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晓玲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少数民族毕业生作为就业困难的特殊群体,求职道路的选择具有特殊性。本文选取影响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10个典型因子,利用因子分析法得出业务能力因子、沟通表达能力因子、学习能力因子、品质因子是影响其就业的四个重要因素,并以此为依据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因子分析 少数民族 毕业生 就业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057-02
国内外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方面对就业竞争力的概念进行界定,如毕业生的综合能力、表现素质等。从更简单意义理解,就业竞争力就是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业务能力的欣赏程度或满意程度。
新疆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区,每年都有大量的少数民族毕业生,根据有关数据统计,2015年新疆少数民族毕业生(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等)比例占全疆毕业生的37.05%,就业率水平为82.59%,低于全疆就业率水平88.57%,更低于汉族毕业生就业率水平92.08%。因此,通过对用人单位的调查问卷,从就业竞争力的角度出发分析影响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难、就业慢的原因,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改善、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1 模型构建及数据分析
1.1 分析方法及数据来源
利用因子分析法,对影响就业竞争力的变量进行降维处理,提取公共因子构建就业竞争力模型。利用因子分析法分析就业竞争力就是将相关比较密切的影响就业竞争力的几个变量归在同一类中,将每一类变量归为一个因子,以较少的几个因子反映影响就业竞争力的大部分信息。假设影响就业竞争力的10个因子:X1(扎实的专业知识)、X2(较强的组织能力)、X3(较高的综合能力)、X4(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X5(丰富的个人特长)、X6(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X7(较强的事业心)、X8(坚强的吃苦耐劳精神)、X9(快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X10(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
利用2016届毕业生校园双选招聘会时机,通过10场校园招聘会共随机选取120余家用人单位(含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私营企业等)进行问卷调查,样本数据有10组,利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1.2 公因子提取
通过SPSS17.0软件对选取的10个影响就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进行分析后,共提取了四个公因子,分别为F1业务能力因子,F2沟通表达能力因子,F3学习能力因子,F4品质因子,结果显示四个公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89.54%,能反映全部原始变量的大部分信息,因此可将提取的10个评价指标划分到该四个公因子中进行研究(表1)。
从表2看,第一公因子F1主要与X1(扎实的专业知识)、X2(较强的组织能力)、X3(较高的综合能力)三个指标有关,将其命名为业务能力因子;第二公因子F2主要与X4(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X6(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两个指标有关,将其命名为沟通表达能力因子;第三个公因子F3主要与X5(丰富的个人特长)、X9(快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两个指标有关,将其命名为学习能力因子;第四个公因子F4主要与X7(较强的事业心)、X8(坚强的吃苦耐劳精神)、X10(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三个指标有关,将其命名为品质因子。
为了更准确反映每个因子对就业竞争力水平贡献程度,根据成分得分系数矩阵(表3)可得出因子得分表达式:
F1=0.290X1+0.2X2+0.287X3-0.158X4-0.164X5-0.171X6+0.074X7+0.097X8-0.105X9-0.151X10
同理可得,F2、F3及F4的因子得分表达式,以各主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占总方差贡献率的比重为权重,计算就业竞争力水平的得分,得出就业竞争力F的计算公式:
F=0.332F1+0.2904F2+0.2374F3+0.1402F4
就业竞争力F由四个主因子构成,各个主因子所占权重由大到小依次排列,业务能力因子F1权重最高,依次为沟通表达能力因子、学习能力因子和品质因子。
2 结论与建议
2.1 增强专业素养,提高业务能力
通过模型分析发现,用人单位在招聘的过程中,更加看重的是学生业务能力(专业知识、组织能力、综合能力),比重达到0.332,这对少数民族学生来说是天然的短板。因此,少数民族学生要提高就业竞争力,学习好专业知识是基础,同时要通过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社团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组织能力、综合能力。
2.2 不断提高汉语表达水平,增强人际交往能力
通过模型分析,沟通表达能力因子占了0.2904,用人单位更加注重少数民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人际沟通和交往能力,因此,少数民族学生在大学期间要不断加强汉语的学习,提高汉语表达能力,进而才能够谈及到人际沟通、交往能力的提升。
2.3 重视学习能力、创新意识
因子层中的“个人特长、学习新事物的能力”等因子表明用人单位日益重视毕业生的学习能力,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创新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旋律,对知识的自我学习、迁移、内化、分析、创新能力自然不可或缺,少数民族学生更应该重视对自身学习能力、创新意识的提高。
2.4 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少数民族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更喜好选择公务员、事业单位等稳定性工作,去私营企业、民营企业就业意愿不高。而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民营企业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更多,此时少数民族学生表现出来的事业心、吃苦耐劳精神相对较差一些,因此,从学校和毕业生个人角度出发,都应该帮助其树立“行行可建功,处处能立业”的求职态度,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 201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2] 罗倩妮,冯燕.基于因子分析法的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模型构建[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3(4):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