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具的拆装与手工制作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2016-05-14 04:11陈伟忠
职业·下旬 2016年7期
关键词:技工院校一体化

陈伟忠

摘 要:传统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不能适应今天的课堂教学,使学生感到实习课无聊乏味,应当尽快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发挥主观能动性。模具的拆装与手工制作课程的教学,要求从学生发展为本,通过对模具的拆装与手工制作课程教学的内容、教学的组织形式、评价方法的改革,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使学生在实习操作过程中练就精湛技能,毕业后能尽快满足岗位需求。

关键词:模具的拆装与手工制作 技工院校 一体化

笔者学校课程改革实施已经2年,新课改给学校的课堂带来了变化,更适合学生的发展需求。对于一位技工院校的教师来说,上好一堂课并不是教师讲授了多少知识给学生,而是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学会了什么和能干什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注重学生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显得尤为重要。

一、模具的拆装与手工制作课程的形成

1.课程描述

模具的拆装与手工制作课程分为模具拆装和手工制作两部分。模具拆装部分是以典型的冷冲压模具和注塑成型模具为案例,以拆装、测绘任务作为学习载体,通过教学实训,给学生充分提供实践操作机会,使学生在模具拆装、测绘过程中掌握理论和技能知识,培养和增强学生相互间的合作交流能力、创新能力及综合职业能力。手工制作部分是用钳工工具及设备,按技术要求制作指定模具零件,其灵活性强、工作范围广,零件质量的好坏直接取决操作者的技术水平,学生需通过不断的训练,才能提高自身的操作技能。

2.课程体系

模具的拆装与手工制作课程是我校模具制造技术专业中一门基本专业技能训练课程,设置在第一学期。本课程是在专业调研和实践专家访谈会的基础上,根据典型工作任务而开发的一体化课程。课程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载入点,对知识和技能进行了重构。通过项目学习,学生能认识模具的结构,能进行模具的装配,能手工制作工件和简单模具,为后续课程冷冲压模具制造和塑料模具制造作好铺垫。课程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3.一体化课程标准

模具的拆装与手工制作课程设置是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学习载体,模拟企业加工生产,以讨论制定工艺规程为依据条件,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导的生产实习方式教学。学生的任务目标做到可以考核与评价,让学生清晰地明白自己在所学的任务中做了什么、学到了什么,是否达到考核与评价的标准。课程标准提纲见表1。

二、模具的拆装与手工制作课程改革的意义

1.现阶段技工院校学生状况

很多技校学生在上初中时文化基础和学习能力较差。大多学生不愿学的原因是因理论讲解抽象、空洞,无法调动兴趣,想学但学不会,久而久之就失去信心,对学习缺乏动力,少动脑筋,不爱思考,造成成绩不好,使内心极度自卑,有的甚至放弃了学业。所以,针对学生这样的学习情况,在课程教学上需要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将相关知识通过引导,多实践、少理论,先动手、后理论的原则,采用示范操作法讲解,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传统模具钳工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以往模具钳工生产实习课程的教学模式总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钳工实习的劳动量很大,体能消耗多,噪声大,实训操作环境差,所用设备和工具比较简单,单调而又重复。如钳工实习所用的钻床、锉刀、手锯、锤子、钢尺等设备和工、量具太过简单,无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在整个过程并没有展现出积极学习的一面,逐渐对模具钳工实习课程产生厌倦。因此,需要对这样的模具钳工实习课程进行一体化教学改革。一体化教学可以减少授课内容的重复,将学生原来不主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从指导型变为交叉互补型,由罐输式教学转变为消化式吸收,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可以提高授课教师的专业能力,拓宽知识结构。因此,模具钳工生产实习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三、模具的拆装与手工制作课程教学的改革

1.以典型模具为任务,递进式引导学生

例如,学习任务“冷冲压模具的拆装与测绘”,学习活动1单工序冲裁模拆装,用于知识的入门学习,是学习的起点任务,要求学生了解简单模具的结构,会对模具进行拆装;学习活动2单工序冲裁模测绘,是引导任务的后续学习,要求学生会对模具零件进行测绘,并画出零件图和装配图。学生在掌握了单工序模拆装和测绘知识基础上,能为后续较复杂的复合模和连续模学习上做铺垫,从而能自主完成学习和实训。

