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洁
文化是民族文明的具体表现。不同的民族在形成条件,历史进程及宗教信仰方面的区别,导致了各民族在文化方面也是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性的存在严重的影响了不同民族的交流,也为全球化的进程埋下了隐患。因此,充分了解各民族之间在文化方面的差异,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和谐往来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将结合曹禺的《雷雨》及尤金.奥尼尔的《悲悼》就中美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展开讨论。促进中美之间文化的相互交流。
中美两国都是地区的大国,在世界舞台上举足轻重。但是,由于历史及社会制度方面的原因,两国之间存在的诸多的摩擦,严重的影响了世界的和平及全球经济的发展。因此,借助对曹禺的《雷雨》及尤金.奥尼尔的《悲悼》作品的分析,充分了解两国在文化领域的差异性,促进两国在求同存异基础和谐相处有着深远的意义。
一、以《雷雨》和《悲悼》分析中美文化差异的原因
《雷雨》是我国著名戏曲家曹禺创作的,是以家族为背景阐述人性及生活理念的伟大作品。《悲悼》则是美国著名作家尤金.奥尼尔的创作的,展现了美国人们的生活及人生观、世界观。在对比中美文化的差异的过程中,之所以选择这两部作品是有一定原因的。
1.内容方面相近
《雷雨》和《悲悼》两部作品虽然在创作的时间,历史背景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但是在内容方面还是有一定可比性的,这也是选择《雷雨》和《悲悼》作为中美文化差异性比较切入点的重要原因。《雷雨》是以周朴园一家的生活为背景的,通过家族成员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反应了当时中国社会新兴资产阶级的堕落。作为罪恶之源的周朴园,先是和侍萍育有二子,然后始乱终弃,带着长子离开侍萍,繁漪是其继妻,但是又和周朴园的长子有染,而其长子还喜欢侍萍的女儿四凤,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所有的丑恶都被揭穿,导致众多的家庭成员死亡。《悲悼》与此类似,也是和家庭矛盾冲突有关,故事以情杀为线索,结果是莱维尼亚独自承担了家族的罪孽。在戏曲的内容方面有可比性,是选择《雷雨》和《悲悼》作为分析中美文化差异的切入点的依据,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促进对于中美文化差异性的认知。
2.在作品成因方面有可比性
曹禺和尤金.奥尼尔都有着相似的家庭背景,家庭生活都很不幸福。奥尼尔在小时候就随着父亲在全国漂泊,饱尝了人世间的人情冷暖。由此造成了其在精神方面的苦闷和内心的挣扎。曹禺也有着类似的经历,母亲早逝,又逢中国军阀混战,生活的艰辛可见一斑。生活的不如意与当时社会环境相结合,伟大的作品由此诞生。因此,《雷雨》和《悲悼》都是对当时社会社会的真实反映,从一个侧面真实的再现了那个时代的生活场景,为人们了解中美不同文化的实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从《雷雨》和《悲悼》表现的人生价值,反应中美文化差异
文化的差异是和民族的性格有着紧密的联系的。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民族性格方面以含蓄为主,相信“宿命论”,认为人生的一切都是命运的安排,人只能在命运的安排下走完一生,不能够出现差池,如侍萍回答周朴园的问话时悲愤地说!:“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并且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因果轮回,报应不爽。因此中国人在处理矛盾的过程中是以隐忍为主要的表现形式,很少表现出反抗精神。例如:在《雷雨》中,面对始乱终弃周朴园,作为受害者的侍萍,不是采取激烈反抗形式报复周朴园,而是一味的退步、忍让。即使是在了解到周家的淫秽、乱伦之后,面对四凤的不幸,还是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其经典的台词也是感叹命运的无偿。侍萍的人生态度其实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具体反映。由于中华民族有着五千的文明传承,并且是以农耕作为生存的手段的,在和大自然的斗争的过程中,深刻的体会了大自然的不可抗拒力量,由此也产生了对于大自然力量的崇拜,即命运的崇拜。在中国人的观念中,命运是大自然的代表,是不可抗拒的,人只能够生活命运的阴影之下。如果在生活中遇到了好的事情,那是命运对人类的恩赐,应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承受。如果在生活中遇到了坎坷和不如意,那么也是命运对于人类的惩罚,是由于人类的自身罪恶触动了命运,因此降下厄运的。从现代科学的角度分析,中华民族性格中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天人合一理念是有一定的进步意义的,但是,由此也容易产生随遇而安思想,影响人类的进步。
