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经济的飞速发展,使人与人的交往活动愈加频繁,在频繁的社会交往活动中人们试图探索人类交往活动的一般规律和原则,以便取得交往活动的成功。因此,研究人类交际活动规律、规范人类交际活动行为的礼仪教育在这种形式下应运而生,但是与其他成熟的学科相比,礼仪教育起步较晚,各类研究较少。礼仪教育在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层面都有各种不足之处,因此对高校礼仪现状、问题及对策的研究有利于礼仪教育的发展和成熟。
关键词: 礼仪教育 陕西省 加强对策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礼”与“礼”的思想一直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并成为整个社会规范自身行为和交际活动的准则。21世纪,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人口流动增多加快,世界各国的联系与交流增多增广,作为规范人类交际活动原则的“礼仪”必然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面临与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地域的人进行交际的可能,为了适应这种社会需求,礼仪教育逐渐进入高校课堂。但是由于礼仪教育在高校学科体系中起步较晚,仍处于探索阶段,必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对高校礼仪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有利于提出推进高校礼仪教育的根本对策。
本文抽取陕西省15所普通高校的大三、大四共750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数据,共发放问卷750份,回收有效问卷726份,问卷有效率为96.8%。
一、高校礼仪教育现状
(一)各类学校礼仪教育课程开设情况。
从课程开设情况的抽样调查结果看(见表1),被调查的院校全部开设了与礼仪教育相关的课程。从课程类别看,所选高校全部选择以公共选修课的形式开设与礼仪相关课程,除此之外还有一所高校以专业必修课和公共选修课共存的形式开设与礼仪相关课程,这一情况充分说明礼仪教育受到高校的普遍关注,礼仪课程已进入高校课堂,大学生通过课堂教学学习礼仪成为一种可能。
表1 相关课程开设情况
(二)高校礼仪教育现状。
由表2可见,受访的726名学生中,有321人学习过或正在学习与礼仪相关的课程,占到总受访人的44.2%。在学习或正在学习礼仪课程的321人中,文科生为256人,占总人数的79.8%,理科生为65人,仅占总人数的20.2%。与此同时,未学习礼仪相关课程的人数为405人,占总受访人的55.8%,在未学习礼仪课程的405人中,有理科生374名,占总人数的92.3%,有文科生31名,仅占总人数的7.7%,这一情况充分说明当前高校礼仪教育受到文理分家、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割裂的影响,文科生比理科生更注重对礼仪课程的学习。某些理科生仅仅将礼仪教学作为“填充物”填补“空白”,在课程的选择上更注重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对人文学科知识的重视程度明显偏低。由表3可见,在已经学习或正在学习礼仪知识的学生中,影响其对礼仪相关课程选择的主要因素是提升交际能力、提升个人就业竞争力和对礼仪知识的重视三个方面。这一情况说明,大部分学生已经认识到学习礼仪知识的重要性,但是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带有极强的功利心理,这一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部分学生仅重视考核分数,不利于学生对礼仪文化的真正认知和掌握。
表2 学生对礼仪课程的学习情况
表3 学生学习礼仪课程的动机
二、礼仪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课程设置边缘化。
礼仪是从精神文明建设的角度出发,通过仪表、举止和讲究礼貌、执行礼节体现和培育社会人[1]。高校肩负着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人才的历史使命,重视礼仪教育既是人才培养的需求,又是高校完善自身课程体系的选择,因而势在必行。但与此相对应的是,在抽样调查的15所高校中,仅有一所高校将礼仪课程设置为某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仅占总数的6.7%,这一情况说明高校在设置与礼仪教育相关的课程时,对在大学生中普遍开展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因此在课程设置上未能引起学校、教师与学生的足够重视。
(二)学生认识偏差,未能加强能力的转化与素养的提升。
从问卷提问调查结果看,受访的726学生全部认同礼仪教育能够帮助其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但与之相对应的是90%的受访者认为礼仪教育是通过行、走、坐、立的训练发挥塑造形象、促进交际的作用,3%的学生认为系统的礼仪训练可以帮助其提升外在形象,仅有7%的学生认为礼仪是内在美的外化。目前学术界对礼仪的定义主要采纳的是金正昆教授给出的定义,即“礼仪是礼节、仪式的统称,它是指在人际交往中,自始至终的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完整性为”[2]。通过礼仪的定义与调查结果的对比,不难发现目前大学生对礼仪知识的学习有较浓厚的兴趣,但是由于中小学教育长期以来重理轻文,家长、老师重成绩轻素养,礼仪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体系中处于可以忽略不计的状态,这一情况直接导致大学生对礼仪和礼仪教育缺乏全面、准确的认识。这种认识偏差的消除需要一个较长的时期才能彻底完成,对礼仪教育认识的偏差片面地导致当代大学生对礼仪教育中的实训教学有过高的期待,错误地认为礼仪教育就是礼仪实训教学。
