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国 王亚丽 刘娟 陈龙舟
【摘要】 目的:探讨乳腺黏液癌不同诊断方法和特点。方法:应用临床、超声、钼靶及病理诊断方法,对10例乳腺黏液癌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0例乳腺黏液癌中单纯型6例,混合型4例。6例单纯型黏液癌激素受体(ER和 /或PR)均阳性,4例混合型中3例(ER和/或PR)阳性。钼靶诊断准确率70%(7/10),超声诊断准确率60%(6/10)。结论:乳腺黏液癌是一种少见的乳腺癌类型,诊断方法多样,诊断存在特殊性,但预后良好。
【关键词】 乳腺黏液癌; 诊断
中图分类号 R737.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7-0017-02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逐年上升。病理中以浸润性导管癌多见。乳腺黏液癌(mucinous breast cancer,MBC)少见,占全部乳腺癌的1%~4%[1-3]。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1月-2014年2月共诊断乳腺黏液癌10例。将病例资料分析,并总结乳腺黏液癌的临床病理及诊断特点,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临床共10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最小28岁,最大74岁。平均56.8岁。肿瘤最大7.0 cm×7.0 cm,最小1.0 cm×1.5 cm。病理结果:单纯型黏液癌6例,其中1例合并少量导管内癌成分;混合型黏液癌4例,其中合并单纯癌1例,合并浸润性导管癌1例,合并乳头状癌1例,合并髓样癌1例。导管内乳头状瘤伴导管内癌1例,腋窝淋巴结无转移9例,腋窝淋巴结3枚淋巴结转移1例。10例患者临床分期:Ⅰ期4例,Ⅱ期5例,ⅢA期1例。激素受体阳性绝经前患者服用三苯氧胺内分泌治疗,绝经后女性服用三苯氧胺、托瑞米芬或来曲唑中一种行内分泌治疗。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组10例患者全部行乳腺癌根治性手术,术后依据《NCCN乳腺癌治疗指南》,结合患者临床及病理情况选择相应化疗、放疗及内分泌等治疗。
2 结果
2.1 临床病理情况
10例患者大于50岁者7例,小于50岁者3例;肿瘤大于5 cm者1例。小于5 cm者9例,其中6例小于2 cm。单纯型黏液癌6例中激素受体ER或/和PR阳性为100%。混合型黏液癌中激素受体ER或/和PR阳性为3例,ER或和PR阴性者1例。1例腋窝淋巴结转移;9例腋窝淋巴结无转移。随访2个月~6年,现无复发和转移出现。
2.2 临床诊断
本组病理临床触诊中,10例患者中肿块位于外上方及肿块边界清楚者均为6例,占60%。其中2例临床误诊为乳腺纤维腺瘤。
2.3 超声诊断
10例中,彩超检查具有典型乳腺癌特征的6例,另4例具有良性病变特征,超声诊断良性病变,超声诊断准确率为60%。
2.4 钼靶诊断
钼靶摄片10例患者中4例显示有分叶状,其中单纯型黏液癌3例,另1例混合型(黏液癌合并髓样癌)。本组黏液癌钼靶诊断中7例具有恶性特征,3例为良性表现,准确率为70%。
3 讨论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乳腺癌的诊断手段主要有临床体检、乳腺超声和钼靶检查。通过综合手段达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从而提高乳腺癌的治愈率和生存率。乳腺癌的病理情况是影响乳腺癌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大多数乳腺癌病理类型为浸润性导管癌,黏液癌较少见。全面了解并掌握黏液癌的疾病特点,才能更好的提供诊断及治疗。
乳腺黏液癌常见于绝经后妇女。发生年龄高于其他类型乳腺癌[3]。本组中大于50岁者7例,其中65岁以上1例,70岁以上2例。并未显示较其他类型乳腺癌年龄大。可能为本组病例较少,需要更多病例资料样本统计。与其他类型乳腺癌一样,乳腺黏液癌患者也以乳房无痛性肿块为首发,肿块多位于外上象限。但该病进展缓慢,病程较长。
典型的乳腺癌超声影像特点:多不规则,边缘粗糙,多呈锯齿状、蟹足状无包膜;多为低回声,内部回声强弱不均;可见散在、成簇或弥漫分布针尖样或沙粒样钙化,后方声影多衰减;肿瘤血供丰富,RI>0.70[4]。灰阶肿瘤呈现锯齿状毛刺样、不规则、无包膜、结构回声不均匀、有皮肤或组织浸润、纵横比>1乳腺癌的比例明显高于乳腺纤维瘤[5]。而黏液癌超声可表现为边界多清晰,多呈圆形或分叶状。由于含有大量细胞外黏液,量多时形成黏液湖,癌细胞漂浮在黏液湖中,使肿瘤呈胶冻样,超声显示为较均匀的低或中等回声,可部分伴有无回声,肿瘤后方无衰减,部分可增强。故超声图像受黏液含量多少影响,单纯型黏液癌可表现为等回声。而混合型均表现为低回声团。一般乳腺癌表现为不规则肿块影,而混合型黏液癌更多表现浸润性癌的特质[6]。本组10例患者中1例肿块为7.0 cm×7.0 cm,超声显示为混合性包块,内见不规则液性暗区,血流丰富,病理类型为混合型(黏液癌伴乳头状癌)。误诊原因主要为肿块分叶状、边界清楚及无血流信号等。Miki应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16例乳腺黏液腺癌进行评估,发现此技术结果与其他类型乳腺癌的诊断相似。75%的黏液癌评分为4~5分。而纤维腺瘤评分多不高于3分,故应用此技术对于区分黏液癌与乳腺纤维腺瘤有明显优势[7]。
