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高血压药物的评价与研究进展

2016-05-14 18:08阳远舟黄维义
中外医学研究 2016年7期
关键词:研究进展评价

阳远舟 黄维义

【摘要】 目前市场上有很多高血压的治疗药物,为了解各类药物的临床效果,笔者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新型的高血压药物进行客观的评价。具体方法是通过查阅资料,首先对国内外抗高血压药物进行客观的说明与评价,其次简要介绍一下新型的抗高血压药物,最后总结归纳,并将结果提供给临床,用于高血压的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关键词】 抗高血压药物; 评价; 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 R9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7-0161-02

doi:10.14033/j.cnki.cfmr.2016.7.088

当今社会,高血压患者屡见不鲜,我国高血压患病人数每年新增加约1000万,估计目前全国高血压患者2.6亿,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首位危险因素,也是我国心脑血管病死亡的主要原因,它会引起心脏、血管、脑、肾、眼等很多的并发症,而这些并发症致残率、致死率非常之高,给个人、家庭、社会造成极大负担,因此,提高高血压的检出率、知晓率、治疗率尤其重要。根据高血压不同的发病机制,将高血压分为两种类型,一种为继发性高血压,是指先出现某种疾病之后继发产生的高血压,例如肾脏疾病引起的高血压;另一种类型为原发性高血压,此种类型的高血压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与体内多种调节机制与调节因子有关,最常见的调节机制有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的调节机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调节等,因为参与高血压的发病机制的系统相对较多,所以临床上根据不同的调节机制研制出了不同种类的抗高血压药物[1-3]。治疗高血压,不仅仅是为了降血压,还要保护重要脏器不受损害,减少致残率和猝死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寿命。临床上针对高血压的治疗有四大类药物:利尿药、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钙离子通道拮抗剂以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4-5]。下面本文针对以上四种药物进行逐个说明,现报告如下。

1 目前常用的四种抗高血压药物

1.1 利尿药

利尿药根据其原理不同大致分为三种,而临床上用来治疗高血压的为噻嗪类利尿剂,它起效缓慢,作用时间长,可以减少水钠潴留,与其他降压药合用,可以提高降压效果。噻嗪类利尿剂一般为首次发现高血压患者的首选药物。有调查发现,小剂量的噻嗪类利尿药比大剂量的利尿药效果更好,有利用保护心脑血管,不仅如此,噻嗪类利尿药可以逆转心肌肥大造成的心室肥厚[6-7]。目前,常用的药物为氢氯噻嗪。但是临床发现噻嗪类的利尿药对肾脏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有研究表明,噻嗪类利尿药可使患糖尿病的风险增加,所以在使用该类降压药时,应注意随时监测肾脏功能。

1.2 肾上腺受体拮抗剂

临床上用于治疗高血压的肾上腺受体拮抗剂分为两种,一种为β-受体拮抗剂,另一种为α-受体拮抗剂。

1.2.1 β-受体拮抗剂 β-受体拮抗剂是通过抑制交感神经的活动,从而起到降压作用。β-受体拮抗剂发展到今天已经是第三代了,第一代以普萘洛尔为代表,其选择性较差,有支气管哮喘的患者禁用;第二代药物为美多心安,具有选择性;第三代以拉贝洛尔为代表,具有α1阻滞、β2兴奋的双重作用[8]。临床上常用第二代与第三代β-受体拮抗剂,其降压起效快,作用强,适用于心率快、交感神经活动性强的患者。对于高血压合并心绞痛的患者,β-受体拮抗剂是首选药物。而且β-受体拮抗剂可以降低高血压患者的猝死率[8-9]。但是β-受体拮抗剂会增加胰岛素抵抗,减慢心室率,严重时会引起昏迷等,所以在使用时应该加强注意。

1.2.2 α-受体拮抗剂 α-受体拮抗剂可以阻断α受体,使血管平滑肌松弛,进而扩张血管,降低外周阻力,减少回心血量,降低心脏前负荷,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α-受体拮抗剂一般用于小动脉发生病变之前,单纯因为小动脉痉挛收缩而引起的血压升高。α-受体拮抗剂可以使胰岛素受体的敏感性增加,对糖代谢产生有益的影响。但是临床发现,α-受体拮抗剂使用时会发生体位性的低血压,该现象一般发生于第一次使用药物0.5~2 h,所以首次使用该药,最好是在入睡之前[10-11]。

1.3 钙离子通道阻滞剂

钙离子通道阻滞剂是通过阻断细胞膜上的钙离子通道,从而使细胞内的钙离子浓度降低,进而使平滑肌舒张,血管扩张来发挥降压作用。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分为三种:(1)苯烷胺类,代表药物为维拉帕米;(2)苯丙硫氮卓类,代表药物为地尔硫卓;(3)二氢砒啶类,代表药物为硝苯地平[12-13]。临床上根据其使用时间,产生了三代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第一代以硝苯地平和维拉帕米为代表,其起效快、作用维持时间短,但是抑制心室率明显,可能有诱发心动过缓或传导阻滞;第二代以硝苯地平缓释片或控释片为代表,其扩张血管的作用具有选择性,但是生物利用率较低,血浆浓度波动较大,临床效果不是很好[14-15];第三代钙离子通道阻滞剂代表药物为氨氯地平,其作用维持时间长,可以和大部分药物一起服用,但是药物起效较慢。钙离子通道阻滞剂,降压效果好,对糖类、脂类的代谢没有不良影响,适用于老年人的高血压,尤其对于合并肾病的患者,效果更好[16-17]。

