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芳
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是重点也是难点。传承民族文化,吸取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应是文言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可是常常听到学生抱怨,试卷做了不少,参考书看了不少,怎么考试起来还是错那么多呢?老师呢也烦恼,教科书上的古文从字词到句式,没有少分析,试卷讲评呢也讲到口干舌燥,但效果却令人沮丧。
那么,学生应当怎样学习文言文才会更加有效呢?我认为可以尝试一些针对文言文的新的教学方法。
一、以读带学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是训练学生养成文言语感的有效途径。因此在课堂上,不妨让学生多读,以各种形式的读来促进文言文的学习。选入教材的课文都是一些优美的文章,读来琅琅上口,是培养学生语感,提高朗读能力的好教材。因而在讲授这类文言文时就要加强朗读的指导,来培养学生的语感。凭着语感,学生可以不假思索地运用语言,准确而得体地表达思想感情。而学生缺乏学古文的兴趣,主要是缺乏读的兴趣,我主张以读来带动学生学习。而读的兴趣,在于老师如何“激”。我采取了如下激趣的方式。
首先教师声情并茂地诵读课文或者播放名家朗诵音频,以引导学生走进情境,再让学生反复诵读,配以适合的音乐、图画,并倡导学生像古人一样摇头晃脑地读,能让学生在优美的画面、悦耳的音乐中,感受古典文化的魅力,来减弱学生反复诵读古文的枯燥感,从而在反复诵读中不断体会古代语言的美感,对课文内容有初步认识。
例如,讲授张若虚的名篇《春江花月夜》时,我要求学生听读朗诵音频,引导学生置身诗境,通过想象、联想再现诗歌画面。随即,配以古筝曲《春江花月夜》,让学生反复诵读,营造美妙意境。其间,有学生主动要求配乐范读,近乎完美地表现了诗歌的感情旋律,从月之初上时的迷离美妙,到月下诗人的遐思冥想,到楼上思妇的愁情,再到游子梦回故乡的哀怨,最后是梦醒后的更加孤寂,宛转优美。同学们都陶醉其中,此时,我觉得,无需多言,景在心中。
二、以问导学
在遇到课文中的一些重点难点时,可以通过提出一些有深度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后作答,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融入文本中,就不容易有枯燥之感。例如,在教授《项羽之死》时,提出问题讨论:项羽失败的原因?项羽该不该过江东?学生非常感兴趣,议论纷纷,妙语频出,甚至有两位同学因为意见不一致而引发了一场辩论。我趁热打铁,布置了一篇课堂小作文《项羽,我想对你说》,学生写出了不少颇有见地的文章。
三、以讲促学
选择文本中的一段或是几个段落,要求学生在思考后,按照一定的方式讲授文段的重点难点以及自身对文段的理解,以促进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同时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学中,我往往发现他们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惊喜。比如,在学习《论语》“当仁,不让于师”时,一位学生受到启发,讲述时引用了亚里士多德说的话“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博得了同学们的热烈掌声。
四、以情激学
“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我想学生之所以觉得文言文枯燥乏味,就是因为我们的教学没有调动学生的“情”。而我们的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激发学生的极大学习热情。
“情”主要表现在情境的创设与情感的共鸣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让学生在第一时间进入学习状态,提高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在分析课文时,没有一味地按照老办法,即从开头讲起,而是针对不同的课文,采取不同的方法。如在学习《夜归鹿门歌》时,我并未逐句解析,而是将诗句改编为“山寺钟鸣昼已昏,余亦乘舟归鹿门。忽到庞公栖隐处,惟有幽人自来去”。并要求学生从内容、情感、表达技巧等角度分析删去的诗句在营造意境、表情达意时的作用。学生一下就被吸引过来,并且迅速领会了诗句中意象的表达效果,重点难点也就迎刃而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中学到了知识。
总之,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我们应该认真探究教师课堂教学的创新问题,以及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教学模式,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总结出一套适合教学实际,具有操作性和可行性的创新课堂教学机制,让自己的教学水平日益提高。让我们的文言文教学定会日趋合理、高效,能够让学生愉快地浸润于传统文化精华的滋养中。
★作者单位:江西吉安市白鹭洲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