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霞
摘要:高中化学课堂的高效离不开学生的自主活动,而自主活动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学生自身的素质与领导力。在化学课堂中,可以从转变师生观、生生观入手,通过教师课堂模式的改变,从情境的创设、内容的选取、难度的把握、时间的控制、适当的指导与坚持等方面探索改变,通过学生小组的建立、跟踪培训、轮流与竞争模式的运作、以及奖励肯定手段的实施,来提升学生领导力,进而保证化学课堂教学的高效。
关键词:高中化学;高效课堂;学生领导力;培养策略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07-0057一03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i.issn.1008—0546.2016.07.020
关于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全国各地都在进行着,比如杜郎口中学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创建了极具个性与特色的“三三六”学生自主学习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甘肃“先报后评再布置”小会议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江苏泗阳中学小组合作学习“1+1”高效课堂的实践与探索等等。不难发现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的共性,都充分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的核心就是学生小组自主活动的时间,因而课堂教学的高效与否就取决于学生能否有效地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完成学习任务。而一个学习小组能不能完成学习任务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全体成员的领导意识水平,以及有没有一个过硬的自然形成的“群众领袖”——小组长。
笔者在推行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实践中,发现在不同的班级同一种模式推行的效果大不相同,不同的学生学习感受也大不相同,有同学认为很好,可以充分调动自己的积极性,也有同学认为老师讲解清晰,不愿意听同学的发言等等,也看到很多老师因为实践过程中效果不满意同时考试压力过大而放弃实践的普遍情况。经过自己长期的实践以及与学生的交流,我反思到,仅仅教师转变教育观念远远不够,我们的学生是长期讲授模式培养起来的,还不能适应新的课堂模式。教师不仅需要自己改变观念,还要学习、思考如何改变学生已经形成的学习习惯和已经形成的学习观念,还需要进一步深入了解学生的擅长区域与不足区域,对学生的合作意识进行强化,对学生的领导力进行培养。因此本文着重探讨的是高中化学高效课堂中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领导力的基本策略。
一、师生要正确认识领导力。建立新型师生观、生生观
首先,关于领导力的概念理解。国内有学者认为,作为一个教育学的概念,领导力首先是指自我领导,包括自我设计、自我完善、自我评价、自我学习、自律自制;其次指对团队的领导,在社会的任何一个领域,从村长、小组长到国家国际领袖等各个层面,都存在这种领导。小组领导者的领导力,也就是中学生的领导力,并不神秘,简单的讲就是学生自己或学生能带领一个学生小组共同完成某个任务的能力。在平时高中的学习生活中每一个学生都有可能培养自己的领导力。当然在班级的小组合作中,要使合作高效,还必须在每个学生都培养自我领导力的基础上,团队中培养出自然形成的“群众领袖”——小组长,小组长领导力的强弱就决定了最终学习任务达成率的高低。通过有针对性的培养,最终学生的领导力要达到对小组任务完成具有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有确立目标的能力,对学习任务能合理策划分工,能准确表达、说服、影响小组同学,对各个成员能沟通协调,个人具有被领导的能力等。
正确认识领导力,就可以消除对领导力的距离感,认识到中学生领导力是一个有教养的中学生的基本素养。每一个有教养的人都应该首先具备自我领导的能力,而不仅限于所谓的精英人物或领袖人物。且领导者代表的是使命、规则、影响力,追求做事的机会和做事的过程,而不是地位和荣耀。
因此,新型的师生观中,每一节课堂就是师生一起完成若干个具体明确的学习任务的过程。学生改变“张嘴等喂”的习惯,主动去“捕食”,主动解决问题,主动反思改变自己,能自律自制,相信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己努力或小组合作能够完成任务,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尽最大努力达成目标任务。而老师也相信学生能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自律、反省,能够发挥团队的力量来学习,且通过长期的训练,领导力得到提升后,能更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老师能克服“不讲不放心”的思维定势,改变“一言堂”或带着学生学的习惯,变革课堂模式,适当框架建构,给学生一定自由活动的空间,有放有收,只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与重难点进行重点点拨,从而创造出更多的交流、合作机会,形成个性发展空间,营造创新人才成长的环境和氛围。
