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2016-05-14 09:12雷璟思
现代企业 2016年7期
关键词:价值论知识经济强国

习近平总书记在《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在绵延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闻名于世的科技成果。我们的先人在农、医、天、算等方面形成了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取得了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一大批发明创造。”习近平引用了马克思对中国三大发明的历史性经典评价,马克思指出:“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马克思高度肯定中华民族创造的闻名于世的伟大科技发明对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贡献。

一、习近平关于创新的系列重要讲话拓展和深化了我们党对创新的认识

习近平关于创新的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的讲话从使用价值和知识价值两个方面把我们对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工业革命和科技创新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阶段。我们不仅要从使用价值和历史作用方面来强调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工业革命和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正如马克思曾经提出了社会生产力的“知识的形式”和邓小平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还必须从价值和知识价值方面对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工业革命和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习近平关于创新的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的讲话,对创新进行了全面、深刻和系统的论述,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了我们党对创新的认识。

1.创新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也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对创新作出了深刻系统的论述,进一步深化和提升了我们党对现代化发展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是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发展,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影响将十分深远。主要把握以下几点:

(1)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这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一个重大战略思想,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排在首位的就是“创新发展”,会议强调“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2016年3月5日,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几位代表不约而同谈到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创新驱动发展等。习近平说,创新发展理念是方向、是钥匙,首要的是创新。要抓住时机,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力争在基础科技领域作出大的创新、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大的突破。

(2)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2016年1月18日,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指出:“把创新摆在第一位,是因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发展动力决定发展速度、效能、可持续性。对我国这么大体量的经济体来讲,如果动力问题解决不好,要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两个翻番是难以做到的。当然,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都有利于增强发展动力,但核心在创新。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习近平在这次讲话中指出:“坚持创新发展,是我们分析近代以来世界发展历程特别是总结我国改革开放成功实践得出的结论,是我们应对发展环境变化、增强发展动力、把握发展主动权,更好引领新常态的根本之策。”

(3)谁在创新上先行一步,谁就能拥有引领发展的主动权。习近平在《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强调,“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理论、制度、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创新,国际竞争新优势也越来越体现在创新能力上。谁在创新上先行一步,谁就能拥有引领发展的主动权。当前,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蓄势待发,其主要特点是重大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科技成果转化速度加快,产业组织形式和产业链条更具垄断性。世界各主要国家纷纷出台新的创新战略,加大投入,加强人才、专利、标准等战略性创新资源的争夺。”习近平在《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的讲话中指出:“纵观人类发展历史,创新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也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如果我们不识变、不应变、不求变,就可能陷入战略被动,错失发展机遇,甚至错过整整一个时代。”他强调:“科技创新是核心,抓住了科技创新就抓住了牵动我国发展全局的牛鼻子。”

(4)科技创新能力引导商品、资本、信息等在全球广泛流动。习近平指出:“经济全球化表面上看是商品、资本、信息等在全球广泛流动,但本质上主导这种流动的力量是人才、是科技创新能力。”“我们要立足于科技创新,释放创新驱动的原动力,让创新成为发展基点,拓展发展新空间,创造发展新机遇,打造发展新引擎,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提升发展整体效能,在新的发展水平上实现协调发展。”

2.习近平第一次明确肯定知识价值概念,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了我们党对创新的认识。众所周知,价值理论是经济学的核心和逻辑起点。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创立了劳动价值论并以此为核心和逻辑起点,又创立了剩余价值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从而也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关于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地位和知识价值的问题马克思在《资本论》已经有所涉及,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已经作出了深刻论述,在《资本论》中论述劳动价值论时强调了“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应用的程度”,以及“资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写下了最具震撼力的不朽文字:“随着大工业的发展,现实财富的创造较少地取决于劳动时间和已耗费的劳动量,较多的取决于在劳动时间内所运用的动因的力量,而这种动因自身——它们的巨大效率——又和生产它们所花费的直接劳动时间不成比例,相反地却取决于一般的科学水平和技术进步,或者说取决于科学在生产上的应用。……”马克思还着重指出:“固定资本的发展表明,一般社会知识,已经在多么大的程度上变成了直接的生产力,从而社会生活过程的条件本身在多么大的程度上受到一般智力的控制并按这种智力得到改造。它表明,社会生产力已经在多么大的程度上,不仅以知识的形式,而且作为社会实践的直接器官,作为实际生活过程的直接器官被生产出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册(第217-220页)。因此,我们认为,《资本论》和《政治经济学批判》在政治经济学发展史上最早分析了知识形式的生产力,提出了知识价值和知识价值的来源这个根本问题,是直接的理论来源。

