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雪
摘 要:文章通过对漆艺及首饰现状分析,发现漆艺现存的窘迫处境与首饰发展的需求。并从造型、颜色、工艺等方面对漆艺在首饰设计中的应用与创新进行综合性研究、分析,为传承、发展漆艺文化以及为首饰的多元化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广告招贴;设计;视觉;规范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1-0162-02
一、漆艺、首饰现状
目前漆艺产品主流以工艺品为主,如福州脱胎漆器、北京雕漆工艺品等。但由于漆艺工时长、工艺复杂、造价高,并且漆艺产品题材较为传统,造型同质化严重,功能性单一等众多原因,致使现代漆艺发展缓慢。虽然漆画的出现对漆艺的发展有推动性作用,在全国美展中将漆画列为独立画种,是对漆画的肯定。但仍然不能改变漆艺脱离人们生活的事实。战国至秦汉时期是漆艺最为辉煌的时期,当时漆艺充斥着人们整个生活,小到妇女妆奁、食器、酒器,大到家具、舟车、建筑等无一不用漆艺。唐代颁布“禁漆令”对漆艺行业造成重创,漆匠们为了生存,研究出雕漆工艺,促使漆艺发展。历史证明发展漆艺的两条路,一是将漆艺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二是创新,创新工艺、创新产品,如何创新漆工艺、漆产品并将其融入人们的生活,成为目前研究的重要课题。
社会快速发展,在满足温饱的物质需求后,人们开始追求精神上的满足。人们厌倦了大工厂批量生产的首饰,它们不能满足人们对个性化的需求与情感的寄托。定制首饰不再是皇家商贵专属特权,现在无论是简单的银饰刻字还是奢华的珠宝定制,这种个性化的、专属性的首饰定制服务早已进入人们的生活。
二、大漆在首饰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漆与首饰结合可以成为漆艺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漆艺材料和工艺的特殊性正好与个性化定制首饰所契合。无论漆艺首饰的造型、颜色、纹样、肌理、工艺都可以满足客户理念的融入,使其有情感交互的快感。手工制作又满足人们对生活返朴归真的追求。漆艺首饰作为创新产品,将漆艺重新带入人们的生活,促进漆艺传播与发展。
合理搭配漆艺首饰材料及工艺,可以将漆艺首饰造型、颜色、质感、肌理独有的特色发挥到淋漓尽致,使人眼前一亮。
三、造型
漆器取代了笨重的青铜器成为当时生活用品的主流,主要原因是大漆结膜后重量较轻,耐磨、耐腐蚀。首饰由于其材质重量原因,造型相对较小,以免为身体带来负担。将大漆与首饰结合,较轻的漆膜可以为首饰造型提供更多可能性,夸张的首饰造型,不给身体带来负担,并且具有持久的佩戴使用性,将不再成为不可能。
四、颜色
人们常说大漆有着东方韵味,生漆颜色为深褐色,髹涂几遍后便呈现深邃神秘的黑色。透明漆的漆色并不像清水一样透明,结膜后略带微褐色,将透明漆髹涂于金银材料上,呈现一种朦胧的绚烂,像梦境,有流动的光泽,却笼罩了一层云雾似的,朦胧梦幻。色漆多为大漆、桐油、矿物颜料调制而成,由于大漆呈暗色,色漆颜色丰富,却不张扬,沉稳、内敛为其特色。漆色可在首饰中做主色端庄、典雅,也可做辅色,衬托金、银、宝石的华贵。颜色搭配带有地域文化特征,如绚丽的色彩,人们会想到西班牙的热情奔放;红色,会想到中国的喜庆;天蓝、白色搭配会想起希腊的浪漫。根据不同风格,搭配不同颜色,呈现出不同效果。
五、工艺
在历史的长河中,人们不断研究、发明出许多大漆工艺及首饰工艺,有趣的是其中也有较为相似的一些工艺,因材质的不同,呈现效果不同。如雕漆与锻造,最终都是将材料呈现出较多层次感,但由于材质不同,视觉感观效果不同;如镶嵌,漆艺镶嵌利用漆液自身的粘性将宝石、螺钿、牙骨等材料粘在漆器表面,而首饰镶嵌,同样是利用金属材质自身的延展性将宝石等材质包裹、卡在金属之间。将大漆工艺与首饰工艺组合搭配,可以有成百上千的搭配,可以呈现成百上千的效果。如大漆工艺中的髹涂与首饰工艺中的掐丝珐琅结合,在首饰胎体上掐金属丝,在填珐琅的位置髹涂大漆,填满漆后磨显金属丝,沉稳、典雅的大漆中流动着耀眼的金属光泽,仿佛神秘的夜晚被流星划过。大漆工艺中的螺钿镶嵌与首饰工艺中的宝石镶嵌相结合,漆灰塑性,髹漆、镶嵌螺钿,将镶嵌好螺钿的漆型作为宝石镶嵌于金属之间,流动绚烂的螺钿像欧泊、像夜空、像海洋,漆型的任意塑造性与螺钿的再生性更是大漆螺钿首饰的一大特色。大漆工艺中的磨绘与首饰工艺的铸造相结合,可将定制客户的故事磨显于首饰胎体上,呈现出是一种记忆却不清晰,回忆却很美好的意境。深邃神秘的大漆,雍容华贵的金银,绚烂多彩的螺钿,璀璨光华的宝石,朴实亲切的蛋壳,质朴归真的木质,为漆艺首饰添姿添彩(图1)。
六、结语
漆艺首饰目前属于漆艺创新产品,并且将漆艺带入人们的生活中。现代个性化的首饰市场为漆艺首饰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丰富多彩的漆艺首饰为首饰多元化发展提供更多方向。身体是首饰流动的舞台,漆艺首饰以首饰为载体,为传承、发展漆艺文化开拓新的市场。
参考文献:
[1]乔十光.中国传统工艺全集?漆艺[M].北京:大象出版社,2004.
[2]邹宁馨,付永和,高伟.现代首饰工艺与设计[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