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中的汉英词

2016-05-14 13:29辛婷张洁泠
文教资料 2016年7期
关键词:缺项运气血气

辛婷 张洁泠

摘 要: 文化空缺与词汇缺项是影响跨文化交际的重要因素。对西方文化而言,中国的气文化是其文化空缺,由此产生了一系列汉英词语缺项,如以“气”为词根的文化词。本文通过分析气文化的内涵与语素“气”的词根义,将《新汉语水平考试大纲》中涉及的气族词语分类,进而从跨文化交际视角探讨气族文化词的构词理据及相关英语表达。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 词汇缺项 气

一、文化空缺与词汇缺项

20世纪80年代末,前苏联学者Jurij Sorokin和Irina Markovina提出空缺理论,他们将文化空缺分为三类:一是语言类文化空缺,二是交际文化空缺,三是语篇结构空缺[1]。词汇缺项是语言类文化空缺的一种,它指在一种文化中存在而在另一种文化中并不存在的词[2]。在跨文化交际中,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要准确理解对方特定文化产生的词语,就必须了解双方文化的异同。反之,如果不同民族的成员忽视或轻视文化缺项与词汇缺项,则会导致文化冲突甚至交际失败[3]。

目前国内关于词汇缺项的研究多集中在英语和翻译学界,且多从宏观角度分析汉外词汇缺项的类别、产生原因及翻译对策,鲜有学者针对一组词语空缺深入分析其产生的文化背景因素,并针对具体现象寻求合适的跨文化解释。

二、基于中国气文化的现代汉语词根语素“气”的语义分类

中国古代的自然观与西方的自然观不同,前者以“气”作为世界的本原,后者以原子作为世界的本原[4]。气文化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事物之间的联系、主张天人合一的整体思维和具象思维,这种思维方式诞生于中国传统农业社会人的命运与自然息息相关的现实。而原子论产生于古希腊哲学家强烈的分析、演绎、推理意识,也反映出西方文化注重分析的思维方式。中西方历史、地理文化背景的不同造成了中西方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与民族性格等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均是影响跨文化交际的关键因素。而气文化与气族文化词充分体现了这些文化差异及其在语言上的映射。

“气”最初不是一个哲学概念,而是一个表示具体事物的具体概念[5],其在思维方式上经历了由直觉感受到类比象征再到抽象概括的发展过程。当代学者从历时或共时的角度探讨了“气”的文化内涵[5][6][7]。笔者在此基础之上,根据气的基本文化内涵将语素“气”的语义分为五大类。

(一)烟气、云气、雾气、天气等自然之气

《说文解字·气部》称:“气,云气也。象形。”段玉裁注:“象云起之貌……”可见,云气是“气”的一个基本意义,具有轻盈流动的特性。云随风变幻,古人认为风是气的运动,如“天之偏气,怒而为风(《淮南子》)”、“天地之气,合以生风(《吕氏春秋·音律》)”。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不同的寒暖之气便是季风的运动。如“天有六气……阴、阳、风、雨、晦、明(《左传》)”及“积阳之热气生火……积阴之寒气为水(《淮南子》)”。气代表天气的意义逐渐接近现代汉语中的词义,即“较短时间内阴、晴、风、雨、冷、暖等气象变化”。

(二)呼吸之气息

《说文解字》称:“息,喘也。从心从自。”意思是气息从鼻孔进出身体。人可以直接感觉到呼吸的存在,从面对死亡的生活经验中,人也可以意识到有呼吸是生命尚在的象征。《礼记·丧大记》载:“对病重将死之人要‘属纊以俟绝气。郑玄注:‘纊,今之新绵,易动摇,置口鼻之上,以为候。”呼吸一旦停止,就说明人已经死去[8]。《管子·枢言》:“有气则生,无气则死”。用气息的有无来判断生命的有无。

(三)血脉之气

血气从呼吸之气和血液的运行而来,最初指生理机能。孔子有言“少之时,血气未定”“及其壮也,血气方刚”“及其老也,血色既衰”。《黄帝内经》:“血气者,人之神”,“神者,水谷之精气也”。人体吸收的谷物精华以气的形式储存在血液中,与呼吸之气息合为一体,是为血气。中医讲究补血养气,血气调和,就可以维持机体器官功能的平衡,保持身体健康。

(四)精神气质、文气、气韵

人的精神气质与呼吸有着密切的关系,二者相互影响。《庄子》有言“欲静则平气”,讲孔子受惊时“目茫然无见,色若死灰,据轼低头,不能出气”。血气同样影响人的精神气质。《国语》言:“血气不治,若禽兽焉。”《晏子春秋》曰:“凡有血气者,皆有争心。”这里的血气由生理机能引申为生命固有的欲望与冲动,“禽兽”不懂“治血气”,但人可以通过“治血气”来自我调节、控制。孟子善养“浩然之气”,即通过“治血气”、修身养性获得豁达的气质修养。

