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克炎
摘要:英语学习“费时低效”是对英语缺乏深入了解造成的。研究表明:以汉语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英语初期,学习处于英汉竞争互斥的状态,由于汉语占据绝对优势,母语负迁移普遍存在,英语学习常常事倍功半。只有深入了解英汉双语的特点,熟悉英语表达,让英汉语共生互容,母语负迁移才会逐步消失,英语学习才能事半功倍。英语雅异汉语重复间的竞争互斥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需要通过努力让它们转化成共生互容。
关键词:费时低效;英语雅异;汉语重复;竞争互斥;共生互容
一、前言
笔者于2016年1月21日以“英语教学”为“主题”在《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期刊库》之“核心期刊”精确检索(文献发表时间不限,学科领域限定为“哲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共搜到9528条文献,再以“费时低效”为“主题”在结果中精确检索,获得37条文献。这些文献从不同侧面分析了英语教学“费时低效”的原因和对策。至于成因,有学者认为是由于外语教学模式存在缺陷,也有学者认为是因为中学英语教学与社会需求错位、英语课程盲目扩张并存在“条块分割”状况,还有学者认为是由于整体社会环境、社会教育体系、高校教育教学体系存在问题。至于对策,有人建议“从教育管理体制、教学培养目标、教学大纲、教学模式、教材编写以及考试测评体系几个方面探索”],实现“教学指导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视野五个转变”,有人提出要“端正外语教学的认识和态度,远离商场炒作,摆脱浮躁,改善教师待遇”,还有人认为要“在教学实践中重视语言输出作用,强化输出练习”。这些从教育的宏观视角分析在理论上对于解决“费时低效”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从教学实际出发,微观角度的研究也是不可或缺,甚至是真正能够起到聚沙成塔作用的。
我们提出英语学习“费时低效”是由于对英语缺乏深入了解造成的,比如英语字母为什么以这样的形式出现?英语状语并置排列时为什么要先地点状语后时间状语?英语动词为什么要限定、非限定形式交叉运用?为什么英语要有动词第三人称单数形式?林林总总的问题从未真正得到回答,死记硬背似乎成为学习英语的不二法门。如此学习,自然是“费时低效”。其实,英语学习可以看作是英汉语在大脑中从竞争互斥转向共生互容的过程。起先,汉语占着绝对优势,母语负迁移普遍存在,限制了英语的高效学习。但深入了解双语的特点及其异同,熟悉英语表达,让英汉语共生互容,母语负迁移就会逐渐消失,英语学习就能够事半功倍。英汉语的主要区别性特征分别体现在雅异与重复、精确与模糊、静态与动态,本文聚焦英语雅异、汉语重复间的竞争互斥与共生互容,另两个特征则另外撰文讨论。
狭义上讲,“雅异”是对应于“elegant variation”的译名。在以往研究中曾有“求雅替换法”“高雅变体”“求雅换词”“换词求雅”等译名,但笔者考虑到变化并不只局限于“词”,将它译成“雅异”,指在同一语篇中,为避免单调重复,写作者采用多种表达方式来表达同一语义,其中包括应用同(近、上)义词汇或词块替换、部分省略、替代词替换、句式变换等手段。本文从广义角度论述“雅异”,除上述现象外,还包括构词、造句、句型变换的“雅异”。
二、竞争的缘起
Zeiger指出:“英语变化是作者对读者的义务,文中任何地方的单调都会削弱读者的情感。”Graves和Hodge也有类似说法:“同样的词不应多次出现在同一个句子或段落里,不然表达就会沉闷乏味。”由此可见,“雅异”是英语表达中对话语的基本要求。然而在汉语中,尽管也有“避免重复”的审美诉求,但由于词汇基础等限制,“雅异”却显得无关紧要,只要在结构上能有“平衡”的效果,“重复”是可以随处出现的。倘若我们想要说清英汉语这种雅异和重复间的竞争对于英语学习的影响,首先要弄清这种竞争的缘起,才能够从根本上理解该话题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意义。
欧洲文明起源于希腊半岛。那里没有肥沃的大河流域,也没有广袤的草原,只有被重叠的山峦和起伏的波涛分隔成小块的岛屿、沿海平原和盆地。大部分区域是石灰岩和贫瘠的土壤,可耕面积十分有限。而且冬季湿润、夏季干燥炎热,农业生产基础很差,难以自给自足。人们只能过着或游牧或下海捕鱼或经商的生活,由于不断迁徙,无法对语言详细记载,只能采用拼音语言。拼音语言的最大特点是先音后形、形随音变。英语显然承继了拼音语言的特点,这决定了英语语音在英语中的显明地位,决定了英语行文中语音对措辞(diction)的巨大影响力。由于不愿意听到重复语音,特别是非重点词的语音重复,雅异应运而生,英语之“雅”主要通过各类“相异”手段获得。
反观汉语,居住在黄河流域的中华先民得太阳之恩惠多,受自然赐予厚,能够安居乐业,能够对文字编辑整理。他们发展了文字学,采用了表意语言。表意语言的最大特点是先形后音、音变形不变,这决定了汉语形式特别是“对仗工整”的形式在汉语中的显明地位。“雅”主要源自于整齐的文字摆放,汉语一字一音又非常充分地满足了这一审美期待。从骈文到诗词歌赋,无不努力达到视觉上的整齐划一。平衡显化成为汉语的不懈追求,而对“雅异”的追求就显得无关紧要,重复常常不断出现。
