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超萍
【摘要】 目的:探讨无痛分娩及其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无痛分娩产妇9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0例,对照组产妇使用常规护理,研究组产妇使用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产妇的护理结果。结果:在两组产妇的护理结果方面,研究组产妇的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痛分娩产妇通过应用针对性护理,能够改善护理质量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临床上有重要应用价值。
【关键词】 无痛分娩; 常规护理; 针对性护理; 护理满意度; 观察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7-0082-02
doi:10.14033/j.cnki.cfmr.2016.7.044
无痛分娩是临床上为消除或者缓解产妇分娩疼痛而提供的辅助分娩措施。临床研究显示,通过应用无痛分娩,胎儿宫内窘迫、产后出血以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显著改善产妇的分娩结局[1]。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无痛分娩能够改善分娩结局,但是对临床护理工作的要求更高,并且在不同护理干预下,产妇的分娩结局会出现一定差异。笔者所在医院在无痛分娩产妇的护理过程当中,予以针对性护理,显著提高护理效果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无痛分娩产妇900例,年龄23~35岁,平均(29.1±1.1)岁,体重57~72 kg,平均(65.2±1.3)kg,妊娠36~40周。所有产妇产前检查均无硬膜外麻醉的禁忌证以及产科合并症。将900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0例,两组产妇年龄、体重以及妊娠时间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产妇,在产程中当宫口开到3 cm,对疼痛的忍耐达到极限时,麻醉医生在产妇的腰部将低浓度的局麻药注入到蛛网膜下腔或硬膜外腔,用输注泵自动持续给药达到镇痛效果,镇痛可持续到分娩结束。麻醉药的浓度大约相当于剖宫产麻醉时的1/5,浓度较低,镇痛起效快,可控性强,安全性高[2]。对照组产妇使用常规护理方式,产妇进入产房后由护理人员根据值班表常规行产妇产程监测并做好分娩助产工作[3]。研究组患者予以针对性护理,主要措施包括以下方面。
1.2.1 分娩前准备 在镇痛之前了解产妇的病史以及出血凝血情况,做好胎心监护,必要情况下人工破膜,并且建立静脉通道,协助产妇取硬膜外麻醉侧卧体位[4]。
1.2.2 产程观察 无痛分娩之后产妇的疼痛减轻直到消失,需要护理人员观察产程,重点观察宫缩的持续时间、强弱以及间歇时间,适时进行骨盆内诊,对宫缩乏力导致产程进展缓慢的产妇,应当静滴催产素从而加强宫缩,避免产程延长[5]。同时要严密观察产妇生命体征以及胎心率,确保产妇能够尽快结束分娩。要密切观察产妇的膀胱充盈度,确保产妇排空膀胱。第二产程中产妇麻醉后的胎头压迫直肠感觉比较弱,宫缩时应当指导产妇屏气加大腹压从而逼迫胎头下降[6]。
1.2.3 产后护理 分娩结束之后,护理人员协助拔出硬膜外导管,重点观察产妇的子宫收缩、产后出血以及生命体征情况等[7]。
24 h内要注意产妇的下肢感觉以及功能状况,如果产妇下肢麻木需要协助排便。
1.3 观察指标
新生儿窒息使用Apgar评分,Apgar评分≤7分为存在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使用容积法以及称量法,以胎儿娩出到产后24 h的出血量≥500 ml为标准[8-9]。同时观察记录两组产妇分娩方式以及产程时间,并发放问卷调查产妇的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两组产妇的护理结果方面,研究组产妇的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表2。
3 讨论
3.1 无痛分娩及其护理的意义
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的分娩镇痛率≤10%,低于西方发达国家≥80%,从而导致临床上剖宫产率居高不下[10]。这一方面同我国剖宫产指征放宽以及各种社会因素有关,同时产妇对于自然分娩的信心不足,而疼痛难以耐受时就要求剖宫产,也存在显著的关系。分娩疼痛一方面会带来产妇肉体痛苦,另一方面还会诱发应激反应,同时很多产妇对分娩的认知不够科学,容易出现焦虑、紧张以及恐惧等不良情绪,疼痛、应激以及不良情绪诱发产妇内分泌紊乱,使得交感神经兴奋而出现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以及呼吸急促的问题,体内的儿茶酚胺大量释放,导致子宫收缩降低,诱发产程延长、子宫血流量降低以及胎儿窘迫等问题,而应用无痛分娩能够有效避免这些问题[11]。
