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哥 路燕霞
摘 要:杭州是江南地区的典型代表,在宋代,杭州的地位逐步上升,尤其是宋室南渡以后。词在宋代的发展达到鼎盛,研究宋词中书写杭州,有助于了解杭州这座古城在宋代历史中的变迁。
关键词:杭州;自然风光;都市生活;亡国之音
中图分类号:I20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1-069-01
宋词中的杭州是一座令人魂牵梦绕的城市,垂柳随风飘扬、青山屹立中央、繁花簇拥成群、湖水碧波荡漾。这样优美的自然风光又孕育出经济的繁华和市民生活的安逸。
长忆钱塘,不是人寰是天上。万家掩映翠微间。处处水潺潺。
异花四季当窗放。出入分明在屏障。别来隋柳几经秋。何日得重游。
钱塘是杭州的别称,潘阆这首词说杭州不是人间、而是天上,表明了他对杭州游赏的眷恋。他在词中赞扬了繁花似锦、四季温暖、垂柳依依,最后“何日得重游”则可看出作者对杭州的怀念。
长忆西湖,尽日凭阑楼上望。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
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
这首是潘阆在回忆西湖的景色,湖岸的楼阁可以望尽这湖光景色。三三两两的垂钓者和渔船,清秋中的岛屿微凉,给人季节的提示。远处飘来笛声,白鹭闻声惊飞,而作者自己整理钓竿,在这寒水畔陷入沉思。整个画面有宏阔到细微,进而再引人入境,相信是这如仙境般的环境才能引作者在闲适中陷入思考。
南渡词人张元干的《八声甘州·西湖有感寄刘晞颜》:
记当年共饮,醉画船、摇碧罥花钗。问苍颜华髮,烟蓑雨笠,何事重来。看尽人情物态,冷眼只堪咍。赖有西湖在,洗我尘埃。
夜久波光山色,间淡妆浓抹,冰鉴雪开。更潮头千丈,江海两崔嵬。晓凉生、荷香扑面,洒天边、风露逼襟怀。谁同赏,通宵无寐,斜月低回。
这是张元干在回忆当年在西湖乘船饮酒时所作的词。在词中我们可以看到在画船上饮酒以及在船上同游的歌妓。下阕主要是描绘西湖的夜景,夜晚的西湖,斜月倒映在湖面上,清风拂面,在月光的照耀下,水面荡起漾漾水波。这样的景致,当然是让人没有睡意。
此外,两宋词中还有许多描写钱塘江大潮的词,文人用手中的笔记录下了钱塘独有的自然风光。
潘阆的《酒泉子》第十首记录了钱塘江大潮这一奇观: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涛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这首词记叙了杭州人万人空巷的观潮的景象,满城的人走出家门,在锣鼓声中迎接钱塘江大潮的到来。这首词写出了钱塘江大潮到来的时候那种汹涌澎湃的场景,虽用笔不多,但写出了气势。最后一句写道,“梦觉尚心寒”,是作者在梦中见到钱塘江大潮仍觉得有些畏惧,以此来表现其磅礴的气势。
犹如苏轼的《瑞鹧鸪·观潮》:
碧山影里小红旗。侬是江南踏浪儿。拍手欲嘲山简醉,齐声争唱浪婆词。
西兴渡口帆初落、渔浦山头日未欹。侬欲送潮歌底曲,尊前还唱使君诗。
这首词的独特之处是描写了观潮时民众的一些活动,我们同样可以看到有举旗等程序,词中写道“齐唱浪婆词”,这大概也是观潮前的一些独特的民俗仪式。下阕写了送潮时也需要唱一些歌曲,也让我们了解到了观潮时的一些民俗。
再看赵鼎《望海潮·八月十五日钱塘观潮》:
双峰遥促,回波奔注,茫茫溅雨飞沙。霜凉剑戈,风生阵马,如闻万鼓齐挝。儿戏笑夫差。谩水犀强弩,一战鱼虾。依旧群龙,怒卷银汉下天涯。
雷驱电炽雄夸。似云垂鹏背,雪喷鲸牙。须臾变灭,天容水色,琼田万顷无瑕。俗眼但惊嗟。试望中仿佛,三岛烟霞。旧隐依然,几时归去泛灵槎。
这首写观潮的词则详细的描写了观潮时的画面,首先是写潮汐来临时,水流相遇泥沙飞溅的景色。接着又描写声音“霜凉剑戈,风生阵马,如闻万鼓齐挝”,就像战场作战一样响声如雷。接着又描写触目惊心的画面“雷驱电炽雄夸。似云垂鹏背,雪喷鲸牙。须臾变灭,天容水色,琼田万顷无瑕”。最后写道大潮退却以后,如梦如幻,又像是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从头至尾,更像是叙事,词的内容相当丰富。
参考文献:
[1]唐圭璋.全宋词[M].北京:中华书局,1965.
[2]曾大兴.文学景观研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02).
[3]薛玉坤.区域文化视野中的宋词研究——以江南区域为中心[D].苏州:苏州大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