(三)实训场地和实训师资存在严重不足。
在受访的15所高校中,仅有一所高校有实训场地的配备,仅占总数的7.6%。这一情况说明:高校礼仪教育虽然受到一定程度的重视,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仍然面临配套设施不完备所带来的困难。同时这15所高校中能真正做到教师指导学生实训,开展实践教学的高校几乎没有,这说明目前高校的礼仪教育未完全脱离分数教育的藩篱,实训教学未能受到相应的重视,学生、教师和学校未能从本质上重视并尊重礼仪教育的特点。
(四)教师队伍水平参差不齐,教学效果不佳。
目前,高校虽然开设了礼仪教育相关课程,但是没有任何一所高校有礼仪教师的培养,某些高校从事礼仪教育的教师来源于其他与礼仪相关专业,缺乏相应的理论体系和知识储备,导致该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割裂礼仪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礼仪教育变成照本宣科式的知识再现。这一现象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系统地认识、掌握相关知识,更不能将所学知识转变为自身的礼仪修养,最终导致礼仪教育的功能不能更好地实现。其次,礼仪教育具有实践性强的特征,但是部分教师对实践教学认识不足,导致礼仪教育教学活动轻实践重理论,违背礼仪教育的自身特点,不利于礼仪教育教化功能的实现。
三、加强礼仪教育的对策
(一)加强宣传,切实提高对礼仪教育的认识。
提升大学生的礼仪素养,离不开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努力。因此,只有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切实将礼仪教育与人文教育结合起来,才能通过礼仪教育陶冶大学生的礼仪情操,促使大学生将知识、能力提高与外在形象提升作为大学生活的目标,真正从内在美与外表美两方面提升大学生的礼仪素养。其次,由于我国中小学礼仪教育起步较晚,缺乏专业师资队伍,人们对礼仪教育的认识还存在偏差,大多数教师和学生认为礼仪教育是其他“主课”的附庸,礼仪教育可有可无,这种认识偏差直接导致教师和学生无从认识礼仪教育在调节自身情感和人际交往中的作用。加强大学生的礼仪教育,提升大学生的礼仪素养,必须从中小学教育开始加以重视,礼仪素养的养成是一个逐步的渐进的过程,只有从家庭教育、中小学教育开始将重视礼仪教育,高校礼仪教育才不会成为无本之木。
(二)改进礼仪教学模式、突出礼仪学科特点。
礼仪学科是实践性、操作性和实用性很强的学科,所以礼仪教育的重心是礼仪理论和礼仪践行两个方面。为了促使大学生在礼仪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做到理论与实践并重,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高校礼仪教育应该改革、创新教学模式,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以学生的价值观、人际关系和行为方式为基础,以提升学生的礼仪素养,促进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为导向,引导和激励学生在学习礼仪理论的同时积极践行礼仪规范。同时,还应该要求学生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严格遵守礼仪要求,在现实生活中经历、感悟和践行礼仪规范,从而提高自身的礼仪修养。
(三)增加经费投入。
高校礼仪教育的开展,在师资培训、人才引进、实训室建设方面都离不开经费的支撑。调查显示,越是发达的地区,礼仪教育开展越早,学生对礼仪教育的重视程度明显强于不发达地区,同时一些礼仪学科的学困生多来自偏远地区。这一情况说明:经济越发达,礼仪学习环境越好,学生对自身的礼仪素养要求越高,当地学校和家庭越重视礼仪教育,该地生源在礼仪知识的学习和使用方面更占有优势。因此,要改变这种差距,就必须创造适合礼仪教育和礼仪教育实训环节的环境,这类环境的塑造,经费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徐爱琴.实用礼仪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15.
[2]金正昆.商务礼仪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2.
[3]穆延云.当代大学生礼仪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哈尔滨: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08):115-116.
[4]赵梅.论礼仪教育在大学生德育教育中的重要性[J].兰州:兰州商学院学报,2006(01):116-118.
[5]唐晓琴.浅论大学生提升礼仪素养的途径[J].南京:文教资料,2015(5):127-128.
基金项目:商洛学院科研基金项目(13jyjx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