曹丕认为“文以气为主”,指出创作主体的个性气质影响其文章风格。唐宋诗词的豪放派、婉约派反映出作者的不同气质在其诗词中的流露。中国传统绘画有“气韵生动”说,郭若虚指出这种“气韵”不是像技巧一样可以学来的,他把“气韵”看做是画家情感、人格精神的流露:“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

(五)世界物质本原——无形之气

《淮南子·天文训》曰:“虚廓生宇宙,宇宙生气。”老子第一个将气纳入哲学范畴:“万物负阴而抱阳,充气以为和。”[5]《庄子·知北游》说“通天下一气耳”,庄子继承了老子“气”是万物本原的思想。《论衡》提出“元气”说,认为宇宙由“元气”构成,“人禀元气于天”“天地合气,万物自生”“人禀气而生,含气而长”。张载(《正蒙》)认为作为世界本原的气有阴阳,每个事物内部都有阴阳二气相互作用,产生世间万物的运动变化。

气文化内涵丰富而深刻,赋予了语素“气”丰富的词根义,产生了现代汉语中文化意味浓厚的气族词。《新汉语水平考试大纲》涉及41个气族常用词,根据“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内涵及现代汉语中“气”字的词根义,我们将41个气族词划归到前文所述的五类文化语义类别中:自然界的气体、气态物质:空气、氧气、天然气、天气、气候、气象、气压、气味;呼吸的气息:叹气、喘气;身体血脉之气:力气、气功、脾气、运气(动词)、生气(名词);人的精神状态:争气、服气、生气(动词)、泄气、客气、语气、口气、风气、和气(形容词&名词)、勇气、志气、正气、神气、娇气、小气、淘气、理直气壮、朝气蓬勃、气色、气氛、气概、气魄、气势;世界物质本原:运气(名词)、福气。

三、“气”文化词缺项的构词理据及英文表达分析举例

根据对“气”字词根义的分类,“自然界的气体或气态物质”“呼吸的气息”两项词根义构成的词语指示意义多表示自然的或人类共有的具体事物现象,一般不易形成跨文化交际障碍。“身体血脉之气”“人的精神状态”和“世界物质本原”三项语素义在英文中没有对应的文化概念,这三项词根义下“气”字构成的词在英文中或有部分等值词,或完全没有等值词,在英文中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项,这是影响跨文化交际的潜在因素,因此本文重点分析这几类词语。

(一)身体血脉之气——脾气

脾气,表示人的性情、习性或易怒的习性、急躁的情绪。它的本义指脾脏之气。中医认为人体之有五脏,即心肝脾肺肾,犹如自然界有金木水火土之五行,五脏藏人体的精气,如果脏气运行失常﹐则生各种疾病。脾脏之气,指脾的功能及其产生的精微物质或动力。中医认为脾胃主运化水谷,为“气血化生之源”。运化是将人体吸收的水谷精华和肺吸入的清气结合成水谷精微(精气),输送到各个脏腑,供给全身的营养;脾统血,保证全身的血液能正常行遍全身,不会溢出脉外。可见脾的功能直接影响全身的血气运行,若脾胃不好,则各脏器气血化生无源,而心主血、主神志,若心脏血虚,心无所主,心主神志的功能失常,会导致心烦,心悸,胸闷等症状,人的性情自然不会好。可见“脾气”影响人的性情,因而用之代指人的性情。在英语中temper和temperament的词义与脾气相近,有意思的是spleen一词不仅有脾脏的意思,同时也有愤怒、怒气的意思,这一点与汉语是相通的,因此了解汉语脾气一词的由来,有益于汉英跨文化交际。

(二)人的精神状态——客气、和气

表示“人的精神状态”的“气”族词比较多,每个词的词义都与气文化紧密相关。限于篇幅在此我们只详细分析其中文化意味较浓、容易影响跨文化交际效果的两个词:客气与和气。

“客”指客人,待客之道。儒家讲究礼,自然有“宾礼”,即待客之礼。对待客人或者作为客人应有的精神气质(引申为行为举止)就是客气。现代汉语中,客气用来指不亲密的人之间互相表示自谦、内敛的态度或举止。英语中的polite、courteous指有礼貌、有教养,与汉语“客气”的内涵还有一些差距。“不客气”多用来作为“谢谢”的答语,表示“不要见外”,在跨文化交际中相当于英语中的You are welcome/Its my pleasure,但这些侧重“我乐意”,体现出西方人的个体取向,即在人际关系中注重自我感受。客气一词反映了中国人的主要人际关系取向:群体取向。群体取向主张内外有别,对本群体内的人有很强的认同感,即使并不熟悉但若属同一群体,关系就可能较他人亲密。如果中国人表现出“客气”就可能被认为没把对方当“自己人”,而是当作“外人”,也称“见外”,因此中国人对外人表达亲密的方式通常是“不见外”。这便产生了中国人的群体隐私观“社会关心”与西方个体隐私观“隐私侵犯”的冲突[2]。因此,了解中国式“客气”的文化背景,有助于减少不必要的矛盾。

