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娜
“抄写生字新词,每个十遍”“背诵古诗,至少五遍”“请把数学错题,每道题订正六遍”……类似的作业对于现在的很多小学生来讲,可谓一点儿也不陌生。每天沉重的课业负担、机械地抄写背诵,简直令孩子们喘不过气来,为此便有了“暴力作业”的称谓。面对“暴力作业”,孩子疲惫不堪,家长对此却持不同意见,一些家长言听计从,责令孩子乖乖完成,一些家长勇敢说“不”,捍卫孩子的学习自主权。对此,不妨聆听家长和专家的现身说法。
支持方:作业巩固是必备之举
刘红(职员,妈妈):孩子写作业是基本的学习任务,尽管老师有时布置的作业多,但我们更能从中懂得老师的良苦用心。对于求知中的孩子来讲,大量的练习和积累是非常必要的,俗话讲“一回生,二回熟”,写得多了自然就熟悉了,练得多了自然就记住了。“多写,多读,多记,多背”是我教给女儿的学习秘诀。
陈思宇(公务员,爸爸)从我的自身经历来讲,我是地地道道的农村人,通过勤奋读书考上大学,终于“鲤鱼跳龙门”。“能吃苦,善学习,勤钻研”是我常常告诉九岁儿子的话儿,面对老师布置的作业,我总是让儿子不折不扣地完成,有时也会熬到晚上十一二点,但我从来不给儿子减量,反而想从中磨炼他的意志,让他也能像我一样刻苦执着。可是,儿子时不时会产生逆反心理,但最终在我的“逼迫”之下乖乖完成作业。
反对方:实乃扼杀兴趣
王晨(自由撰稿人,妈妈):提起女儿每天的作业,我眉头紧皱;提起女儿遇到的“暴力作业”,我简直怒不可遏。女儿刚上小学一年级,老师就经常布置大量的作业,孩子常常需要书写两到三个小时才能完成。小手磨出了水泡,大眼睛熬出了黑眼圈,这哪里是完成书写任务?分明是对孩子身心的“摧残”。一怒之下,我与老师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可依然没有改变老师布置“暴力作业”的现状,反而刺伤了女儿的自尊心,扼杀了孩子的兴趣,整日在班级里闷闷不乐的。我仰天长叹:中国的教育到底怎么了?为什么打着素质教育的“旗号”,走着应试教育的“老路”呢?
刘启康(策划师,爸爸):我是一名负责任的爸爸,却做了很多次不负责任的事儿,那就是代替孩子写作业。为了蒙混过关,一笔一画地模仿孩子的笔迹写,生怕老师看出什么破绽。对于小学生来讲,知识学会即可,剩余的时间练练琴、打打球,培养多种兴趣爱好,才是健康成长的最佳捷径。因此,我便用不得已的代写方式为孩子赢得更多的自由时间,只为了孩子的童年少一丝作业的束缚,多几个快乐的音符。
蔡宁(教师,妈妈):我有两个重要的角色:一是教师,我能理解孩子老师“恨铁不成钢”的心情;二是妈妈,我极力呵护孩子每一天快乐无虑地成长。每当女儿遇到“暴力作业”时,我总会先考查女儿的学习掌握情况,如果知识已经烂熟于心,我则支持女儿拒写,但会给老师留下一段真诚的留言,即说清楚孩子拒写的原因,并写上节省的这段时间女儿做的事情,同时告诉老师“生活也是作业”。久而久之我发现女儿的老师变了,布置的作业量少了,有温度了。看来家校沟通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专家方:“暴力作业”弊大于利
陈慧(评论员):不少教师为了提升教学成绩,一门心思强调“多练,多写”,其实这种急功近利的心理要不得,即使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也只是暂时的“短期效应”,长此以往,则会严重危害到孩子的意志品格及学习品质,使孩子简单地应付了事,只为完成作业而书写,缺失了专注的精神和创新的意识。
安惠仪(脑科学研究教授):大脑认知是个奇妙的过程,有着神秘的规律。对于身心尚未成熟的小学生来讲,一旦过多地重复记忆,注意力就会大大降低,严重的还会产生脑麻痹现象,因此“暴力作业”不利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反而会造成一定的智慧资源浪费。
宋晓林(心理学博士):日前,有不少孩子患上了“厌学症”,这个代名词足够触目惊心,其原因与“暴力作业”有着很大的关系。就如同“多穿一件衣服会热”“多吃一个馒头会撑”那样,“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一旦超出孩子的承受范围,学习就失去了本真的乐趣,反而降低了孩子的探索欲望和幸福指数,甚至令孩子养成暴躁易怒的性格,成为记忆中不可抹去的阴影。
“暴力作业”是让家长和孩子焦虑的事儿。其实,为了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教育部明确规定,一年级不留家庭书面作业,二年级和三年级一般每天家庭作业量不超30分钟,四五六年级不超一个小时。面对频频而来的“暴力作业”,家长和孩子既要学会说“不”,也要掌握高效学习的方法和技巧,让孩子获得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获得自主选择的权利,从而营造和谐温馨的教育环境,给童年清新而斑斓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