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娇娇 马菁
周家禄字彦升,一字蕙修,自号奥簃老人,清海门人。入吴长庆幕,1882年朝鲜发生“壬午兵乱”后,随吴长庆入朝,有《寿恺堂集》、《奥簃朝鲜三种》等。周家禄在1882年至1884年间曾先后两次往返于朝鲜,具体大概为1882年入朝鲜,1883年正月在朝鲜內,1883年3月返登州,1883年9月在朝鲜,1884年归天津。在朝鲜期间,与文人一同创立了同文社、惜字会。所以,他与朝鲜文人的交流是较为广泛而深刻的。又因为他对朝鲜时政独有的敏感,在交流中显得更独特。
一、交流原因
中朝两国在地理、历史、经济、文化上都有着一定的亲属关系,在十九世纪这段时期,两国间经常互派使臣相互访问,在此基础上,两国文人之间就有了很多交流。在这群文人中,周家禄就是一个代表,他随着吴长庆进入朝鲜解决“壬午兵乱”,增加了与朝鲜文人交流的机会。这一时期,也是两国文人交流较为频繁的一个时期,其交流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一)维系关系,增进两国文人间的情感。一般情况下,文人间的交流都是为了加强两国的情感交流促使两国的和平交往。文化上的密切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两国在政治上的交流与合作,也能促进两国在文学、艺术上的发展与繁荣。周家禄与朝鲜文人的交流也是如此。
(二)团结两国,帮助朝鲜稳定内乱。周家禄出使朝鲜,是随吴长庆去平定朝鲜的“壬午兵乱”。“壬午兵乱”是1882年7月23日(农历壬午年六月初九日)朝鲜发生的一次具有反封建、反侵略性质的武装暴动,与日本有着一定的联系。周家禄与文人间交流也是为了了解内乱的原因,与文人探讨解决的原因等。如周家禄的其中一篇唱酬诗中写道:“王师七月下东方,国难县知痛未忘。岂有亡人雠卫辄,似闻故剑在昭阳。檀君发壤关时局,卫满荒营撤旧防。宵鸡两宫频左顾,诸君何以副尊王。”
(三)促进朝鲜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周家禄不仅对本国的国事比较关心,对朝鲜的时政也颇有感悟。他本身也是一个“通知”型的人才,对农事、经济等都有一定的思考。他在《与朝鲜政府论农事书》中提出了对朝鲜农事的见解:“至于厘金盐课似乎不系农功。然使三江两湖之地岁,一不登,则财用立。匮国家数年,前用兵关陇,岁縻军饷百千万。若使无东南之财赋,则曷由蒇西北之武功。中国地大物博,五金百货之饶,甲于五洲,犹必藉农功,为立国之本,然则财力不逮中国者,可以思矣,而物产近似中国,可资以立富疆之基者,可以兴矣。”他在《与朝鲜政府》中又提出了对朝鲜经济的看法:“贵国开办之初,切宜慎之,又慎修好睦邻。诚为经国大计,但夷情叵测,惟利是图,名为通商,实存觊觎。”
(四)个人的兴趣与爱好。从个人因素上看,他对朝鲜政治、历史有独特兴趣,对朝鲜的历史颇为熟悉。他的《奥簃朝鲜三种》是最好的证明。通过与朝鲜文人的交流,可以让他对朝鲜更了解,便于创作。
二、交流人物和时间
在这一时期,中朝两国交往较为频繁,有很多文人加入了这个交流团队。这个时期与周家禄交流的朝鲜文人有很多,具体时间和人物分以下两部分说明:
(一)交流的人物。周家禄交流的朝鲜文人有很多,最主要的是金昌熙、卞元圭、金明均、郑基世、松西。与其交流最多的是金昌熙,金昌熙是朝鲜时期的一个文士,号石菱。与金昌熙的书信多达15封,诗歌3篇,内容大多为对时事的探讨。周家禄对金昌熙也非常的信任,可见两人的关系十分深厚。信中也有多次提到要金昌熙将书信中的重要内容代为传送,信中涉及了当时较为敏感的时事内容。如:甲申年周家禄与金昌熙书的一封书信内容:“《谭屑》序文,早间已送往,想胥詧收。兹承惠白参,于送行之礼为过厚矣,不敢仰承,敬以奉儌。拙诗四章中涉时事,原托于‘言者无罪之义,所见所闻均皆确凿,并无不根之谈,亦无不衬实之引喻。既承责言,作为罢论,留以俟天下万世之公议可也。色纸六幅求诗者,伏乞随便求赠,不必以原诗传送。如求请非易,亦无妨遂作罢论耳。石菱少宰览。弟家禄顿首。廿一日。”
(二)交流的时间。周家禄在1882年至1884年间曾先后两次往返于朝鲜,与文人的交流也大多在这一时期。两次出访朝鲜期间,与众多文人有书信、诗歌的往来,其中1884年最密切。在这一时期,唱酬诗有3首,能确定时间的书信多达十几封。
三、交流内容与形式
周家禄与朝鲜文人的交流有很多,主要分为书信和唱酬诗,内容上与交流的原因有一定的联系,内容不只一点,极为丰富。
(一)交流的形式。周家禄与朝鲜文人的交流多为唱酬诗和书信,也有序言,题记等。唱酬诗多达10首,书信25篇,其他类的交流有7篇。由此可以看出,其交流的方式,多以书信为主。书信交流主要内容是实事,当时是不许议论朝政的。书信交流更方便和隐秘,所以书信成了交流的主要形式。在下一部分的交流内容中有一定说明。