可见,英汉通“雅”之路径本质上是不同的,英语学习初期英汉语竞争互斥现象自然无法避免。
三、竞争的表现及对英语学习的不利影响
英语雅异和汉语重复间的竞争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分析:
1.构词
由于实现“雅异”的前提是有十分坚实的词汇基础,英语采用各种构词元素创造词汇。相比而言,汉语则常常采用同一词素组词。如表达“后”的含义,英语用了backyard(后院),after-sale(售后),hind leg(后腿),step-mother(后娘),postpone(推后),consequence(后果)等手段。英语还利用不同词源创造词汇,而汉语词源相对单一,如要表达“提出建议”,英语有本族词“put forward”,又有拉丁词源的suggest,propose和advance等。与汉语在概括词前添加区别特征的词构成新词不同,英语倾向于独自用一个词表示,如pine(松树)、pear(梨树)、willow(柳树)、oak(橡树)、eucalyptus(桉树)等,以便能够在同一语篇中不会多次出现同个音,从而取得“雅异”的效果。
除此之外,英语还采用汉语中不存在的音变构词方法,如be-phySl。CS的[b]与[f]之间音变,same-similar的sam与sim之间音变,造出了紧密关联但词形、读音迥异的词汇。
2.造句
英语为了“雅异”,在造句过程中采取了许多手段。首先对词汇加以变形,为此,英语的实词都会有词形变化,如英语的动词形式有18种之多(汉语只有一种)。其次,制定了条目繁多的英语语法,比如英语限定动词形式与非限定动词形式必须交叉出现,第三人称单数主语要后接动词的三单式(如The girl swims well and she goes swimming every day)。汉语则以不变应万变,动词倾向于应用重复的形式:女孩擅长游泳。天天去游泳;又如在表达将来时的英语状语从句中,要用一般现在时代替将来时:If you do the iob successfully tomorrow,I will give you an award of$10,000;汉语却因动词只有一种形式,无需考虑这种雅异变化:如果明天你成功完成工作,我给你一万美元奖励。
此外,出于对“雅异”的追求,英语非常重视采用不同词、短语、从句、句式来表达同一意思,比如“因果关系”的表达就有20多种。请看对应“(因为)他取得很大成就,(所以)当选市长”的英语表达:
(1)词
He had made a great achievement:consequently,/therefore,/thus,accordingly,he was made the mayor of the city.
(2)短语
介词短语:Due to/owing to/thanks to/as a result of/because of his great achievement,he was made the mayor of the city.(He was made the mayor ofthe city due to/owing to/thanks to/as a result of/because of his great achievement.)
分词短语:Having made a great achievement,he was made the mayor of the city.
(3)状语从句
As/because/since/in that/nOW that he had made a great achievement,he was made the mayor of the city.rHe was made the mayor of the city,as/because/since/in that/now that he had made a great achievement)
He had made such a great/so great an achievement that he was made the mayor of the city
(4)句子
He made a great achievement,and/so he was made the mayor of the city.
He was made the mayor ofthe city,for he had made a great achievement.
3.谋篇
在同一语篇应用同(近、上)义词汇或词块、部分省略、替代词替换、句式句型变换等手段求雅是英语的基本要求,但在汉语中却常常选用同一表达方式,如:
(1)Ourdestiny offersnotthe cup ofdespair, but the chalice of opportunity.
我们的命运提供的不是绝望之杯,而是机会之杯。
(2)Courage in excess becomes foolhardiness,affection()weakness,and thrift()avarice.
勇气过了头变成蛮勇,情感过了头变成弱点,节俭过了头变成贪婪。
(3)His legs()crossed,Wang San was reading a book.
王三跷着二郎腿,看着书。
(4)——Did your son finish his homework?
——He said so.
——你儿子做了作业吗?
