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丰
中国目前既有反周期的问题,又有调结构的问题,因此进行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让中国经济回归高增速吗?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中国经济硬着陆的风险有多大?稳增长的要求会不会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制约砝码?……“十三五”开局之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备受瞩目,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汇丰商学院院长海闻给出自己的见解。
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
中国经济会否会硬着陆?对于“硬着陆”,通常的理解是,经济增速急剧下降,企业大量倒闭,工人失业严重等,这叫硬着陆。硬着陆的发生一般有两个原因。一方面,硬着陆通常都是由危机导致的。这种危机可能是金融危机或者泡沫破灭,也可能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政治、社会、军事危机。
比如,目前俄罗斯所遭受的经济急剧下降,是由于乌克兰问题和它带来的制裁等政治因素导致的;另一方面,硬着陆也是政府政策失效的结果。政府对经济下跌无法干预——干预能力不足,或者干预失误,比如俄罗斯政府,它确实没有足够实力去干预经济。
中国目前不存在造成硬着陆的这两种条件。到目前为止,经济也没有出现严重问题。虽然已经连续下行五年了,但降速是平稳的,逐渐减弱的。“中国政府既具有对经济调控的实力,到目前也没有出现重大失误。之所以没有出台较强的刺激政策,主要是为了尽快完成转型,必要时还是有能力控制的。因此,我认为中国经济不会出现硬着陆。”
同样,对于有人对“中国未来数年的经济增长率会下降到4%”的担忧,海闻也表达了乐观的预期。“我认为近几年不可能下降到4%。这种预测只是一种统计预测,也就是根据前面几年的数据来推算未来。比如,连续几年同比下降了1%,统计就预测下个年度也下降1%。但是,经济发展从来不是线性的。这种预测只能作为一个参考。”他进一步解释到,实际上,影响经济增速的因素非常多。除了经济规律本身,还有政治因素、社会因素、国际因素等。同样面临经济下滑,短期内经济增长的速度,将部分地取决于政府的目标。如果经济下行影响到了社会稳定,那么政府一定会出台更强烈的刺激政策。如果经济下行的状况还能忍受,政府可能会继续强调改革和转型。
“我认为,目前中国经济已经处于这次周期的低谷或低谷区间了,也就是说中国经济不会再继续大幅下行了。最迟明年应该可以复苏,可能会回到7%以上。”
可以肯定的是,至少5年之内,中国经济增速不会跌到4%。但是5年以后或者10年之后,中国经济总量很大了,起飞基本完成了,经济也很成熟的时期,GDP增速降到4%是有可能的,美国等发达国家现在的增速都达不到4%。
中国新经济增长点在于服务业
从大趋势上看,一个国家最快、最长的经济增长周期就是经济起飞阶段。经济起飞,是一个国家在整个历史中最重要的一个经济增长周期,像人体发育中的青春期一样。所以在青春期还没有结束的时候,经济增长基本动力就仍然存在,经济起飞阶段的主要动力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基于此,海闻认为中国新经济增长点在于服务业的发展。
第一,“工业化”。经济起飞首先靠的是制造业的发展,从低端到高端,然后服务业发展,直到服务业占到了经济的70%左右,产业结构就基本“发育”完成了。
经济结构是与个人消费结构相匹配的。随着收入的增长,人们用于物质消费的比重逐渐下降。在发达国家,用在食品和制造品方面的,会占到百分之二三十,剩下的则都是文化、艺术、教育、体育、医疗、健康、居住、休闲、法律等方面的消费。我国目前的产业结构还并没有完全发展成熟,服务业的比重仍然较低。作为消费者,我们现在仍然缺乏医疗、教育、文化、法律等方面的服务。同时,我国的制造业也在进一步地改良和提升。这些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仍然会产生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第二,“城镇化”。工业化过程中,大批的农民进城务工并在城镇安家落户,这一过程中的基础设施建设、住房建设以及城镇新居民带来的消費,都会拉动经济增长。同时,城镇化过程当中,又会使农业从目前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农业劳动生产率也会提高。中国的城镇化还远未结束,所以起飞阶段的经济增长动力仍在。
而相对于有些人认为必须维持制造业繁荣才能维系经济增长,海闻表示“不太同意这个观点”。他谈到:“恰恰相反,我认为制造业的转型提升和再发展需要依靠服务业。亚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成功地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服务业的发展。”
首先是发展教育。同时,服务业的发展可以促进社会对制造业发展的需求。比如,作为服务业的医疗行业发展了,才会对医疗器械的制造、药品的研发和生产等有更多的需求。另外,产品的提升,即制造业的附加值很多来自于服务业,设计、营销、包装等。一件衣服,制造环节属于制造业,它本身非常简单,但要把它做成品牌,就是服务业在起作用了。
总的来说,从推动力和需求两方面,服务业都可以带动制造业的发展。现在到了一个服务业增长速度比较快速的时期,我国在这方面仍然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因此,如果能够加快改革开放,服务业每年增长超过8%是没有问题的。
供给侧改革与稳增长不矛盾
中国目前既有反周期的问题,又有调结构的问题,因此进行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但是,在“稳增长”的思路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会不会受到影响?刺激政策与供给侧改革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对此,海闻给出的见解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该理解为调整供给的相关改革,供给侧改革不仅仅是消除过剩产能,增加有效供给、降低企业成本等都属于供给侧方面的改革。削减一些低端制造业的过剩产能是必要的,但同时还得增加服务业方面和高端制造业的产能。”
在海闻看来,供给侧调整和短期经济增长的目标,有时是需要权衡的。比如,在去产能中,要不要允许中小企业破产?企业大量破产后工人就业怎么办?所以有时这两个目标需要兼顾。但“稳增长”和“供给侧改革”这并不是相互矛盾的两个政策。供给侧改革不光是去产能,应该还包括降成本和增加产能,这些方面也起到推动增长的作用。
近年来,造成经济周期性衰退的原因,既有总需求不足,也有总供给不足,而总供给不足的原因之一是企业成本太高。上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造成企业成本大大提高,宏观经济出现了“滞胀”。所以上世纪80年代美国政府就采用供给学派的政策,进行减税,增加有效供给,促进了经济增长。
另外,中国经济目前也存在结构问题,这是微观问题。供给侧改革要对某些产业,其中很多是国家控制的企业,使用具体政策进行调整。比如产能过剩的,想办法关停并转;而产能不足的产业,要进行改革开放。
所以,供给侧改革既有微观的产业调整,又有宏观的刺激作用,它与稳增长其实并不矛盾。
责任编辑 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