美国人的民族性格和中华民族有着明显的区别。由于美国建国时间比较短,缺乏文化的沉淀,因此在性格方面以直率为主,在处理矛盾的过程中,更加强到个人英雄主义和暴力手段,即所谓快意恩仇。这是和美国国家的形成有着紧密的关系的。美洲大陆原本是荒凉、孤独的大陆,是英国的囚犯流放地。因此,美国在文化的形成过程中,深受英国的影响,民主,自由是其文化代表性的内涵。同时,美国在建国的过程中,饱尝了征服自然的艰辛,对大自然也充满了敬畏。但是和中华民族臣服于命运不同,美国人更加注重抗争在征服自然过程中作用。即依靠宗教的力量,增强自己的信心。在奥尼尔的《悲悼》中,对此有着深刻的描述。克里斯丁虽然也是教徒,但是和孟南却有着根本性的区别,孟南由于收到清教观念的影响,已经变得冷漠、呆板、缺少生活的情趣,而克里斯丁却是内心充满的激情。这为矛盾的产生埋下了深深的隐患。同时莱维尼亚对母亲的报复,也是宗教行为的一种体现,他们都是按照自己理解的教义展开自己的行动,从而导致悲剧无可避免的发生了。
借助《雷雨》和《悲悼》在宗教信仰,人生价值等方面解读,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加深对于中美文化差异性的认知,促进中美之间在文化领域的相互了解,为解决彼此间产生的矛盾,提供一种全新途径。实现中美之间的和谐相处。
三、从两剧的情感表达比较中美文化差异
情感的表达在家庭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家庭成员之间沟通的基础,能够促进家庭内部矛盾的解决,是维持家庭生活稳定的重要因素。中美两国在情感的表达方面是有着明显的区别的。中国人在家庭生活中表白情感的方式以含蓄为主,尤其是经历了宋朝朱熹等推动,理性在家庭情感表达过程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即所谓“灭人欲”。强调家庭生活中伦理关系,贯彻“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理念,男子在家庭生活占有主体地位,是家庭组织的核心,所有的家庭关系都是围绕着男主人展开的。例如,在《雷雨》中,周朴园是周家的核心,所有的家庭关系都是围绕周朴园展开的。当然,这种家庭结构也为周家悲剧的结局创造了条件。随着周朴园的堕落,周家也必然难逃崩溃的命运。
中国人的大男子主义是和其生产关系有着紧密的联系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中华民族是以农耕为主,男子由于体力等方面的因素,在生产关系中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以男性为主导的社会组织形式。同样,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也有一定的反作用。例如,儒家思想的产生就为男性社会的形成实现了理论方面的准备,凡此种种,都在《雷雨》中有深刻的表现,剧中三位女性四凤、繁漪、侍萍都是围绕着男主人公展开活动的,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中华文化的特征。
美国的情感表达有着和中国人明显的区别。直率、坦诚是其表达感情的常用方式,这是和西方提倡的男女平等有着紧密的联系。和中国人的男尊女卑不同,美国的女性可能是诱人堕落的夏娃,也可能化身为圣洁无比的玛利亚。对于男性来讲,女性不是附庸,而是充满诱惑的同类。在《悲悼》中,莱维尼亚和克里斯丁都具体夏娃的特质,不仅生命力旺盛,并且有着直率的欲求。在迷惑孟南、奥林的同时,也没有迷失自我。在这场情感的纠葛中,女性一直是处于主导的地位。男性则需要向克里斯丁和莱维尼亚寻找感情的慰藉。以便内心的冲突和难以满足的欲望得以发泄。
通过对《雷雨》和《悲悼》中对于感情纠葛的处理,很容易发现中美文化中男性和女性在情感中地位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在中国,女性是男性附庸,在感情方面处于从属的地位,在美国,男性和女性是平等的,在感情方面是以女性为主。借此,人们也可以在中美交流过程中了解彼此的禁忌和惯例,为彼此交流顺利的进行创作条件。
四、总结
总之,文化作为上层建筑是和经济基础有着紧密的联系的,同时和民族性格、情感的表达方式也有一定的关系。借助对曹禺的《雷雨》及尤金.奥尼尔的《悲悼》作品的分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中美在文化领域的差异,深刻体会不同民族在处理矛盾的过程中的观念,为中美两国在交流的过程中求同存异奠定坚实的基础,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世界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荒芜译.奥尼尔.奥尼尔戏剧选[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3.
[2]焦尚志.金线和衣裳[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2.
[3]马俊山.历史的突进与回旋[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12.
[4]张葆辛.曹禺谈创作.禺论戏剧[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