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仕虎
摘 要:书法作为我国独有的艺术形式,不仅展现了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而且对儿童智力情绪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家长注重书法对孩子的功效。书法教学对儿童智力的培养以及对孩子情绪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书法教学;儿童教育;儿童智力;情绪发展;行为调节
中图分类号:J292.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1-0232-01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不但有着鲜明的中国艺术性和文化传承性,而且还蕴藏着丰富的德育,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儿童教育是深受广泛关注,全面推进儿童教学创新发展是适应时代的要求。在儿童教学中如果注重书法教学并恰当地将其与传统教学方式相融合、渗透在儿童教学进程当中,有助于儿童良好的智力发展及培养道德情操,提高他们自身的道德素养和知识水平。
一、书法教学的特点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取得发展进步,人们越加关注书法教育对儿童智力和情绪发展的影响。在我国教育中,儿童启蒙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关键阵地。儿童教育越发受到社会和家庭的关注,启蒙阶段的书法学习兴趣培养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书法教学是趣味教学的一种方式,根据教学内容设置学习情景,让学生快乐的掌握书法知识。书法教学法可以让儿童教学融于艺术娱乐活动之中,让学生轻松快乐的学习书法知识,提高审美水平。书法教学法在教学中将枯燥无味的知识学习转变为更容易被学生接受的艺术教学方法,利用艺术的特性,化难为易,减轻儿童对学习的抵触心理,增加学生对书法的学习兴趣,利于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良好的心态,使之更易产生积极乐观的情绪。
书法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写字质量,有助于完善学生的艺术个性。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人们对书法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书法教学有利于引导儿童在启蒙教育阶段产生对写字、书法的兴趣;有利于儿童形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具有基本规范的写字技能;有利于促进儿童智力的形成发展。
二、书法教学在儿童教育中的目标
我国书法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德育教育,强调把对书法的掌握与人的思想修养联系起来。书法教学的主要方向的儿童的心理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心理强化的方式来引导儿童进行积极思考。在学习过程中,对儿童积极的学习行为进行肯定和鼓励,提升儿童在书法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情绪体验。
儿童教育中的书法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过程,不强调对技法教育和书法艺术水平提升的要求。儿童教育中的书法教学注重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提升儿童学习动机水平。在书法教学课堂上,通过教师对字体内容、空间结构的合理引导,注重学生的思考引导,使学生形成在头脑中进行思维操作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儿童的学习体验,对于积极的表现要及时给予肯定与赞扬。
启蒙阶段是儿童学习兴趣培养的关键期,在此阶段的最重要的教学目的是提升儿童的学习兴趣。这种创新型的教学方法更适合儿童对书法入门技能的学习。在书法学习中,使他们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与思维开阔。让儿童直接接触中国书法,通过书法练习使学生在汉字书写过程中锻炼自己的智力水平。
三、书法教学与儿童心理发展
书法教学有利于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中国书法自古以来都非常注重写字姿势的要求,体态要轻松自然,这有利于全身肌肉、神经的放松,从而促进情绪进入平静。学习书法需要脑、眼、手全身心的投入,使儿童从小养成全神贯注、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在书法练习过程中,孩子们要进行不断地思考,通过手和脑灵活的配合,大脑的思维活动增加。孩子在书写过程中逐步学会了合乎逻辑的积极思考,因此书法教学能够促进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
儿童年龄尚小,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在书法教育中运用积极性的教学方式能够达到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的要求。书法教学打破了时间、空间等条件的限制,儿童能够比较轻松、愉快地去接受书法知识,感受中国书法艺术的熏陶,培养其学习书法的兴趣和对艺术的审美能力。通过在儿童教育中的书法教学,使儿童的情感得到了宣泄,增加了对周围事物的兴趣,有利于他们融入了集体,增强自信心。
四、结语
虚拟样机技术已经成为机会。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书法教育得到了社会和家庭前所未有的重视。书法教育必须足够重视对孩子智力与情感的影响,我们要重视培养孩子的思维想象力、创造力、观察力及对美的感受力和鉴赏力。因此,书法教育对孩子智力思维的培养意义重大,注重儿童教育中书法教学对儿童书法兴趣与潜能的开发,培养积极情绪是儿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熊碧祾,王子文.小学书法教学的视点与方法新探[J].老区建设,2014(10).
[2]李继凯.论书法文化与中国近现代作家的关联特征及功能意义[J].书法,2013(12).
[3]李玉,锁英.浅论书法艺术与舞蹈艺术的共通性[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02).
[4]周斌,刘俊升,周颖.书法练习与儿童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