——他说做了。
根据标记理论,当相应的目的语形式为有标记时,学习者会迁移母语中的无标记形式。“雅异”在汉语中是无标记的,但在英语中是强标记,学习者就不可避免地迁移汉语中的“重复”形式,造成许多负迁移。于是,英语中许多与雅异相关的内容与英语学习者大脑中熟悉的“重复”模式相抗衡,变成他们的学习盲点,学习“费时低效”也因此在所难免。首先,由于对英语“雅异”的审美实效缺乏应有的了解,学习者学习英语词汇往往是极不情愿地死记硬背,抵触情绪常常导致词汇记得慢忘得却快。英语词汇因此成为许多学习者的“拦路虎”,甚至导致学习者放弃英语学习。其次是对英语语法学习缺乏兴趣,许多学习者对多变的英语语法厌烦至极,导致“语法教师抱怨学生学习语法的积极性不高,学生抱怨语法学习枯燥乏味不感兴趣。”而且语法学习常常生搬硬套,难以为英语交际打好必要的基础,英语本科生、硕士生毕业论文里许多语法错误就是需要重视的现实。
第三个不利影响是语篇产出乏善可陈,笔者已经对我国英语工作者作品中的不雅异现象进行分析,因此本文不再赘述,只提供最近英语本科生答辩过程中发现的诸多不雅异文本中的一小段(学生们往往用对应的汉语,理直气壮地陈述其表达的优美):“Ausnutria”itself carries rich implication.“A”stands for“Accountable”:“U”stands for“Utmost Execution”:“S”standsfor“Social Responsibility”:“N”stands for“Nonstop Innovation”:“U”stands for“Uncompromising to the mission”:“T”stands for“Team working”:“R”stands for“Respecting(customers,investors and our ownhuman resources)”;“I”stands for“Integrity”;“A”stands for“All for Infant Nutrition”.
四、竞争互斥向共生互容转化
古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二语学习的准备工作用通俗的话语表示就是“欲开脑门,先开心门”,只有当学习者从内心深处自己愿意学习,各种学习方法才能派上用场。从理论上讲,二语习得过程是一个构建新的思维模式、新的概念结构的过程。要想学好二语,一定要构建新的一个体系,而不是在原有的汉语体系基础上修修补补,这就是必须从“竞争互斥”向“共生互容”转化的原因。试想庞大的英语词汇单靠死记硬背何其艰辛,“英语简单句有且仅有一个谓语动词”、“第三人称单数主语后接动词要用三单式”、“状语从句表示一般将来时要改成一般现在时”等语法规则多么生涩,怎么能指望学习者学好并在交际中灵活运用?相反,使英汉共生,使学习者十分清楚英汉语各自的体系,就能够做到英汉互容,使英语学习更加轻松快乐,更富效率。笔者注意到那些理解了a与an雅异运用的学习者比起那些不理解而死记的学习者,对于如何选用这两个单词准确得多,读相关的句子如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也流畅得多。以下介绍具体做法:
针对英语词汇繁多的问题,需要引导学习者理解英语的许多词汇是为了满足“雅异”的审美诉求,使他们从内心愿意接受他们。比如在同个语篇看到雅异用法a swarm of(人群)、a herd of(兽群)、a flock of(鸟群)、a packof(狼群)、a pride of(狮群)、a school of(鱼群)产生的美感,学习者就不会再抵触,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得到发挥,就会想方设法掌握它们。当学习者了解了音变,就会知道superficial中的-fic-就是“face”的变体,整个意思就是“表面的”,因雅异而规避了审美疲劳的英语之美就会得到认同,词汇的变形导致词汇数量繁多就不再是学习者的负担,而能够给学习者予学习动力。当量变引起质变,学习者就有望自己分析,如遇到simile,会主动联想到-same-,表示“容易发现共性的辞格”,即“明喻”。果真如此,英汉共生互容就能为事半功倍地学习英语做好充分的准备。
针对纷繁的语法现象,比如上述的语法问题,首先厘清英语雅异和汉语重复的不同体系,然后细致说明:英语的限定动词形式与非限定动词形式之所以交叉出现,是因为这样能够产生“雅异”的审美效果,能够促使英语朗读清新雅丽。英语三单动词之所以以Vs出现,是为了与名词Ns表示复数错开,以便获得错落有致的“雅异效果”。要是不错开,就会出现如The workers works hard/The worker work hard这样不雅的审美效果。学习者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心门打开,感受到其中美雅的追求,脑门自然打开。应用时,在“错落有致”的审美诉求的指导下,“动词三单式”成为很自然的选择。对于“If you do the iob successfully tomorrow,I will give you an award of$10,000”中划线部分为什么不用“will do”,其实也是为了避免“will do”与“will give”类似“撞衫”的不雅效果,依旧是英语雅异审美诉求下的必然选择。笔者经过大量实践发现,如果语法层面达到英语雅异与汉语重复共生,双语互容促进英语语法高效学习的愿景就会实现。
针对语篇,研究发现,只要学习者观念上重视“雅异”,操作上有章可循,自觉将“雅异”知识转化成能力,就能生成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语篇。这也说明英语雅异与汉语重复在语篇层面达到共生之日,就是双语互容促进英语语篇高效学习局面出现之时。
五、小结
现在我国英语教师中有许多“录音机、扫描仪”式的教师,他们有两大法宝式的万能答语:“习惯用法,背起来哦”,“这个不会考,甭管它”。本文分析的许多现象也在其中,如果一味地放任自流,英汉竞争互斥从而对英语产生不利影响、最终导致英语学习“费时低效”的现象将长期存在。我们因此呼吁在重视考试方式等宏观层面对英语教学加以改革之外,微观上也要对英语教学的方方面面加以重视,努力使英汉共生互容,使英语学习事半功倍。
[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重点规划项目(编号:FJJKCGZl4-059)、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重点项目(编号:JASl50335)]
[责任编辑:陈立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