(二)交流的内容。周家禄与朝鲜文人的交流中不仅表达了浓浓的情意,而且表达了对朝鲜时局的担忧之情。周家禄在交流中主要提及的是朝鲜的“壬午兵变”,这也是周家禄入朝的主要原因。“壬午兵变”是朝鲜各界社会矛盾激化的结果。周家禄在诗中运用典故,指出此次兵变有一定原因是谋士的阴谋,提醒朝鲜文士们要记住此次的教训,要预先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患于未然。周家禄与金昌熙的关系是甚为亲密的,两人常在赠诗中互相吐露各自的理念,周家禄的理念与范仲淹的“先忧后乐”思想相一致,他认为应心忧天下,以百姓的安乐为自己的使命。在关注国家的时候,不能仅仅只关注国内的局势,还应着眼于国家的外部局势。朝鲜的使臣们也会询问周家禄有关朝堂的事情。周家禄认为朝堂上党派相争是常事,周家禄对朝鲜的党人之祸颇为悲伤,认为其匡正之无术。周家禄与朝鲜文人的交流也有表达国家间友好情谊,通过历史说明两国从古至今一直有着友好的联系,不管是文学还是习惯上都有着相似性,所以如今更要好好地将此延续下去,同时也提醒对方,朝鲜是中国的一部分,不可与敌国合谋对付中国。
书信交流的内容主要是文学和时事的交流,书信较为隐秘,所以书信中更大胆地谈论国事。在与周家禄的书信中,周家禄说信中涉及时事,想托于“言者无罪”之义,想与这些知心的朋友们交流看法。同时书信也是相互间情谊和思想延续和碰撞。
周家禄与朝鲜文人的其他交流作品中,也谈论到很多关于朝鲜发展的建议,如农事、商业等。周家禄不仅在文学上有很深的造诣,在国家发展的问题上也颇有见解。他所著的《奥簃朝鲜三种》中,体现了他对朝鲜历史、地理环境的熟悉。周家禄在书画上也有独特的眼光,如金允植在《题周彦升古画》中,对周家禄古画的赞赏:“圣世材俊兴,曲艺亦臻美。尘涴仅辨墨,万里在尺咫。彷彿关东道,霜月照行李。彦升知何人,想是古名士。君非慕蔺公,偶然字相似。谁知百载下,雄剑复归水。凝神入诗境,朝暮遇知己。”周家禄多才多艺、见识广博,可以说是一个全才。
四、交流的特点
每个文人都有自己的创作特点,文人间的交流自然也各有特点,周家禄与文人的交流有其独特性。周家禄与文人交流最大的特点就是关注实事。他的交流特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视野开阔,注重时政。周家禄与朝鲜文人的交流不仅仅停留在学术交流、情感维系这一层面,他将视眼放在了整个朝鲜的发展。其他晚清的文人对朝鲜的了解没有周家禄那么深刻,他作为一个文人,考虑的不仅是与朝鲜的文化上的交流,而且关注到了时政,而且对时事的看法非常精确,这与他平时的积累、个人的兴趣有一定的原因。
(二)对朝鲜历史发展颇有研究。周家禄与其他文人的不同点是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在了朝鲜的时政上,主要源于他对朝鲜时政的敏感,对朝鲜历史的熟悉,他的《奥簃朝鲜三种》中将朝鲜的一直以来的发展,历代君王和各种政事都描述很详细。凭着对朝鲜历史的敏感性,他对朝鲜的时局有了独特的看法,熟知朝鲜的地理环境,所以对朝鲜的农业发展很关心,《与朝鲜政府论农事书》认为朝鲜与中国一样,农业是国家发展的唯一出路,文中“论及贵国大计,未尝不扼腕咨嗟,徒以奉命,治兵无越俎代谋之理,惬意过客而议殖主人之家产万”,周家禄一直关注着朝鲜的社会发展,对朝鲜的农业发展表示担忧,同时通过他对朝鲜土地的了解,认为“贵国之地,厥土埴坟,宜于水榖”。又如在《与朝鲜政府》一文中,指出立约通商“诚为经国大计,但夷情叵测,惟利是图,名为通商,实存觊觎”,以中国与欧美各国通商的经历,以及朝鲜的实际情况告诫朝鲜政府通商立约之事要谨慎。
(三)涉及范围广。周家禄的眼光不仅停留在文学交流上,在商业、农业、政策等方面也都有一定的涉及,对这些都有自己的见解,而且他的看法非常准确。另外,他在艺术上也颇有造诣。金允植在诗中表达了对周家禄的钦佩赞赏之情:“圣世材俊兴,曲艺亦臻美。尘涴仅辨墨,万里在尺咫。彷彿关东道,霜月照行李。彦升知何人,想是古名士。君非慕蔺公,偶然字相似。谁知百载下,雄剑复归水。凝神入诗境,朝暮遇知己。”
周家禄通过与朝鲜文人的交流,拓展了自己的学识,加深了对朝鲜的认识。他的作品是对其他文人与朝鲜交流的补充与提升,他将交流的视角提高到了政治经济、历史的层面,不仅仅停留于情感、文学的最基本的交流目的,让中朝文人间的交流更有深度和广度。
参考文献:
[1]周家禄.寿恺堂集[M].民国11年南通周氏仿宋聚珍本.
[2]周家禄,著.邓之诚,辑.奥簃朝鲜三种[M].台北:文海出版社,1969.
[3]张謇.金沧江刊申紫霞诗集序[A].张季子九录·文录[M].上海:中华书局,1931.
本文是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19世纪中朝文人唱酬诗整理与研究”(编号:201513993
010Y)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