乳腺X线诊断特点:乳腺钼靶X线摄片是最常用的乳腺检查方法,典型乳腺癌X线表现为肿块影,肿块较周围腺体组织或结构密度高或与其等密度,边缘为“毛刺征”、“分叶状”;钙化多为微小成簇或泥砂样钙化等。特殊征象:皮肤凹陷、乳头凹陷、皮肤增厚结构扭曲等。乳腺钼靶摄片对于钙化的诊断更具敏感性。关于钼靶的表现,Aysenur等[6]认为,纤维间质在单纯型黏液腺癌中很少且分散,而在混合型中因有浸润性癌成分,纤维间质质量逐渐增多,在肿瘤中或周围形成不规则边缘,因此单纯型黏液腺癌多为边界清晰或分叶状肿块,而混合型则边缘浸润或星芒状边缘更为常见。良性表现为:肿瘤分叶状、边缘光整,似纤维腺瘤或囊肿表现。
黏液癌的病理特征为:肿瘤细胞巢漂浮于上皮性黏液内,黏液组织至少占1/3,细胞分化比较好,有丝分裂少。根据是否含有其他类型肿瘤成分分为单纯型和混合型,含有少量非黏液的浸润性癌成分,称为混合型。但含有少量导管内癌成分仍归属于单纯型。超过半数的单纯型黏液癌边界清楚,呈分叶状。这与细胞外较多黏液量相关。单纯型黏液癌组织中黏液含量超过80%。随着黏液含量的减少,其肿块边缘逐渐变得不清晰。黏液含量在混合型中较低,肿瘤细胞更多的聚集于肿瘤组织边缘,从而造成肿瘤边界不清。钙化少见。黏液癌在细胞学诊断乳腺癌检出率存在困难[8]。
复旦大学肿瘤医院报道,黏液腺癌腋下淋巴结转移、术后的复发和生存率除与单纯型或混合型分型有关外,与黏液的多少也有明确相关性,黏液越多,术后复发和腋下淋巴结转移越少,10年生存率越高[9]。本组10例中,淋巴结转移者仅1例,占10%。黏液形成是癌细胞变性坏死的结果,大量细胞外黏液对癌浸润具有防御屏障作用,能够减低其侵袭性生物学行为,所以黏液癌的黏液分泌越多预后越好[10]。有研究显示黏液癌的激素受体阳性率高于浸润性导管癌[11]。本组10例黏液癌患者Her-2均未超过2+。目前随访最长6年,最短2月,无复发转移者,综合考量也反映出黏液癌预后好于其他类型。
乳腺癌虽为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但其病理类型多样,决定其预后不同。黏液癌为少见的乳腺癌类型,彩超与钼靶检查在乳腺癌中诊断符合率无显著性差异,联合检查能提高诊断符合率[12-13]。众多研究显示其预后良好,其预后良好因素主要与其生物学因素有关,比如其好发年龄偏大,淋巴结转移者少,激素受体多阳性,Her-2受体阴性等。但其临床中部分易与纤维腺瘤难鉴别,值得重视。
参考文献
[1] Diab S G,Clark G M,Osborne C K,et al.Tumor characteristics and clincal outcome of tubular and mucinous breast carcinomas[J].J Clin Oncol,1999,17(5):1442-1448.
[2]王琳,项华丽,金梅,等.乳腺黏液腺癌8例诊治体会[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2):339.
[3] Di Saverio S,Gutierrez J,Avisar E,et al.A retrospective review with long term follow up of 11,400 cases of pure mucinous breast carcinoma[J].Breast Cancer Treat,2008,111(3):541-547.
[4]杨春霞,秦红风,吕艳丽,等.乳腺超声与X线BI-RADS分类单独及联合应用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18):64-65.
[5]李国华,方军,朱玉春,等.钼靶和超声对乳腺癌诊断价值的对照分析[J].河北医药,2012,34(4):2284-2285.
[6] Aysenur M,Necmettin O,Mustafa P,et al.Mucinous(colloid) breast cancer:mammographic and US features with histologic correlation[J].European Journal of Radiology,2000,35(1):39-43.
[7] Miki M,Hiroko T,Nobue K,et al.Elastographic evaluation of mucinous carcinoma of the breast[J].Breast Cancer,2012,19(1):60-63.
[8]田金红,赵宏耀,田林,等.可触及包块的乳腺癌术前针吸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J].中国肿瘤外科杂志,2012,4(2):116-118.
[9]沈镇宙,邵志敏.乳腺肿瘤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78.
[10]顾林,穆振宇,宁连胜,等.女性乳腺黏液腺癌101例临床分析[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2,17(7):430-431.
[11]马怡晖,郑湘玉,李惠翔.乳腺黏液癌与普通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临床病理特征和ER、PR、P53、C-erbB2、Ki-67表达差异分析[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6(14):3909-3913.
[12]唐蓉,梁祯,丁力.高频彩超与X线钼靶在早期乳腺癌筛查中的价值[J].西部医学,2015,27(4):592-594.
[13]赵学雷,刘永健,毛艳蕊,等.X线钼靶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3):57-60.
(收稿日期:2015-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