1.4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

此类药物分为两种,一种为肾素-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又称为ACEI类,一种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也称为ARB类药物,两种药物特点相似,在使用时由于ARB类制剂价格较为昂贵,所以目前临床上使用ACEI类较多[18-20]。

1.4.1 肾素-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类制剂) ACEI类制剂通过阻断无活性的血管紧张素Ⅰ转化为有活性的血管紧张素Ⅱ,从而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简称RAAS系统)的作用来降低血压。ACEI类制剂不仅降压效果显著,而且对于导致心室肥厚的心肌重塑有逆转作用,还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最适用于高血压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ACEI类制剂对肾脏有保护作用,可以预防肾小球的基底膜糖化。ACEI类制剂已成为高血压患者用药的首选。此药阻滞缓激肽的降解,导致体内缓激肽浓度增加,引起患者咳嗽,而且有研究报道,ACEI类制剂有致畸作用,孕妇禁用[21-23]。

1.4.2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类制剂) 该类药物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Ⅱ受体的活性来降低血压,其特点与ACEI类药物相似,与ACEI类药物的区别是他们在RAAS系统中阻断的位置不一样,也因为这个原因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不会引起体内缓激肽浓度增加,所以使用ACEI类药物,咳嗽不能耐受的患者,可以用ARB类制剂代替。但是该类药物会使尿酸排出增加,使血钾上升,使用时要格外注意[24]。

2 抗高血压药物的新进展

处于研发中的新一代治疗高血压的药物有肾素抑制剂、内皮素受体抑制剂、钾通道开放剂、神经肽Y抑制剂等,它们作用原理各不相同,但是都具有以下特点:(1)能有效降低血压;(2)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几率也大为降低;(3)可以逆转心肌重塑;(4)减少猝死的风险,延长寿命;(5)不产生耐受性。对于新一代抗高血压药物,还应该保证其价格合理,易于广大人民群众接受。

高血压是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一类疾病,由于多种调节系统参与其发病,所以抗高血压药物也是琳琅满目,目前在临床上使用的抗高血压药物分为四类:利尿药、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钙离子通道拮抗剂以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利尿药效果持久,但是对肾脏影响大;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选择作用强,但是容易引起心动过缓,传道阻滞等;钙离子通道阻滞剂降压效果明显,但血药浓度不稳定;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降压效果好,但是容易引起咳嗽、血钾升高等,它们都有自己的局限性,有的时候,必须联合使用才能保证降压达标。在研发中的新型抗高血压药物不仅可以有效的降低血压,而且不良反应相对较少,不仅对高血压本身有作用,而且可以有效的防止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杨丽媛,郭琳.抗高血压药物的临床应用概述及进展[J].当代医学,2011,17(22):19-20.

[2]王德传.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进展[J].江西医药,2010,45(6):611.

[3]陈发秀,胡坚.抗高血压新药研究进展[J].实用老年医学,2010,24(5):416.

[4]刘丽莹,曹梅馨.抗高血压药物药理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5):40.

[5]张云秀.我院2010 年抗高血压药物用药分析[J].中国药业,2012,21(9):49.

[6]邱玲瑞.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新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6):62.

[7]叶佐武,石佳娜,王小军.我院抗高血压药物应用分析与病历调查[J].中国药业,2010,19(1):34.

[8]华丛笑,康彩练.我国复方抗高血压药物的发展趋势探讨[J].中国新药杂志,2010,19(18):1052.

[9] WANG X H,LIU Y M.Clinical application analysis of five anti-hypertensive drugs in cardiology[J].Medical Recapitulate,2014,20(5):1147-1148.

[10]张杏颜.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进展[J].临床合理用药,2011,4(6A):147-148.

[11] LI Y,YANG P,WU S L,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variety of renin-angiotensin-aldostetone system activity and glucose level after different anti-hypertensive medication[J].The 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ine,2014,30(1):273-274.

[12] HU J,LU F,LI L.Effect of the regulation for essential medicine on oral antihypertensive drugs used in outpatients[J].World Clinical Drugs,2013,34(11):59-61.

[13]李磊.2008-2009年我院口服抗高血压药物临床用药分析[J].河北医药,2010,32(21):3085-3086.

[14]李瑞林,孙会仙,赵尚清.抗高血压药的临床合理应用[J].中国药房,2010,21(6):544-546.

[15]韩超,邓文彬,王蔚浩,等.高血压住院患者5267 例临床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18(9):1249.

[16]张振.抗高血压药物用药合理性调查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9):228-229.

[17]崔庆,刘焰.抗高血压药物的用药合理性调查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3):151-153.

[18]董其刚.抗高血压药物临床应用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9):113-117.

[19]陈玉林,程丽,赖坤桦.抗高血压药物的分类使用及不良反应[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0):107-108.

[20]李树荣,吴刚.常用五类抗高血压药物在心内科的使用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8):160-162.

[21]沈建通,杨晓妍,李幼平.我国示范乡镇卫生院基本药物循证评价与遴选之十二:抗高血压药物[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2,12(8):958-966.

[22]乔旭,邢振发.抗高血压药物的主要种类和新药研究开发最新进展[J].黑龙江医药,2013,26(5):840-841.

[23]袁洪,孙宁玲.口服抗高血压药物临床试验的有效性评价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5,23(4):447-448.

[24] WU C J,WANG L,WANG C X,et al.Investigation of out-patients prescriptions of antihypertensive drug[J].Chin J Prev Contr Chron Dis,2010,18(3):4478-4479.

(收稿日期:2015-11-01)

猜你喜欢
研究进展评价
纳米流体强化吸收CO2的研究进展
中医外治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
近十年国际STEM教育研究进展
河口海岸环境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微生物燃料电池在传感分析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磷酸化肽富集新方法研究进展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