马克思的论述明确提示我们,随着大工业的发展和科学在生产上的应用,必然出现了知识价值的问题。习近平在《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的讲话中肯定了“知识价值”概念,他明确指出: “要改革科技评价制度,建立以科技创新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分类评价体系,正确评价科技创新成果的科学价值、技术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强调“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积极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包括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探索对创新人才实行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措施,让他们各得其所。”习近平作为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第一次明确肯定“知识价值”概念,更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了我们党对创新的认识,为新时期的理论创新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开辟了一个新领域,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重大社会意义。

3.从劳动价值论和马克思科学论述出发,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逻辑,必然得出“创新是知识价值的源泉”的科学结论。1986年6月,我国学者雷璟思同志在陕西师范大学上研究生时读到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中的精辟论述,就开始研究知识价值及其知识价值来源这个十分艰难的课题。经过长达12年的思考研究, 在继承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创新价值论,揭示了创新是知识价值的源泉,《现代企业》杂志1998年第8期发表了雷璟思《知识经济与创新价值》一文,系统论述了创新价值论。随后开始了以创新价值论为核心和逻辑起点的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研究工作,经过艰苦努力,取得了一系列基础性的重要进展,这些成果汇集在《财富大革命——知识经济背景下的创新价值论》一书中。该书系统论述了创新价值论,建立了以创新价值论为核心和逻辑起点的知识经济学的理论体系,论述了创新价值论与劳动价值论的本质联系,指出创新价值论是对劳动价值论的继承和发展,就像牛顿力学是爱因斯坦相对论的一个特例一样,劳动价值论也是创新价值论的一个特例;阐述了创新价值的形成、转移和实现过程,创新价值转化为知识价值,在经济活动过程中表现为知识价格;揭示了知识经济的本质和特征,论述了知识经济的基本法则和发展规律,阐明了知识经济发展的趋势和前途;论述了知识经济与知识阶级的关系,阐明了知识阶级的历史地位、使命和前途;系统论述了财富增长的规律和历史趋势,阐明了知识经济与共产主义的本质联系,指出知识经济是共产主义的经济基础,揭示了在知识经济的基础上人类社会一定能够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使我们对科学共产主义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阶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就拨去了笼罩在我们头顶上的乌云,看到了共产主义的新曙光,进一步增强了我们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坚定信心,为坚持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提供了新的坚实理论基础。因此,我们可以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财富大革命——知识经济背景下的创新价值论》一书沿着马克思开辟的道路继续前进,对人类现代化新阶段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作出了科学的回答,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继承和发展。

二、建成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三个世纪以来人类现代化的发展历史和一个半世纪中国追赶人类现代化发展的历史证明,建成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是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这是我们从世界现代化和中国现代化以来的历史中得出的必然结论。对此,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的重要讲话作出了深刻系统的论述。

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指出:“回顾近代以来世界发展历程,可以清楚看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创新能力,从根本上影响甚至决定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习近平在《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的讲话总结我国近代以来的发展历史时强调指出:“近代以后,我国由于国内外各种原因,我国屡次与科技革命失之交臂,从世界强国变为任人欺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我们的民族经历了一个多世纪列强侵略、战乱不止、社会动荡、人民流离失所的深重苦难。”

习近平在《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的讲话中列举了23项为我国成为一个有世界影响的大国奠定了重要基础的基础科学突破和重大工程技术成就。他强调说:“从总体上看,我国在主要科技领域和方向上实现了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占有一席之地”的战略目标,正处在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习近平在讲话中对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形势和趋势作出了科学分析:“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不懈努力,我国科技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科技整体能力持续提升,一些重要领域方向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某些前沿方向开始进入并行、领跑阶段,正处于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习近平指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是,到我们党成立100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中央今年颁布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明确,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目标是,到202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使我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

习近平在《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的讲话中指出:“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他强调,“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我们要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同时我们要牢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掌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这是我们提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出发点。”

习近平指出:“中国实现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革。中国实现了现代化,意味着比现在所有发达国家人口总和还要多的中国人民将进入现代化行列。”习近平号召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让我们扬起13亿多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憧憬的风帆,发动科技创新的强大引擎,让中国这艘航船,向着世界科技强国不断前进,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前进,向着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不断前进!”

猜你喜欢
价值论知识经济强国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强国有我
知识经济环境下企业会计改革的策略
秦晋争霸
论防卫限度一一基于结果无价值论角度
知识经济供给侧改革五大着力点论析
知识经济背景下的大学体育无形资产研究
被害人承诺表示之反思——以行为无价值论为基础
知识经济时代独立学院软实力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