学生与学生之间也是新型健康的生生观,小组合作中,学生之间是合作共赢的理念,能互帮互助。既乐于将自己的经验、创意及想法与同学分享,又能学会倾听,学会虚心向别人学习。当学生之间关系和谐了,合作意识增强了,则课堂气氛就和谐融洽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就有保证了。
二、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
只有课堂教学模式发生转变,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才能进一步显现,领导力的培养才有可能,课堂的高效才能真正实现。课堂教学模式不一定要程式化,但一定是让学生一直在主动的、高效的学习。高中化学课堂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学生小组活动随机进人,课堂模式随时变换,可以一小部分内容交给学生讨论汇报解决,也可以整个课堂交给学生,老师点评引导。
针对一些常识科普类的知识,就可以提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课前查阅资料,课堂小组讨论,课堂给出一部分时间让学生讲台汇报分享。如酸雨的形成,铁铜的冶炼史等等。针对一些难点,课堂上设阶梯,分小组讨论再汇报。针对一些课本上的验证性实验,可以抛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设计该实验,你会怎么设计,研究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再去实践,学生的理解程度就不一样了。针对一些与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知识,可以让学生课前调查采访,课堂分享。在讲高一糖类部分内容时,因为这部分概念与日常生活中的感知常有不同,比如糖不一定甜,甜的不一定是糖等,我们就要求学生小组走进超市调查糖类的种类,超市、街头采访,再将视频课堂与大家分享。课堂效果就出奇的好,因为自己的参与,同学的作品,整个学习氛围就给带动了。在学生的整体领导力水平到达一定程度时,对于一些不是难点的内容甚至可以整节课精心设计,抛出问题,让学生小组探究,课堂汇报,老师课堂只做点评和串讲。总之,课堂模式不一定要固定化,但要尽可能给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时间。
三、教师从多角度支撑保障学生领导力的培养成为可能
1.教师的坚持与坚守
高效课堂的达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一个师生逐渐磨合至最佳状态的过程。新型师生观的高效课堂探索中,最容易半途而废的情形就是师生对高效课堂的达成缺少一个正确的认识,在课堂教学中努力一段时间后遇到问题,不能及时调整有效解决。教师要认识到高效课堂的达成是长期的过程,不是想到就能做到的。师生都要有一个心理预期,教师要有计划有策略地逐步地增加班级小组合作和成果展示的环节,切忌不合实际过度放手。在平时的课堂中,经常发现老师说,采用这种方法根本没法完成学习任务啊,我们学生素质太差,哪有这个表达能力,哪能互相配合讨论的那么好,多数是浪费时间,给出的时间内学生不能完成期待的学习任务,效果还不如老师讲授呢等等,因此放弃尝试、放弃课堂改革的深人。
在进行高二《化学反应原理》专题2教学时,对于化学课堂的实验模式作了改变与观察研究。以前生怕学生实验中误操作得不到实验现象,会在实验前反复提醒注意事项,甚至给出具体每一步的操作,但学生印象往往还不会太深。本学期作了调整,第一,将专题二5个实验都变为学生分组实验,全班分为12组,4人一组。第二,每次实验前,根据教学内容提出质疑,请学生根据给定的实验试剂、参考课本,小组完成实验。第三,做成功的小组立即举手示意,全班评比好且快的小组给予肯定表扬。第四,为了保证实验的成功,提示请每一组作出合理分工与规划,老师不作出对实验具体的指导。第一个实验是“化学反应速率的测定”,用大理石和盐酸反应,测定单位时间(每秒)产生的气体体积。一看到针筒等实验仪器,全班学生情绪高涨,想都不想,立即动手实验,结果实验成功率很低,几乎没有一组成功,然后请学生总结失败的原因,有药品放多了,超过量程的,有没来得及记时间的,也有仪器没检查,针筒压根不动的。然后请学生重新分析实验中要注意什么,怎么配合,重新做,基本都成功了,再请学生总结出今后应该怎样做,才能保证实验又快又成功。第二次,分组实验“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用碳酸氢钠固体与不同浓度的盐酸反应,发现学生懂得了合作,公推的小组长开始分工了,也开始讨论实验步骤了,但是只有两~四组实验快且成功。因为原理没有理解到本质,同时进程没有控制好。第三次、第四次,一次次进步与总结,在第五次实验“浓度、温度对化学平衡影响”时基本8个小组都能又快又成功了。我想在这种成功中,每一个小组成员的领导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知道了相互配合,知道了原理的理解与计划分工,知道分析预期现象与实验注意事项等等。
学生的这种领导力的提升是看得到的,所以我们要相信学生的成长可能性,给予学生成长的空间。
2.教师课堂设计时内容、难度、时长的梯度化
