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君如
“党史姓党”是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于党史工作和党史学科根本政治属性最精辟的概括。
党史作为一门学科,毫无疑问,具有科学的基本属性,但是,党史学科同社会学中许多学科一样,既有科学性,又有意识形态性。党史学科的科学性,集中体现在“实事求是”上;党史学科的意识形态性,集中体现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上。不同政治立场或持有不同政治观点的人,在研究中国共产党历史的时候肯定有不同的意识形态倾向。且不说有些敌视中国共产党的人会以“科学”“真相”的名义编造假史料、有意丑化、妖魔化中国共产党,即使对同一则史料都会有不同的解读。开展党史研究和党史学科建设,不能回避党史学科的这一特点,应该旗帜鲜明地“亮旗”、理直气壮地“亮剑”,在强调党史学科科学性的同时坚持党史学科的党性原则。事实上在党史研究和学科建设中,研究对象、任务、方法都决定了它是科学性和党性相统一的学科。“党史姓党”是其根本的政治属性。
在坚持“党史姓党”原则的同时,要处理好党性与科学性的关系。习近平指出:“党史研究是一门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从中国共产党的活动揭示当代中国社会运动规律的科学,要坚持党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党史研究工作者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宣传纪律和充分发挥个人创造性的统一。”党性与科学性的关系,从认识论上就是价值判断与事实判断的关系。事实判断是价值判断的基础,价值判断不能离开事实判断;同时,价值判断会影响事实判断,离开价值判断的事实判断在实际生活中几乎是不可能的。党史是科学,首先要坚持科学性。同时要认识到,科学性和党性是内在的统一,对于我们共产党人,“实事求是”既是科学性的本质特点,也是党性的基本要求。科学性与党性不能割裂和对立,在党史研究、学科建设和党史宣传中,要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正确的政治立场、正确的政治方向,要讲党性。
在坚持“党史姓党”原则的同时,要处理好党性与历史人物科学评价的关系。习近平说:“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不能离开对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不能忽略历史的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关系。”在研究历史人物的时候,尤其在对历史人物的历史地位、功过是非作出科学评价的时候,不仅要做事实判断,还要做价值判断。评价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必须把历史人物放到他们活动的历史条件下去评价,放到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去评价。
在坚持“党史姓党”原则的同时,要处理好党性与历史事件、历史时期科学评价的关系。历史研究也好、党史研究也好,收集史料、整理史料是基本功,梳理历史脉络并对历史进程中各个历史时期及其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重要人物作出正确评价是关键。历史人物的评价要坚持党性原则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历史时期及其重大历史事件的评价也要坚持党性原则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这样的研究和评价才是客观的、历史的、辩证的。既坚持了党性原则,又坚持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作者是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中国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