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玲 宁辉荣 唐万林
摘要:近些年我国某些地区的玉米灰斑病暴发成灾,不同程度地造成玉米产量、质量的严重损失。尤其是玉米灰斑病暴发成灾,造成玉米产量严重损失。 采用玉米套种大豆的栽培技术,并结合其他农艺措施,可以改善田间小气候,使其通风透光,降低玉米群体间的空气湿度,达到防病的目的,玉米间套大豆控制玉米病害的效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对我国玉米间套大豆的技术现状进行探讨分析,总结出一套适合玉米与大豆间套控制玉米病害的栽培技术。 为大面积玉米种植积累和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玉米间套大豆; 病害控制; 种植技术
近些年我国某些地区的玉米灰斑病暴发成灾,不同程度地造成玉米产量、质量的严重损失。玉米灰斑病主要在玉米抽雄后感染玉米株的叶鞘、叶片以及包叶,从而影响玉米的正常生长。研究表明,玉米灰斑病的产生往往受气候条件得影响较为严重,其中以湿度的影响最为关键,如果气候的相对湿度在90%以上且维持时间较长时,则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发展。为了解决此类问题,经过有关部门的深入研究,通过采用玉米套种大豆的栽培技术,并与其他农艺有效措施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使其通风透光,改善田间小气候并降低玉米群体问的空气湿度,进而达到控制玉米病害的良好效果。
1 种植土块的选择
在选择种植土块时,应该尽量选择土壤肥力均衡、地势较为平坦以及土层较厚的梯田或者旱川地,只有种植土块选取地当才能为所种植的玉米、大豆的产量提供保障。同时,所选土地的前茬一般以米谷、马铃薯、玉米等茬口为佳。
2 选用良种
玉米种子要选择抗逆性强、种粒饱满、可口性好、矮健、株形紧凑、生育期为120~128 d的长城799、海禾l号以及海禾2号等。同时,大豆品种则要选用优质大粒饱满型品种改良8157,该品种株高36~45 cm,生育期约为100~110 d,主茎结荚,结荚密,种皮黄色,分枝约为两个,籽粒圆形的品种。
3 施肥整地与起垄覆膜
3.1 整地施肥。在种植玉米和大豆之前,比较对土地进行深翻整地施肥,尤其要做好秋季机耕和深翻工作,确保土地的耕深度约为25cm,使之有利于土壤保墒、熟化以及冻死部分害虫。而对于春季的整地,务必做到随耙平、随翻地、随整地,切实耙实、耙透、耙平,从而使整片土地达到上松下实的效果,同时还要结合耕翻整地施足基肥。
3.2 起垄覆膜。 在进行间套种植时,应该采用2行玉米与6行大豆的带型间作,选用宽80cm的地膜,用玉米垄作覆膜,确保垄间距在3m左右。同时,在起垄时保证垄面平整、均匀,垄高10cm,垄面宽60 cm,种2行玉米,并做好相关的覆膜前准备工作。此外,在玉米地起垄后务必采用50%乙草胺乳油45 kg对水9.0~10.5t每公顷对其进行均匀喷雾,然后将地膜覆盖完好。
4 播种要适时,株间距离要合理
4.1要选定适宜的日子来播种玉米,同时,播种时必须在垄上在一定的间距间进行打孔播种,也就是通过打孔播种器打孔,提出垄上的土壤,然后通过孔内点种,又将提出的土覆盖掉,并重复此过程。这样,播种时不仅对地膜破坏影响较小,还能够使得地膜表面干净,同时又能确保播种深度一致,出苗整齐均匀。
4.2根据传统的耕种经验可知,大豆播期为每年5月10日,采用条播的方法,并要确保株间的距离,使之能够充分吸收养分,大豆播种完成后,应该及时采用50%乙草胺乳油每公顷45kg,对水9.0~lO.5 t/hm2,对其进行均匀喷雾。
5 病虫害控制
大豆幼苗真叶期防治立枯病、根腐病,盛花期防治霜霉病的炭疽病以及红蜘蛛、大豆食心虫等害虫。 由于玉米主要是以鲜食为主,而玉米螟的出现又直接影响到玉米的食用性,从而不同程度地影响到玉米的产值。因而,在玉米开花抽雄期前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治玉米螟的产生,确保玉米的正常生长。防治时需要使用高效并且无残留的农药,尽可能地选择生物农药,例如,可选用Bt乳剂制成颗粒剂撒施或者5%阿维菌素l 500倍液喷雾在玉米心叶中防治,同时还要用吡虫啉2500倍液喷雾两三次防治蚜虫。在大豆开花初期,用5%甲氨基阿维菌素2 000倍、5%阿维菌素l 500倍液喷雾防治大豆豆荚螟、食心虫;在大豆生长中期,除了做好以上病虫防治外,要加强霜霉病的防治,霜霉病用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或者是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300~400倍液。
6 适时收获
因为,玉米以鲜食为主,因此在采收时必须要选择合适的时机,既不能太晚也不能太早,才能确保玉米的产量与质量,从而不仅能够达到增产的效果,还将通过采用间套大豆的种植方法来控制玉米病害的目的。同时,大豆成熟后也要及时收获,避免大豆因太熟而出现落粒、落荚等导致大豆减产的现象,进而保证大豆的增产增收。
参考文献:
[1] 贾菊生,马德英,黄全生,陈燕. 新疆玉米病害新纪录—玉米普通锈病症状及病原形态特征. 植物保护,2009(04):26-31.
[2] 张培竹,谢应林. 罗平县玉米主要病害及其防治对策. 云南农业科技, 2009(2):66-68 .
[3] 张培竹,谢应林. 罗平县玉米主要病害及其防治对策[J]. 云南农业科技, 2009,(S2) .
[4] 苏前富,张伟,宋淑云,晋齐鸣,李红,张欣芳,隋晶. 2007年吉林省玉米主要病害调查及其发生趋势预测[J]. 玉米科学, 2008,(05) .
[5] 王玉霞,张先成,赵晓宇,李晶,张淑梅,孟利强,张云湖. 枯草芽孢杆菌生物拌种剂对玉米病害的田间防效研究[J]. 生物技术, 2009,(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