比如小组合作的情境创设要能激发学生合作探索的欲望,内容要适合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属于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范畴,留给学生充分的活动空间,给予足够的指导与评价肯定,并且能将小组合作中学生的培养长期坚持下去。为防止学生失败体验的形成与强化,老师在课堂设计中一定要先尝试简单内容短时间段的带着学生做,等学生领导力逐渐增强后,逐步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逐步在课堂中增加小组合作学习的比例。
在高一年级我进行了高效课堂中学生领导力的培养尝试,经常课堂留出一个环节采取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课前查阅资料,课堂小组讨论,讲台汇报的基本模式进行,在两个多月训练后,公开课中,对必修一“从自然界中获取铁和铜”这个难度不大的课题,大胆放手让学生讲,效果很好,震惊了前来听课的老师和教研员,老师均诧异的是中学生能有这么强的领导能力,表达能力!特别是其中关于民族自豪感这样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效果远比老师讲得好很多。但是高效课堂并不是每一节课都适合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对于一些思维难度相对比较小的内容建议主阵地让给学生,但是对于一些抽象的难理解的原理仍应以老师讲授为主。在师生有了成功体验与实践坚持后,针对学习思维难度不是太大的“同素异形体与同分异构体”一课进行设计时,我就完全布置给了四个小组同学,请他们小组讨论后推选代表到前面讲,结果学生课前作了很多准备工作,不但语言表达流畅,甚至还讲到了碳链单键可以旋转的情况,在黑板上做起了拓展,俨然一副小老师模样,讲完后学生自发地鼓起了掌,结果这个知识点不仅是这个同学、这个小组同学不会忘记,班上其他同学因为这个特殊的插曲也会记忆深刻。而这次成功对这位同学不仅是领导力的提升,由此获得的自信心和对学习的兴趣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通过实践我认为最终高效课堂的达成需要学生领导力的充分提升作保障,学生能力风采的展现才是课堂的灵魂。
四、学生学习小组运行机制的构建
1.对学生合作小组的运行老师要进行跟踪指导与培训
特别是在初次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应该给予小组长以集中培训,指导如何带领小组同学开始学习,特别是对于浑水摸鱼的同学要及时告诫,对于相对落后的同学要及时帮助,对于不认真完成学习任务的给予督促等。组内学习任务的分工要合理安排,使每一个成员明白自己的任务,从而发挥每一个人的优势形成合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互帮互学的问题解决过程中学会合作,不断创造新的知识、经验和方法,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就感,获得成功体验,自信心不断增强。在一开始的几次尝试中如果设计了查阅资料或学习成果的汇报表达,可事先让学生到办公室汇报,给予指导,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会充满自信,达到比较好的效果。等成功体验多了,学生的心理素质、表达能力、协作能力增强了,则水到渠成,高效课堂就游刃有余了。
2.学生小组组建要科学,要建立小组合作运行的竞争机制等
组建学生学习小组。学习小组可以采用班级招募的方式招募化学学科的核心小组长。在第一节课教师与学生统一学习理念时,要煽起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使一批化学基础不错,喜欢化学,有一定领导能力,在班级有一定威信,愿意带领其他同学共同进步的学生成为化学学科小组长。然后以组长为核心,组建学习小组,一般4-6人为一组,尽可能考虑学生的兴趣、表达能力与化学基础等综合素质,建议班主任在排座位时能考虑到学习小组同学座位的紧邻。
建立竞争模式。为保证小组合作学习始终保持比较高的热情,要尽可能在班级的学习小组之间形成竞争模式,让全班同学参与评价,适时给以肯定与鼓励。也可以尝试变相奖励,比如奖励获胜小组少做一题,多一份草稿纸,与老师共同进餐等等。通过这些手段既增进了师生、生生的感情,又进一步激发了组长与组员完成学习任务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与荣誉感,变相促使其针对明确的学习任务能更合理的策划分工,各个组员之间能更好的沟通协调,互相帮助。
小组长轮岗模式。为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锻炼,小组组长采用轮流与竞选方法,来培养群体领导力。借用国内学者的话,学校教育的任务是把每一个人都培养成为一个团队,当领导在的时候他是团队成员,没有领导的时候他就是领导,他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他能指挥自己,能领导自己。所以在小组合作学习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形成一定模式后,可以采用小组中组长的轮流与竞选,使每个学生都能有领导别人以及被别人领导的机会。从而使所有学生的领导力得以培养,也能自然形成公认的“群众领袖”。
总之,高中化学的高效课堂离不开学生的小组自主活动,而学生小组活动的成功与否又取决于学生整体领导力的强弱。因此我们在平时的课堂中应注重学生领导力的逐步培养,通过转变教学模式,多角度支撑,探索学生领导力培养的策略与方法,探索并积累经验,解决问题,高效的课堂才能有所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