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国
“美丽的夜色多沉静,草原上只留下我的琴声。想给远方姑娘写封信,可惜没有邮递员来传情……”一曲名扬世界的《草原之夜》,唤醒了沉睡的可克达拉大草原,感召和鼓舞着军垦战士,知青和边疆各族儿女屯垦戍边,战天斗地,无私奉献。
“可克达拉”,哈萨克语,意为“绿色的原野”。可克达拉大草原,是新疆最湿润的地区。雨水充沛,气候宜人,风景秀丽,资源雄厚,物产丰富。
相传,很久以前,这里是一片戈壁滩。戈壁滩上住着一户牧民,艰辛地放牧着牛羊。一天夜里,突然刮起了狂风,狂风中传来小羊羔的哀叫声。牧民听见叫声,发现不远处,有几只狼围攻一只小羊羔。牧民拿起刀箭,驱走了狼群,救下了小羊羔,把它抱回毡房。牧民取水喂小羊羔,小羊羔突然变成了一位美丽的姑娘。她轻声对牧民说,“我叫可克达拉,是天上五谷神的女儿,为了感谢你的救命之恩,明天这里将变成一片草原”,说完消失了。第二天早晨,牧民醒来一看,茫茫的戈壁滩,一夜间变成了一望无边的大草原。为了纪念这位仙女,人们开始叫这里“可克达拉”。
半个世纪前的1954年,5军15师全体官兵集体转业,在塞外边陲伊犁河谷的可克达拉屯垦戍边,成为伊犁垦区的先驱者、开拓者。1958的年6月,受王震将军指派,八一电影制片厂导演张加毅和作曲家田歌,来到可克达拉大草原,拍摄反映军垦战士屯垦戍边生活的纪录片《绿色的原野》。
一天,太阳落山的时候,天空美极了。绚丽的晚霞照射着草原,照射着芦苇。远处升起了缕缕炊烟,炊烟中传来了阵阵歌声。兵团战士们围着篝火,火上放着支架,支架上烤着野兔、野鸡。旁边的架子车上躺着休息的战士,他们愉快地唱着歌儿。
一望无际的可克达拉大草原上,张加毅和田歌骑马漫步,循着歌儿走到近处。他们被这火热的场面感动了,走过去问战士们:“同志们,你们在唱什么呢?”“在唱劳动嘛,爱情嘛,在唱今天,也唱明天嘛!”战士回答道。“这才是人们的内心,为什么不去真正抒发一下人们内心的情绪呢?”张加毅受到触动,对身边的田歌说。
军垦战士屯田戍边的火热生活,深深地印在在张加毅脑海中,挥之不去,歌词在他心里闪烁着。马背上的张加毅,用铅笔三个字、二个字地在烟盒上写下来。回到驻地,张加毅坐下,文思泉涌,心中的歌词喷涌而出。他一气呵成写道:“美丽的夜色多么沉静\草原上只留下我的琴声\想给远方姑娘写封信\可惜没有邮递员来传情\等到千里冰雪消融\等到那草原上送来春风\可克达拉改变了模样\姑娘就会来伴我的琴声”。
“我写好了,你谱去吧”。张加毅高兴地来到田歌的住处,把歌词递给他。
田歌接过歌词一看,“亚克西!亚克西!好呀!好呀!”他激动地说:“词作家,你退场吧,让我来试试看。”时间大约过了40多分钟,田歌从宿舍里走出来叫张加毅:“词作家,你来,就是它了。”
“美丽的夜色多么沉静,草原上只留下我的琴声……”田歌深情地唱了起来。
田歌唱得动情,“再唱一遍”过了一会儿,张加毅说。田歌又动情地唱了一遍。张加毅说,“再唱一遍”。
“亚克西!亚克西!”这时,窗外传来兵团战士的鼓掌声,喊着叫好。原来,他们一直在窗外听着。
张加毅受到鼓舞,受到震动,随即在田歌的曲谱上写道:“同意录音,张加毅”。就这样,一曲《草原之夜》,作为《绿色的原野》主题歌闻世了。
《绿色的原野》,是国庆10周年的献礼片。片子一播出,在全国引起轰动,《草原之夜》很快被传开。198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著名东方小夜曲”,这是我国迄今,第一首歌曲被列入世界名曲的艺术宝典。
如今的可克达拉,早已改变了模样。
在本世纪初的时候,农场的生产总值就相当于《草原之夜》闻世时的34倍;粮食单产翻了两番多;长绒棉单产由当年23公斤,提高到了99公斤,成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重要的棉花生产基地之一。2015年3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建立了可克达拉市。
顺畅的交通和通信,彻底改变了期待“邮递员来传情”的历史,缩短了“可克达拉”同内地的距离。
当我离开可克达拉草原的时候,朋友告诉我:想给远方姑娘写封信,寄上一张明信片,可盖上可克达拉邮戳,投进可克达拉信箱,可克达拉邮递员会帮你传去旅途相思之情,让你潇洒体验一回可克达拉《草原之夜》的浪漫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