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姗姗 张杨
目前,《现代汉语》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许多任课教师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追求常常走入误区,过于重视知识的灌输而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直接导致了学生自主性的缺失和个体差异的消解。因此,任课教师应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现代汉语》的课堂教学质量。《现代汉语》是目前在各高校中文专业广泛开设的一门基础性课程,也是中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最多、使用最广的一门课程。然而,常常令任课教师感到尴尬的一个问题是,虽然很多学生都明白现代汉语知识的重要性,但总是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厌学情绪,许多学生反应现代汉语知识过于枯燥,课堂气氛过于沉闷,学习兴趣不高。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水平、提升教学质量的基本途径。如何在有限教学时间和严峻教学任务的双重压力之下提高《现代汉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当前《现代汉语》任课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有效教学的基本内涵
“有效教学”这一名称来源于英语“effective instruction”,自此概念产生以来,何谓“有效教学”就一直是国内外教育专家研究的焦点。国外通说理论认为,“有效性教学就是能够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教学”。曹霞(2012)认为高校课堂有效教学即高校课堂教学最大程度地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它受到教师自身、学生、学校等三个因素的影响。方红(2014)说教师是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素,教师的惰性、观念旧、关注点偏差以及反思少常常会导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高。吕宪军,王延玲(2013)提出有效的教学行为是促进学生学习进步与全面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保证。综上,有效的课堂教学应呼唤效益意识,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前提下,以较小的教学投入实现教学效果最大化。对于《现代汉语》课程来说,有效的课堂教学就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成功实现既定的语言教学目标,促进学生语言能力发展,最大化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多样需求。
二、《现代汉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误区
在当今社会泛功利化思想的影响下,许多任课教师对《现代汉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认识常常走入误区。
(一)重视知识灌输的有效性,忽视能力培养的有效性
在当今严峻的就业压力下,大学生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就业,大学教师的首要责任就是帮助学生就业。因此,目前大学课堂的教学越来越单纯追求知识传输的高效率,只关注学生眼前求职的需要。具体表现在《现代汉语》教学中,就是单纯追求学生对汉语知识的掌握,忽视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这与《现代汉语》课程开设的目的发生了一定的偏离。作为一门基础性课程,《现代汉语》开设的首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因此,任课教师应该明确课堂上知识的讲授都应以学生能力的提升为最终目标,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二)重视“教”的有效性,忽视“学”的有效性
各高校《现代汉语》的课时安排都十分有限,教学内容又极为广泛。因此在授课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计划,课堂上主要采用“教师讲授——学生记忆”的方式,追求“教”的高效率。许多教师更像是一个舞台上的表演者,在唱独角戏,师生双方的互动性较差,学生的参与意识不高。在教学评估中,对教学有效性的评价也更侧重在对教师教学技巧、策略的关注,而学生往往被视为教学中被动接受的客体而存在。从长远来看,在《现代汉语》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过分关注“教”的有效性而忽视“学”的有效性会直接导致学生自主性的缺失和个体差异的消解。
(三)重视即时有效性,忽视持续有效性
在《现代汉语》授课的过程中,有学生会有这样的疑问,课堂上我们学习语音、词汇、语法的知识,可是在今后的许多工作生活中,我们并不需要对句子划分主谓宾、定状补,也不需要区分义素、义项,那我们学习《现代汉语》的目的究竟是什么?这也是一个值得所有任课教师深思的问题。
课堂教学效果有不同的体现形式,既有眼前即时效果,又有长期持续效果。相对而言,即时教学效果更容易测评,目前在许多大学也普遍存在重分数、轻能力的现象。学习《现代汉语》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因此,任课教师在注重传授教材基本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认知能力及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三、提高《现代汉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为了改变《现代汉语》课堂枯燥、低效的现状,走出《现代汉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误区,任课教师应提高有效教学的意识,掌握有效教学的方法,最终达到有效教学的目标。
(一)明确培养目标
任课教师应该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处理好社会需求和学生自身发展需求之间的关系。课堂教学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对有效性的追求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的。
在大学的《现代汉语》课堂上,任课教师应帮助学生把在基础教育阶段初步掌握的语言知识进一步深化,培养学生基本的语言学素养,确立以知识为前提、以能力为目标的培养宗旨,将现代汉语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实践运用之间有效转化,使学生能够有意识地用语言理论来指导自己的语言实践。
