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有着纯真的心灵、简单的心思、朴实的笑容、直白的语言……儿童身上没有浮华之气,也无社会污秽之风,他们有的只是纯洁的内心世界和独来独往、毫无顾忌的行为。在儿童的眼中,世间万物都与他们自身一般可爱,这是一种有意无意的思想意识。无形之中,儿童的作品中也多了许多“物化”的生物。
一大早,小鲫鱼早早地起床,在水中游玩,碰见了小边鱼。
小鲫鱼说:“早上好,小边鱼,你在干什么,要去哪里呀?”小边鱼说:“我在锻炼身体,顺便看一下有什么东西可吃。”小鲫鱼说:“那我们一起去找食物吃吧。”
突然,水中掉下一块食物。小边鱼大叫:“找到食物了,找到食物了!”小鲫鱼连忙说:“不能吃,不能吃,你没看见上面还拖着一根长长的尾巴吗?那是人们钓鱼时用的鱼饵,是引我们上钩的,千万不要上当,否则被人们钓到就没命啦!”小边鱼吓呆了,半天才说:“啊?哦,我知道了,这次多亏了你,我才死里逃生。”小鲫鱼说:“只要是拖着长尾巴的食物,我们都不能吃。”
从此以后,小鲫鱼和小边鱼无忧无虑地过着快乐的生活。
——吴兆恒《死里逃生》
小作者将小鲫鱼、小边鱼“物化”成了人类。小鱼们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避开了“危险”,这些都是小作者将自身生活的经验移植到了鱼儿们的身上,让它们具有了人性,具有了如人一般的思维意识。这就是“物化”的产物。
“物化”的形象在儿童的作品中举不胜举。“用拟人化的方式去看待其他生物,我们很自然地也会‘以貌取人,从其他生物的外表去赋予他(她)或它某种特质的性格。”①这样的叙述告诉我们“以貌取人”只是儿童对于作品中的形象做出的一个自我的理解罢了。善与恶,美与丑都是儿童内心的一种“形象化”的外显,是他们对于生存环境以童话般的诠释。在创作过程中,素材更多的是来源于生活的实际,特别是小学生的校园生活。
又是一个圣诞节,圣诞老人看着那满满一房子礼物,心想:这么多礼物,就算是运一年也运不完啊,要是我能开一个礼物店就好了。
圣诞老人请来了青蛙王子、七个小矮……帮忙盖礼物店。七个小矮人排成一行,“一二一,一二一……”大家边搬着木头边吆喝着,干得可带劲了。再看看屋子外面,青蛙王子正拎着一桶油漆,站在椅子上刷着墙。圣诞老人也没闲着,你看,他正往架子上放礼物呢。很快,礼物店就开张了。
开张第一个客人是灰姑娘,圣诞老人热情地问:“你要买什么礼物?”灰姑娘往架子上看了看,说:“请给我拿一双水晶鞋。”圣诞老人拿了一双最漂亮的水晶鞋给了灰姑娘,灰姑娘高兴得拿着水晶鞋回家了。接下来,又有很多人来买礼物,圣诞老人忙得满头大汗。到了晚上,客人全都走光了,圣诞老人清点了一下礼物,哇!今天已经卖掉了一大半的礼物!照这样下去,过不了几天就又要进新货了。圣诞老人心想:礼物店的生意这么好,挣了钱,我可以用这些钱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如果这时候卖火柴的小女孩还在的话,我要请她到店里来给我帮忙,还要给她工资,这样她就不会挨冷受饿了。圣诞老人一想到这,就想到了一个好点子:明天,我要问问大家,谁遇到困难了,需要帮助。就这样,圣诞老人早早地上了床,睡着了。半夜,圣诞老人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的礼物店生意很红火,穷人们也都变富有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也回来了,她穿着漂亮的衣裳,还对圣诞老人说:“谢谢你,多亏您的帮忙。”就这样,圣诞老人的礼物店开得越来越好。
转眼间,第二个圣诞节快要到了,圣诞老人想:我要送给每个孩子一个精致的礼物,给他们衷心的祝福,让他们过一个快乐的圣诞节。
从此,童话王国里多了一个爱心礼物店。
——熊权钰《圣诞老人开礼物店》
小作者通过一个爱心礼物店把许多动画人物联系到一起来过圣诞节,这样的场景让我们觉得熟悉而又新颖。小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把自己对一些童话人物的心愿与祝福倾注其中,从而营造出了一种温馨幸福的氛围。文章语言朴实,感情真挚。在娓娓道来的话语中,让人不知不觉喜欢上了圣诞老人,喜欢上了他的爱心礼物店。
我们还可以将现实与想象有机地糅合在一起,实践“物化”生活,因为“童话创作应该格外讲求要非常有技巧地游走于真实和想象之间,所以,在运用和处理那些真实部分的时候,最好不要明说,而是能够透过一些暗示。”②
教室里闹嚷嚷的。怎么回事呢?
