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邓小平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与中国梦

2016-05-14 13:13蒋春燕王巍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共同富裕生产力邓小平

蒋春燕 王巍

摘要:从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同志作为总书记的新一届集体领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在新时期、新阶段、新的历史条件下,审时度势,开拓创新,提出并阐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等重要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每一个理论都有它出现的世纪,每一个理论都有它的理论渊源和基础。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理论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思想和观点,为“中国梦”思想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邓小平理论;中国梦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我国新世纪的时代主题,是民族的愿望,是人民的呼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是国家梦、民族梦、人民梦的统一,是强国梦、复兴梦、幸福梦的结合。今天的中国梦理论,是对邓小平理论的发展,许多方面都可以从邓小平理论中得到宝贵的启迪。

一、改革开放理论是实现中国梦的前提和基础

我们要实现的中国梦,首先是国家富强的强国梦。经历了三十多年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创造了“中国奇迹”,我们国家初步实现了繁荣富强,为我们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了经济基础。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这一基本矛盾,是社会上一切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主义社会和其他社会制度一样存在社会基本矛盾,然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是非对抗性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是基本适应与部分不相适应的关系,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改革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中那些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来进一步发展生产力。邓小平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和求实精神,从理论上进行了伟大的创造,形成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邓小平指出,改革是发展社会主义的直接动力;对外开放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国策。他反复强调:改革是全面的改革,经济领域要改革,政治领域要改革,文化、科技、教育等都要改革;改革是全方位的改革,其根本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更充分地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邓小平认为,改革的目的和意义,是要为实现“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奠定良好的持续发展的基础,没有改革就不可能实现长久的持续发展。改革的对象,不是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而是要解决具体制度方面的问题,通过改革调整社会经济制度的具体运行形式、具体组织方式等,解放生产力,实现改革的最终目的,即建立富裕、富强的社会主义。邓小平同志还提倡,对外开放政策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国策,要推进改革,必须实行对外开放。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客观趋势,一个国家要想快速发展,必须实行对外开放,闭关自守只能导致贫困和落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形成了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东向西、由沿海到内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邓小平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信念和原则,发展社会生产力,改善人民的生活,就必须要加快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要加大对教育和科学技术方面的投入,要尊重知识分子,解决好高级知识分子的待遇问题,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更多贡献。邓小平认为,改革开放要成功,必须要保证中央的权威,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各地方部门要迅速有力地执行中央的决策,及时做出调整,保证改革开放顺利进行,保持经济适当速度的发展。

三十多年来,改革开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动力,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局面,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我国的综合国力空前强大,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事业不断进步,在世界舞台上上演着举世瞩目的中国风范,中国梦。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可以证明,邓小平提倡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和政策是及时而正确的,实行改革开放为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经济发展,离不开坚持和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

自从在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多次提出全面部署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要求。三十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深化,破解了许多影响和制约发展的重大难题,但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一直还没得到本质的解决。伴随着国际和国内形势的不断变化,我国发展又面临一系列新的问题和挑战。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深化重要领域的改革开放,必须以更大的智慧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必须加大统筹力度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只有推进全面改革、深化改革,才能不断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民族复兴的梦想才能实现。

二、共同富裕理论是实现中国梦的目标和方向

中国梦是国家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要实现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为人民造福,让全体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与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进步的机会,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共享梦想成真的机会。

邓小平说:“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如果搞两极分化,情况就不同了,民族矛盾、区域间矛盾、阶级矛盾都会发展,相应地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也会发展,就可能出乱子。”“我们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根本目标就是实现共同富裕”。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本质和核心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社会主义的主人是人民。邓小平再三指出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致富。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成果是属于人民的。邓小平认为,人民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决定性力量,并提出:最主要的、我最关心的,是各领域的人才。他曾经提出,我们做的决策和一切行动,都要做到坚持以“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为根本准则,一切要尊从人民的意愿。新一届党中央提出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并突出强调人民幸福的目标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对邓小平的以人为本的共同富裕观的相承和发展。

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有着丰富的内涵。第一,社会主义的主要任务是要消灭人民贫穷,尽早实现人民共同富裕和国家的富强。第二,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与坚持共同富裕统一起来,作为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在改革中,我们始终坚持两条根本原则:一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一是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深刻体现,而且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目的,公有制占主体则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基本保证,两者的统一,构成了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第三,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是全民的共同富裕,而不是少数人富,多数人穷。共同富裕就是反对两极分化。邓小平同志明确地提出了共同富裕与防止两极分化的辩证统一关系,“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是走了邪路了。”第四,共同富裕不是均等富裕。邓小平认为,由于历史原因和现实基础,我国各个地区的发展程度和人口素质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不可能是平均富裕。共同富裕还要打破“大锅饭”、平均主义。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分配制度,而按劳分配可以使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的贫富差别不会导致两极分化。第五,共同富裕也不是同等富裕,要坚持兼顾公平效率优先的原则,在长期历史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思想充分肯定了人民的主体地位,强调了从部分富裕到整体富裕、东西部协调发展到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地位,其所要求的发展,在内容上是全面的,在步调上是协调的,在进程上又应是可持续的,体现了邓小平坚持可持续发展和协调发展,创造稳定、和平、繁荣的社会局面的思想。

实现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和人民幸福的梦想,一直是中国共产党人尽心竭力为之奋斗的崇高目标。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党和国家“一切工作出发点、落脚点都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加强改善民生,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的题中之意和最终理想。“共筑中国梦,需要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需要民生的持续改善,这是复兴之本、梦想之基。”实现中国梦,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不断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使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让中国人民过上更加富裕、更有尊严的生活,为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和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梦描绘出美好前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最终统一于人民幸福的历史语境中,“让人民幸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本质要求,“牢记人民信任与重托”、“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温暖着亿万人民的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和目标。“为人民谋幸福”,成为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旋律和精神旗帜,更是对共同富裕理论在新时期赋予了新的内涵和前景。

猜你喜欢
共同富裕生产力邓小平
共同富裕:绘就美好生活蓝图
奔向共同富裕的路上
如何正确理解共同富裕
为实现共同富裕贡献绵薄之力
来不及生产力
应投资于教育以提升生产力
邓小平与中苏论战
红色读物
邓小平“怕”回老家
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与反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