和气,意为感情和睦、态度温和、和睦的感情。寒来暑往,日月盈仄,农业社会对自然的观察使中国人对物极必反的原则有深刻的认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是整体的两个部分,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与西方的“二元对立”观是根本不同的。这种背景下产生的中国哲学以“天人合一”为出发点,注重二者的对立统一,充满了和谐的辩证。最鲜明的体现之一就是阴阳二气相和的观念,《道德经》:“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调节阴阳二气以达到平衡,也就是“和”的状态。词典中对“和气”的翻译为gentle,polite,friendly,amiable,harmony,friendship,这些词意义接近“和气”,但并不具有“和气”承载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和气反映出中国人爱好中庸、内敛自谦、崇尚和平的民族性格,与西方崇尚个性和自我表现的性格差异很大,在跨文化交际中中国人的“和气”可能会被误解为懦弱、自卑,因此对该文化背景的了解有助于避免误解。

(三)无形的世界物质本原——运气、福气

作为“世界物质本原”的语素“气”,构成了“运气(名词)”“福气”等文化词语。“运气”和“福气”在英语中都有指示意义相近的词,但由于语素“气”作为世界本原的独特词根义,在英语中这两个词并没有完全等值的词

“运气”是五运六气的简称,与古代哲学和中医理论有关。明代汪机的《运气易览》中说:“运气者,以十干合,而为木火土金水之五运;以十二支对,而为风寒暑湿燥火之六气”。五运即木、火、土、金、水五行的运动,六气,即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候的变化。古人认为天气变化与人体健康有很大关系,而身体健康与否是判断一个人命运好坏最重要的标准。“气”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物质本原”,古代先民将无法预测无法解释的事情归因于变化莫测的五运六气,体现出对生命和宇宙的思考。因此产生用“运气”表达与命运相关的词义。西方基督教文化中上帝是命运之神,英语中有不少表示命运的词:Odds表示可能性;fortune侧重机会、幸运、发展趋势、前途命运;lot表示一个人一直以来的生活境遇;luck表示幸运、侥幸、机遇,这些词都与运气之义相近,但不等值。“运气”一词蕴含中国传统哲学观与生命观,因中西方世界观的差异导致气文化在西方文化中的空缺,西方人理解“运气”一词时难免产生问题,因此应当在必要时介绍其产生的文化背景。

了解了“运气”的由来,“福气”的构词理据就比较好理解了。“福”表示幸福美好,蕴含对生命的美好祝福,能拥有幸福美好的事物就是福气。英语中的good luck和good fortune侧重好运,有一定的巧合因素;而happy lot则指在生活中拥有幸福快乐的境况,可以说比较接近“福气”“有福气”之意,但并不能完全等同。总而言之,“福气”一词表达了中国人对原始生命的敬畏与安享生命的愿望,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特征。

四、结语

洪堡特认为,每一种语言都包含着一个独特的世界观。中西方历史文化与思维方式的差异是影响中西跨文化交际效果的根源。这种文化差异反映在语言层面上的表现之一即为词汇缺项,而气族文化词正是中西文化缺项在汉英语言上的体现。对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气”族词进行研究,分析其构词理据及其与英语中类似表达的差异,对跨文化交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刘越莲.空缺理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J].外语学刊,2008(02):131-134.

[2]吴为善,严慧仙.跨文化交际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59-108.

[3]王淑杰.关于中英文化缺项与词汇缺项的非对称性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09):138-140.

[4]申小龙.汉语与中国文化[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210.

[5]李道湘.从《管子》的精气论到《庄子》气论的形成[J].管子学刊,1994(01):18-23.

[6]李存山.中国气论探源与发微[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19-28.

[7]曾振宇.“气”作为哲学概念如何可能[J].中国文化研究,2002(04):53-62.

猜你喜欢
缺项运气血气
运气
缺项3×3阶上三角算子矩阵的可能点谱
我院门诊435种中成药说明书信息调查与分析
模糊数列的加权缺项统计收敛和加权缺项收敛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衰血气分析与预后探讨
徒手和心肺复苏机用于心肺复苏对血气分析的影响对比研究
岂止是运气
两种不同方式供氧对新入高原某部官兵血气的影响
关于对称多项式的构造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