在无痛分娩的过程当中,通过提供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有利于护理人员同产妇之间建立情感联系,确保产妇在分娩时得到安慰支持,对于避免剖宫产以及促进自然分娩的效果发挥积极影响[12]。无痛分娩的针对性护理有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针对性护理能够将产妇全产程的护理工作落实到具体的护理工作人员,改变多人管理的模式,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心,改善助产的质量。第二,护理人员同产妇构建融洽的护患关系,在分娩前进行心理干预,分娩过程中给予情感支持,可以有效缓解产妇的焦虑以及恐惧心理。第三,针对性护理可以确保护理人员观察产程的完整性以及连续性,提高自然分娩率,同时显著降低产后出血以及新生儿窒息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简言之,通过为无痛分娩产妇提供针对性的护理,能够密切护理人员同产妇之间的接触,从而有效提供心理干预以及专业指导,一方面有利于保证产妇心身健康,另一方面也能够得到产妇及其家属支持,提高产科的人性化护理服务水平。本研究的结果显示,研究组产妇的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3.2 无痛分娩护理的注意事项
无痛分娩护理干预的意义显而易见,护理人员还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一步提高护理干预的质量。第一,产妇入院后提供分娩指导以及无痛分娩方面的宣教。护理人员要了解产妇状况,例如性格性情、教育程度、家庭成员、既往史以及产检情况等,提供分娩过程以及分娩原理方面的教育。让产妇了解阴道分娩时影响因素以及分娩过程当中的潜在风险,让产妇充分了解分娩过程,从而消除对于阴道分娩的担心以及畏惧心理,让产妇树立自然分娩的信心,通过让产妇以及家属了解分娩镇痛的作用,帮助他们分析其中的利弊关系从而做出判断。第二,重点做好镇痛护理。产妇进入产程之后,护理人员要掌握产妇产前检查的情况以及住院后的检查情况,例如身高、体重、孕产数以及骨盆的形态,了解胎儿的大小以及宫内状况,确保阴道条件能否分娩以及软产道的状况,分析手术适应证和并发症发生的可能,帮助麻醉医生掌握产妇脉搏、呼吸、血压以及胎儿情况。护理人员要告知产妇宫口开大到3 cm是最理想的镇痛分娩时间,需要通知麻醉医生进行硬膜外的穿刺,向产妇介绍硬膜外阻滞麻醉方法,尽可能解除她们的恐惧心理以及畏惧心理。第三,做好呼吸抑制预防护理。分娩镇痛的30 min内护理人员应当每5 min监测产妇的血压1次,要连续监测>5次,如果监测结果显示产妇的血压稳定,脉搏、呼吸以及胎儿得到宫内情况良好,血压监测的间歇时间可以适当延长,在阻滞生效后的最初时间内,产妇容易出现低血压以及局麻药毒性反应,需要引起护理人员的注意。
综上所述,无痛分娩产妇通过应用针对性护理,能够改善护理质量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临床上有重要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贾利红,王文凯,陈艳丽.潜伏期行椎管内阻滞麻醉分娩镇痛对孕妇妊娠结局与新生儿预后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3):42-44.
[2]黄阳,左美娟,顾海燕.腰硬联合麻醉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J].江苏医药,2014,40(12):1465-1466.
[3]郭丽芬.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8):30-31.
[4]李敏.无痛分娩中腰-硬膜联合麻醉应用实效性及安全性探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21):149-150.
[5]谭淑春,赵丹.谈无痛分娩技术在产科临床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8):118-119.
[6]姜蓉,祁贵德.妇产医院门诊护理干预对孕妇选择分娩方式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2):80-81.
[7]刘巧玲,刘辉姐.无痛分娩技术的应用效果及其对分娩过程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11):20-21.
[8]唐奕.导乐球在分娩镇痛产妇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15):124-126.
[9]谭素云,黄霄行,韩全国.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和腰硬联合阻滞用于无痛分娩的临床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10):32-33.
[10]王晓芳.90例分娩镇痛的临床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9):129-130.
[11]祝晓萍.分娩镇痛在缩短产程的应用价值[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3):630-631.
[12]韦秀芬.穴位分娩镇痛的临床研究现状[J].全科护理,2014,12(4):296-298.
(收稿日期:2015-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