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尽狂沙始到金

2016-05-14 12:19姜玉波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国展作品展书法

姜玉波

书法家黄思魁

黄思魁,1976年10月生于福建德化。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福建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泉州市书协理事、德化县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2011—2012年进修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研究生课程班。期间受王镛、胡抗美、何应辉、石开、沃兴华、杨涛、曾翔、陈忠康、陈海良等名家指教。书法作品获奖(入展)“廉江红橙奖”全国书法作品展优秀奖(最高奖)、首届“赵孟頫奖”全国书法作品展、全国第七届楹联书法作品展、全国第七届新人新作展、首届中华“妈祖杯”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首届“钟繇奖”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首届“沙孟海杯”全国书法作品展等展览。

认识黄思魁是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他是第七届的书法创作研究生。他人很干净,外表也很文静,说话轻声细语,不紧不慢的样子,一眼便知他是个地道的南方人。这让看惯了北方人高大形象、听惯了粗重声音的我对黄思魁有一种莫名的亲近感,于是对他就有些关注。或许是心有灵犀,他对我也很亲近,时常拿出他的临习或创作作品来让我点评,我记得他问我最多的是如何才能入国展。不知不觉中,一年的时光过去了,我没有告诉他如何才能入展,而他之于书法经过一年陶冶历练,回到了他的家乡。这其间,他会时常给我打个电话问候,而我也只是鼓励他。

又一次接到他的电话,他说入了国展,有些兴奋,我也替他高兴。再后来接到他的电话,他说,我一年多的时间入了十几次国展,而且还拿了大奖。这让我对这黄思魁其人有了新的认识。

其实,当今书坛蓬蓬勃勃,展览此起彼伏,入几次国展或许也不是个难事,但是,在一年的时间里连续入展而且能够获奖,这也就不是偶然的了,非一般功力者所能达到的一种高度了。

黄思魁于书法是有一种豁出去的拼命精神,在中国书法院的一年中,到教室里最多的是他,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或者节假日,教室里都有他的身影。而且你在他身边站了好长时间,他还没有发现你的存在,而专心地在临帖。行走在校园里,或是去教室的路上,他手里总也拿着临的或创作的作品,以便遇到老师时随时请教。我的家是他来得最多的,他每次来都会带一大捆的字来,而且每幅字都以一种创作模式,各种式样的、绝不是随随便便信手写的,这看得出他的认真细致,不是马虎其事,让我有很多感触。面对着这样一个学员,我只能说,慢慢来,不要着急,时机一到,会有一个飞跃的。

在中国书法院的课堂上,汇集全国一流的名家授课,他们艺术理念、创作思想、精湛技法以及人格魅力都深深地触动着每一个学员,而对黄思魁的触动无疑是更加深刻的。我能够看得出他的书法在变化着,在进步着。

黄思魁的书法以魏碑为主。在我看来,外表细腻的内心必然狂野,黄思魁做人做事,细心温和,中规在矩,而他对艺术却有着一种狂放的激情。他临习了大量的墓志造像和好大王等碑帖,从古人中汲取所需的养料。于此同时,他还临习了篆隶行草,以丰富自己的笔法。而他在临习这些碑帖时,不是亦步亦趋地去描摹刻画,而是用笔大胆,用墨放逸,有一种势来不可遏势去不可止的气势。这种临摹方法,使他不同于一般写碑的人有一种拘束感,线条僵硬,结体呆板,而通篇无活力。而黄思魁的魏碑作品,端庄而不呆板,流动而不浮滑,线质如筋骨雄壮,结体若盘石之安,行间存一股清新文雅之气,总体有一种质朴大美之感。这种艺术境界的营造和获得,仅凭一碑一帖、刻苦钻研是很难达到,需要多种艺术养料的相互陶淬才能获得。而有这样的大美境界也不是仅仅把书法当作一种艺术门类来研习就能做到,而是把艺术理念、艺术修养和人格魅力的高度融合才能得到。所以,有人把书法一道,仅理解为刻苦努力其实是不全面的。她之所以成为中国文化的核心,是因为她承载着的不仅是传播文化,而且是她的载道功能,从这种意义上讲,从事这项事业的人就要有很高的艺术修养和人文关怀,这一点,黄思魁正在做着,而且已初见成效。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行文至此,我想起了一件事情。在他的同级学员中,还有一个叫王德魁的同学,我每次见到黄思魁,便顺口叫出“德魁”,为此,黄思魁特意和我说,我叫思魁,不叫德魁。我也感到很不好意思。可能是我想让他早日高得魁首,这样天天思魁而不得魁如何能行?现在思魁已经得魁,这个魁得之不易,其中甘苦只有他自己知道。但对于思魁我还是有很多期许的,我知道这才是他迈出的第一步,以后的路还很长,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但是以思魁的性格和才学来论,不以得魁为目的,而以思魁为目标,心中还有下一个可以攀登的高峰,用扎实的功底和刻苦的努力,用睿智的思想和丰富的学识,去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去夺取艺术领域更多的魁!

我期待着!

猜你喜欢
国展作品展书法
作品展
小主编作品展
第26届“国展”入选作品占来稿总量比率约为4‰
外乘国际风 内修运营力
诗书画苑
小主编入选作品展
书法等
图说书法(三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