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敏
2016年9月,我国即将在杭州举办二十国集团首脑峰会(简称G20峰会)。作为本年度中国主场外交的最重要环节,G20杭州峰会不仅涉及全球经济复苏和发展的各项关键议题,风云多变、突发状况不断的全球政治经济与地缘风险,也在不断冲击本次峰会的各项既定主题。
从对外传播角度出发,本文扼要分析本次峰会若干议题的内涵与中国自身发展的内在联系与逻辑;针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舆论,提出有针对性的前瞻预测,以及如何发挥中外媒体、智库、学者的传播影响力,做好G20峰会的议题设置并提升其传播效果。
历届G20峰会议题:从化解危机转变为共识凝聚
G20是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推动形成的全球经济与金融力量重组的制度性组织。长期以来,西方发达经济体对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始终持怀疑和傲慢态度,G7及其后续衍变对话机制虽然向新兴经济体发出对话邀请,但是在议题设置方面始终自我封闭,是国际间“小集团思维”的典型体现。
2008年次贷金融危机迫使西方国家改变固有思维,不得不接受来自新兴经济体(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呼吁倡议,并与之展开合作。长期存在、但不受重视的G20机制即在这样的危机氛围中被赋予全球经济拯救者联盟的新身份。于是我们看到,自2008年在华盛顿举办首次G20首脑峰会后,连续三届(分别为匹兹堡、伦敦、多伦多)都围绕重建全球金融秩序,特别是帮助美国走出次贷金融危机,重建金融监管秩序,反对危机状况下各国贸易保护政策等热点议题。时至今日我们回头审视,发现这些议题涉及面虽广,但根本的动因和施行的方案,是借助各国力量,特别是以中国的经济和金融资源稳定,帮助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经济体走出困境,中国无论是在货币还是在财政政策上都对此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以延缓自身的结构性改革为代价,稳定世界的经济与金融秩序。
自2010年韩国首尔峰会开始,G20的议题开始从应对危机、解决问题这个阶段,逐渐过渡到国际间汇率机制、国际金融机构改革和帮助发展中国家创新发展等更深层次的议题,议题的广泛性带来了形成共识难度的陡增。2011年法国戛纳峰会恰逢“欧债危机”与“阿拉伯之春”的拖累,国际间合作再次得到强调。2012年墨西哥洛斯卡沃斯峰会围绕国际贸易规则展开激烈交锋,美国接连推出新的全球贸易新准则(即日后的TPP与TTIP),试图重新书写国际间标准。2013年俄罗斯圣彼得堡峰会围绕世界经济增长与稳定、可持续发展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2014年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峰会再次强调经济增长可持续性的重要,并对新旧能源产业做充分探讨。2015年土耳其安塔利亚峰会除了研讨经济增长和投资议题,地缘政治话题也成为峰会探讨的焦点,中东问题、乌克兰问题以及安倍晋三在会议中抛出南海问题等,都使得峰会议题的多元和复杂化程度加深。
可以认为,G20峰会举办至今,早已从单纯的解决世界经济问题、探讨宏观与财政货币政策的多边国家间高峰论坛,过渡至探讨世界政治与经济稳定议题的各个层面,议题的敏感性和冲突性也尤为凸显。各主办国纷纷设置与自身利益和发展息息相关的内容与主题,且不回避可能出现的矛盾冲突,场内外舆论交锋显著。目前来看,国际经济秩序发展已经步入深水区,国家间结构性矛盾不容回避,加之各国国内政治周期相互叠加,内政影响国际事务愈发显著,各国在会议上的分歧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拉大,对此我们应该有冷静而客观的认知。
主场优势,深挖创新:杭州G20峰会议题再审视
从目前公布的内容来看,杭州峰会注重G20的机制化建设,尤其重视发展中国家的参与和诉求,推动G20从危机应对向长效治理机制转型。峰会议题“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不仅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强调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向吻合,而且在更大程度上覆盖了与中国有相似发展经验的新兴经济体的政策诉求。峰会的主题可以进一步细化为四项重点议题:一是创新增长方式,通过推进改革创新,开辟和抓住新机遇,提升世界经济中长期增长潜力;二是完善全球经济与金融治理成效,增强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提高世界经济抗风险能力;三是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构建开放型世界經济,激发世界经济增长活力;四是推动包容、联动式发展,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增强世界经济发展动力。