原来,这节是自习课,上课的老师生病没有来,河马老师让淑美兔通知大伙自习,交代让淑美兔管理。
“管吧!”淑美兔从三瓣嘴中蹦出了这两个字。她极不情愿地站到了讲台前,清了清嗓子,说:“安静下来,谁再说话,我就扣那个组的分了!”“扣分”两字还真管用,霎时教室里的吵闹声消失了。“老师常说的这句话还真好使。”淑美兔心里乐滋滋的。
“大家可以看课外书,但有一个要求,不许讲话!”淑美兔手背在身后,学着河马老师的样子踱着方步在讲台前走来走去,还不时地提醒跳跳鼠认真看书。跳跳鼠吐着舌头回应淑美兔的管理。
没过多久,“嗡嗡嗡”的声音又从教室的角落里传了出来,继而形成了“叽叽喳喳”的噪声。淑美兔急得满脸通红,她制止了这边,那边又传出争吵声。无奈的她索性趴在了讲台上面,不言不语了。
“老师来了!”不知是谁喊了一句,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哈哈哈……哈哈哈……”刺耳的笑声升腾起来。大家一瞧,原来是跳跳鼠的恶作剧,有的人责骂着:“毛病!”吵闹声依旧在教室内回旋着。
“老师真的来了!”又有一个声音高声提醒着大家。吵闹声似乎是听了谁的命令似的,瞬间溜掉了。“哈哈哈……哈哈哈……”笑声显得更加刺耳,还是那只活蹦乱跳的跳跳鼠的闹剧。大家再也不去理睬这个爱捉弄人的“鼠辈”了。大伙又继续忙碌着争执、吵闹、大声喧哗……
“不要吵了,老师来了!”这次,没有一个人再“上当”,吵闹声不减,分贝反而猛增。
“不要吵了,老师真的来了!”无济于事的提醒。
“这是茶馆?!”一声怒吼。大伙抬头一看,河马老师正站在教室门口,红红的脸庞显得异常可怕。“这么吵,谁的主意?”
“他!”大伙的手全部指向了跳跳鼠。“冤枉!我根本没有说什么!”跳跳鼠极力争辩着。但还是被河马老师拎到了教室外,训话去了。
“唉!谁叫你一而再,再而三地捉弄大伙呢?现在引火烧身了吧!”淑美兔摇着头,跟着走出教室,向河马老师说明真相去了。
——蒋 岭《老师来了》
文章描述了两个典型的人物形象:淑美兔、跳跳鼠。跳跳鼠是一只活泼、好动的小松鼠,他思维敏捷,行动迅速,爱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只是将太多的时间耗费在了“玩”字上。淑美兔是一个小个子,整天满脸笑嘻嘻的神色,是可爱小女生的形象,属于那种温柔型的人物。为了体现“物化”的人物形象,我还采用了“一呼三惊”的故事,将跳跳鼠活蹦乱跳、爱捣乱的特征暴露无遗。
这就是“以貌取人”之法。
①管家琪.联想,编织童话的彩衣.台北: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2011:41.
②管家琪.联想,编织童话的彩衣.台北: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201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