2.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开发集趣味和技能相融合的任务载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学生学习模具的拆装与手工制作技能操作过程中十分重要。教师激励固然重要,但只是激发学生形成学习兴趣的外因,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才是内因。只有内外相互作用,才能形成学习的兴趣。因此,课程设置了一个贴近生活的学习任务载体。例如,学习任务 “錾口榔头的手工制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教学过程中学习的主动性较高,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四、模具的拆装与手工制作课程教学方式的改革

1.六步教学法

在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中,教学内容体现为一个个的学习情境。而学习情境又都是具有完整工作过程的工作任务,通过完成这些工作任务,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沟通,培养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本课程按一体化教学的六步法进行教学,第一步教师为主体,帮助学生获取加工任务,第二步到第五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第六步师生共同评价(见图2)。

2.分步实施法

课程的每个学习任务先进行任务分析,将该学习任务分解成几个步骤,然后学生按照每个步骤进行思考、学习、实施。例如,学习任务“錾口榔头手工制作”,将任务分解成五个步骤:步骤1将圆棒料加工成长方体;步骤2榔头锯削斜面;步骤3加工腰形孔;步骤4曲面加工;步骤5倒角。如图3所示,步骤1实施后,学生学会了圆棒料锯削和长方体的锉削加工;步骤2实施后,学生学会了斜面锯削;步骤3实施后,学生学会了腰形孔加工;步骤4实施后,学生学会了曲面锉削;步骤5实施后,学生学会了倒角。通过分步实施,学生在每实施一个步骤后都掌握了技能,都有一定的成功感,使学生始终都能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改变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在以往传统教学中厌学的现象。

3.引导探索法

根据知识的系统性和学生认知发展的有序性,要设置有一定层次、排列有序的问题情境,形成问题链环。学生在破解初始问题后,有一种“一发不可收拾”的感觉,不断地探索与创新,力求解开全部链环。例如,在学习任务“錾口榔头的手工制作”教学时,教师提问:“如何将圆棒料加工成长方体(先用手锯锯削,再用锉刀锉削),怎样去除腰孔的中间料(用钻头在钻床上钻排孔),如何保证圆弧与腰孔两侧过渡连接(先加工圆弧,后加工两侧平面)”。这一系列有序的提问,不仅将学生的思维向课题目标层层推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了解决问题的策略。这样的设计把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蕴涵于问题情境之中。

4.小组学习法

在模具的拆装与手工制作课堂教学中,将班级学生分成学习小组,每个小组5~6名学生,由好、中、差三个层次的学生组成。学生在小组合作的方式下,进行问题讨论、学习新知识和任务实施。合作学习使基础较好的同学帮助基础较差同学完成学习任务,也在帮助其他同学时进一步巩固知识,超越自我。同时,小组合作的学习氛围,增强了学生个体间的竞争意识,小组共体的团队合作意识。

五、模具的拆装与手工制作课程评价方式的改革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对学生的评价应是在某一时期内几种劳动的评定。传统的课程教学对学生学习的评价,都是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不能从学生的能力出发。另外,同一个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层次不同,如果均以一个标准来评价学生,特别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如果每次他的成绩都不及格,那么成绩对他就失去了考核的意义。因此,模具的拆装与手工制作课程评价的改革,是将学生的学习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对每一个学习任务的学习过程评价包含学生的课前准备、小组讨论的参与、任务实施过程及技能掌握等进行评价,终结评价的内容是对工件完成的质量进行评价。例如:錾口榔头型面锯削评价表,如表2、表3所示。

六、课程教学改革的成效与反思

模具的拆装与手工制作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把学生当成主体,引导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对模具的拆装与手工制作课程的技能知识在专业中的应用有了较深的认识,本课程班级合格率和优良率自然也提高了,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当然,此课程的教学改革还需优化,在今后的课程教学改革实施中,还需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不断创新,课程教学改革一定会取得好成果。

参考文献:

[1]赵志群.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猜你喜欢
技工院校一体化
技工院校英语思维创新型阅读教学的探讨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基于技工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方法的思考
中高职服装设计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克里米亚完成入俄“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