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们常常抱怨写作没有材料可供选择,没有内容可写,有的还会说得更直白:“作文无从下笔!”这里提到的“无从下笔”就是“开头”没有办法开始。其实,作文的开头并不难,且方法有多种,一般是根据文章的内容、体裁、风格来选择的。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应把握课文的开头,认真朗读,仔细体会作者的匠心设计,在吸收知识和增进技能的同时,努力提高自己的作文“开端”。
一、开门见山,直入正题
所谓“开门见山”,便是在文章开头直接交代全文的主要内容。它一般采用的方法是“四要素”综合法,这样既可以使人一目了然,又可突出文章的中心。如《爬天都峰》(人教版课标本三上)一课的开头:“暑假里(时间),爸爸(人物)带我(主人公)去黄山(地点),爬天都峰(事情)。”所以,我们在叙述一件事、记一次活动或写参观某个场所时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开头。
二、设疑问难,设置悬念
文章的开头便提出问题,布下疑虑,最主要的用途是吸引读者刨根问底,寻求答案。如《海底世界》(人教版三下)的开头:“你可知道大海的深处是怎样的吗?”这样一来,读者便会有许多疑惑:海底世界指的是什么地方?海底有动、植物吗?由此引人入胜,急于求读。
三、引用故事,激发兴趣
学生们都爱听故事,以一则故事开头,大家的阅读兴趣就有可能被激发起来。如《五彩池》(人教版课标本四上)一课的开头:“西方有座昆仑山,山上有个瑶池,那是天上的神仙住的地方,池里的水好看极了,有五种颜色,红的、黄的、绿的、蓝的、紫的。”作者借用奶奶讲的神奇美妙的故事,引起了“我”的无限遐想。
四、描写景物,引出重点
描写自然景物,主要的目的是为了烘托文章的环境气氛,从而引出文章所要记述的重点。如《曼谷的小象》(人教版三上)开头:“在曼谷近郊,绿油油的禾苗和点缀着淡紫色野花的草地,一直延伸到海边。”课文用这种描景的方法,为人物阿玲的出现做了一个铺垫,同时也为下文的内容服务,烘托出人物的美好心灵。
五、描述外表,突出中心
这种开头是对文章中所要描写的事物作一番外表的描述,以此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如阅读材料《周总理的睡衣》中对邓奶奶的描写:“邓奶奶70多岁了,她戴着老花镜,安详地坐在沙发上,给我们敬爱的周总理补睡衣。”从这段描写中,我们知道邓奶奶做这事已经习以为常了,同时我们也能从中体会出周总理和邓奶奶的艰苦朴素的高尚品质。
我们常说“有始有终”,“始”在写作中就是“开头”,有了好的“开头”,文章就成了一半,也就是“事半功倍”。学生在写作时有了“始”,继而就会有“过程”的顺延,达成“我手写我心”的局面。“开头”也是创作的一个整体“布局”。把握“始”,决定“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