(二)选用多元教学方法
为了提高《现代汉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建议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选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1.探究式教学法
在过去的《现代汉语》教学中,任课教师长期把学生当做被动的教学对象,忽视他们在探究和认知方面的主体作用。探究式教学法以问题为导向,为学生提供质疑、探究、讨论问题和自由表达的机会,促使学生在探究中“自我发展”。例如为什么“难免出问题”和“难免不出问题”这样两种截然相反的表达,在现代汉语中却可以表述同一个意思?“楼上住人”和“楼上住着人”,一字之差,到底是不是同一句式?这些语言现象都是生活中司空见惯却又往往被我们忽略的。问一问为什么,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用探索的眼光来发现语言事实背后的理论规律。
2.小组合作式教学法
小组合作式教学法要求学生以几人为一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发表自己的见解,最终使意见达成共识。例如在对“词汇”一章“新词新语”部分的讲解时,由于大学生这一群体对新生事物非常敏感,往往能比其他社会群体更敏锐的感觉到词汇的发展变化。因此任课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式的学习方式,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将全班同学分为若干小组,调查新词新语的产生、消退及其背后的流行文化,最后采用小组汇报的方式展示学习成果。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结合专业知识合作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专题教学法
在《现代汉语》的课堂上,任课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针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在充分设计规划的基础上开展专题式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例如《现代汉语》中有许多关于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政策以及汉语规范化的内容,如果只是照本宣科,让学生死记硬背,教学效果必然不好。在授课过程中,任课教师可以设置新闻媒体语言文字规范研究、广告语言文字规范、城市街头用语用字规范等专题。实践证明,在《现代汉语》课堂上,采用专题式教学法,重点突出、针对性强,不仅可以锻炼学生运用《现代汉语》的知识解决语言运用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够加深学生对语言政策的理解与认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三)处理好与相关课程之间的关系
1.与《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等课程的关系
《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等课程都属于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修课,但是由于学科本身的体系问题,这几门课程在知识内容上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例如《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课程都涉及有文字部分的知识,但是任课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应该各有侧重,《古代汉语》应注重向学生讲解字源、演变以及汉字背后的文化内涵,而《现代汉语》应更注重讲解汉字的简化与规范运用。再比如《现代汉语》与《语言学概论》都涉及到音位与国际音标的知识,在授课过程中,任课教师间应注意沟通协调,一方面应注意课程体系之间的衔接与连贯,另一方面也应注意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避免时间人力上的浪费。
2.与《现当代文学》、《文艺美学》等课程的关系
《现代汉语》与《现当代文学》相比,没有曲折的故事情节与感人的艺术形象,因此,许多学生对《现代汉语》课感兴趣程度要远低于《现当代文学》课。面对这种情况,任课教师应引领学生认识到,优秀的文学作品不是凭空产生的,《现代汉语》作为一门基础的工具性学科,正是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汉语言的能力,只有具备了高超的遣词造句能力,才能创作出优秀的文学作品。同时,《现代汉语》与《文艺美学》课程之间也有着密切的关系。汉语是世界公认的最具音乐美的语言之一;汉字的线条灵活之中显得稳重,对称之中表现和谐,极具美感;汉语的词汇、语法和修辞更是无一不体现着汉民族的智慧。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发掘汉语背后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讲授知识的基础上,给学生以美的熏陶。
结语
大学课堂作为大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主阵地,有效的课堂教学理应满足大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目前,高校《现代汉语》课堂教学对有效性的追求存在许多误区,只有切实提高《现代汉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在有限的教育资源的基础上,积极推进《现代汉语》课堂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现代汉语》的课堂教学质量。
[基金项目:本文系大庆师范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提高《现代汉语》课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为JY1525。]
参考文献:
[1]姚利民.大学有效教学特征之研究[J].现代大学教育,2001,(4).
[2]李杰.大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误区及其成因分析[J].中国大学教育,2014,(1).
[3]刘大为,巢宗棋.两种能力的课程分化——关于“现代汉语”教学改革的思考[J].语言文字应用,1995,(2).
[4]王红侠.关于改革现代汉语课堂教学方法的思考[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09,(2).
[5]钟应春,彭小球.高校现代汉语教学的困惑与对策[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1).
(黄姗姗 张杨 黑龙江 大庆师范学院文学院 163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