,有的拿着直尺在比划,很快发现了目标)

生1:田字格每边大约是1厘米。

生2:手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

生3:椅子板的厚度大约是1厘米。

生4:两本数学课本的厚度大约是1厘米。

……

一节课下来后,也来不及多想,只觉得浑身轻松,但之后专家的肯定,同行的赞誉给了我莫大的鼓舞,同时也使我更有信心反思这次教学经历。

纵观上述教学环节,可谓精彩纷呈,在一节课仅有的40分钟里拿出这么大的篇幅让学生去体验1厘米,应该说是一种大气。可再仔细回味,却又发现,认识1厘米又被我安排得那样精致。从在直尺上找1厘米到借助小方块用手比划1厘米,然后闭上眼睛想1厘米,接着再用手比划并用直尺检验,最后找身边的1厘米,每一步都是那样细腻,而这一切恰又有效触动学生心灵,让灵动的智慧和人文的光辉盈溢。课程改革时至今日,决定课堂的成败不再是理念的先进,而是微若沙砾的细节,“细”——微末之处,“节”——关键之处,这正是我们真正需要关注和改进的“节点”,课堂的魅力也正在于细节的美,细节的魅力。

一、灵动的提问:引领精致课堂

毋庸质疑,课堂上教师的一句问话、一个手势、一个眼神,有时哪怕是一段短暂的沉默,都会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体验。而其中恰到好处的提问尤为关键,应该说课堂教学是由若干问题串联而成,一个好的问题,能使课堂变得灵动而精彩,充盈着生命的个性与张力。上述教学中,“你还能在直尺上找出从刻度几到刻度几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吗?”“那从刻度7到刻度几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呢?”等问题,都最大限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既给了学生思维的方向,又给学生的思维留有相当的空间,这样,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在积极运转着,常会在不经意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二、简洁的示范:成就精致课堂

不知从何时起,我们数学教师开始忌讳让学生用模仿和记忆这一方法去学习。不容否认,单纯靠模仿和记忆的教学确实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它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但这与学习过程的枯燥与机械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因而,我们完全没有必要视模仿与记忆为畏途,回想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从呱呱落地到学走路、学说话……模仿和记忆一直具有不可估量和无法替代的作用。当然,这需要我们每位教师选取适当的内容、新鲜的形式充分发挥模仿和记忆这一传统方法的长处,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仿得惟妙惟肖,记得实实在在,这样的课堂同样是精彩的。上述教学中,笔者带领学生用手比划1厘米这一细节,整个过程,学生基本上是静的,但静不代表思维的停止,而是恰恰恰相反,此时学生的注意力更为集中,思维更为澎湃,不难想象,学生在这样的心境下习得的知识是何等深刻。

话说回头,学习是学生的自主行为,是发生在学生头脑中的事,无论我们如何深入,也不可能完全把握。但有一点值得肯定,只要我们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将教学预案设计得更精致些,我们的课堂就会更加精彩。

[参 考 文 献]

[1]赵光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细节处理艺术[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

[2]史宁中.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李雪虹)

猜你喜欢
比划直尺刻度
你来比划我来猜
在你胸口比划一个李佳琦
剪彩带
你比划我来猜
章鱼贝贝奇遇记
一样长吗?
三角板“牵手”直尺
谁大谁小
谁大谁小
测量三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