创新是历届G20峰会所未曾涉及的重要议题,是中国对此次峰会的一次重要贡献,理应得到我们的高度重视。根据战略管理学者迈克尔·波特的经典论述,创新是一个国家从投资驱动和以中等收入为主的发展阶段向更高阶段迈进的必由之路。创新不仅是制度和组织上的自我改革和开放融合,同时也是社会精英和主流人群接受和改变发展理念,再度形成共识的过程。创新既强调教育、文化、科技和各项制度软实力的有效配套,同时也呼吁国家与社会在物质、组织、人才、制度层面提供有力的保障支持。这些内容与中国政府推出的十三五规划有着共通的内在逻辑。借助峰会“创新”主题,进而积极有效地传播我国未来五年发展(或更长时间段)的具体措施,可以起到借助议题深入阐释的效果。创新同样与落实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紧密相连,创新与发展的有机融合,亦可在相当程度上找到把中国式发展模式与世界无缝对接的机遇和对话平台。
本次峰会落户杭州,与杭州作为中国互联网经济的创新中心有着密切关联。众所周知,杭州汇聚着包括阿里巴巴在内的中国最具活力的电子商务公司和互联网经济孵化产业区,具有广泛的世界影响力。目前有关峰会的基础设施和各项配套服务已基本就绪,政府的临场动员和资源整合能力再次得到印证。但笔者也必须指出,互联网经济时代仍然需要社会、企业乃至组织团体在创新领域发出自己的声音,让具备中国元素和中国特色的企业、企业家和科技创新领袖、社会组织,能够借助峰会这个良好平台,积极地向世界宣讲中国的创新意识、创新积累和创新成果。借鉴以往的经验,国家领导人在不同的场合都会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和创新产品助力代言,杭州峰会理应也把相关成功的经验附带上,但是更好的方式应该是由创新企业家自行组团参与,让他们扮演中国创新驱动发展的代言人和受益者,扮演中国创新发展故事的演说者和实践者。相关政府部门要做好后期保障工作,要避免造成中国的创新驱动发展是由政府一手主导操纵的偏颇印象,这就需要更多给予创新团队以施展的空间,做好前期的互联沟通准备,预设更多的软性社会性议题,为后期的中外互联网社交媒体传播预留充足的空间。
对外传播政策建议:风险对冲,普及议题,中外融通
相较于本次峰会完整细致的议题设置,本次会议面临的国际政经格局却丝毫不容乐观,充满了不确定性与舆论焦虑。中美关系在上半年经历了核峰会首脑会晤、战略与经济对话、人文教育交流、迪斯尼乐园运营等较好因素推动,同时在南海航行自由、国际贸易、货币汇率与产能过剩等议题上发生直接冲撞,两国议题“风险对冲”的现象明显。此外,叙利亚与中东问题的久拖不决,欧洲难民问题的恶化与英国公投脱离欧盟的结果,以及以美国国内大选政治为代表的全球民粹主义思潮泛滥,这些带有“蝴蝶效应”的潜在风险议题,都有可能对杭州峰会产生不可预估的影响。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面对不确定性因素的挑战,我们更应该做好相关议题的“风险对冲”准备。在国际舆论中运用的所谓风险对冲,即储备相异的话题内容,通过较短时间内集中传播的方式,化解负面议题的积累,从而达到逆转舆论风向的作用。
本次峰会除了围绕创新议题积极传播中国发展模式的价值之外,亦可以在全球贸易和投资治理方面做积极发言:一是强调全球贸易与投资中国无法缺位,也不能缺位,中国必须发声;二是着力提升话语塑造能力,借助峰会密集发言,锤炼议题设置实践经验。三是积极发挥经济专家、智库学者的研究成果和谏言影响力,借助第三方力量解构以美国为主导的TPP贸易模式,提供中国式解决方案。四是借助峰会平台,适时提出有包容性和普惠性的政策公共产品,加大中国在全球经济贸易中的责任担当,提升包括亚投行在内的多边金融治理机构的话语权。
此外,在峰会召开前夕,我们还要继续做好有关G20峰会的常识性知识普及工作,加大传播力度。在话语构建和交流沟通中,把中国话语和建设经验与G20所代表的世界经济格局有机融合,创造中外融通的相关案例。
(本文是作者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国梦对外传播的路径、策略及其效果分析研究”,项目批准号为14CXW038,以及上海市教育科研重点课题暨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教育学课题“提升‘中国声音和‘上海声音——新型高校智库的社会影响力评估”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