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敏
工作其实是一种心态。你如果认定这班孩子是无可救药的,那你肯定不会用心去“救”他们。如果你认为他们都是可爱的,那你绝对有办法改变他们。
由于工作的变动, 我与六(3)班的师生之谊就此开始。我事先已经知道这个班整体情况不妙,不做作业的学生较多,于是我先赠送给全班学生一个权利:一学期允许三次不写作业。三次之外,概不赦免。此时,好多学生面露喜色。
立竿见影的,第一次作业就有十个左右没交。我问他们:你们是否在动用你们第一次不写作业的权利?一个学生认真地回答:“是的,这是第一次。期中考试完我再用一次,寒假我使用第三次权利。”班里哄堂大笑,我也乐了,连连表示赞同,其他学生心里一下子释然了。
我心里暗笑:这些孩子呀,忙不迭地要把“便宜”先捞到手。我知道,一些孩子会很快把自己的特权使用掉,而大部分有良好习惯的学生则会一直坚持不用,只待有特殊情况才行使这个权利。
果然如我所料,那些学习习惯好的学生根本忘记了这件事,而那些不爱完成作业的学生则接连用完三次特权,仍然不能完成作业。在这种情况下,我再要求他们补做作业,他们就无话可说,会乖乖地主动留下补做作业,并等待家长来接。接下来作业的情况好转了许多。
班里有一个很不好的习惯,课堂上教师一开讲,就像按动了一个语音开关,霎时间下面一片私语声。科任教师几次向我抱怨。我跟学生讲道理,但总不见效。后来,我改变“战术”,他们开讲,我就不讲。但他们视而不见,只顾自己聊个痛快。我不由得想“河东狮吼”,但转念一想,我强压火气,走出教室。学生发现老师不见了,惊了一下,停下了说话。返身走进教室,他们都呆呆地看着我,不知我要干什么。我顺势讲了一个故事,变着法儿把他们批评了一顿。他们貌似理解了,但我知道,一次教育是不可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不能太急了,否则他们有了逆反心理,教育就会更加困难。
有句话说:三分教诲,七分等待。教育如同教孩子走路,尝试是必要的,等待更是必然的一个过程。我应该把对学生的理解、关爱、信任、成全在具体的教育工作中体现出来。所以,我静心地思考自己应该怎么做,等待着转机的出现。
机会终于来了。我要去上海学习一个星期。出发之前,我告诉学生,我将离开他们一周。但我希望这一周大家表现会好些,会让科任教师对他们满意些,卫生方面也自觉些。如果科任满意,我将会为他们感到骄傲,因而会给他们带来一个小惊喜。
上海归来,学生欢呼着跟随我奔回教室。我得意地告诉他们,我有一份礼物要送给大家。学生们喜形于色地从我手里领回了各式各样的世博会吉祥物——小海宝,但有几个学生却迟疑地不敢走上前来,我大声喊着他们的名字,他们终于羞涩地上台了,我笑着说:“虽然你们有点惭愧,但我想你们马上就会让我知道你们是有资格接受这份礼物的。”
具体的教育是很微妙的。实际上,哪怕是屡教不改的孩子,都有自尊心,都有他的软肋,都有他的需求,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更多的关注,也需要我们用更好的方式来点拨他。
在我的耐心期待中,半学期过去,我班的孩子慢慢变了。变得能够静下心来,中午写字教室里鸦雀无声。上课时,如果有人控制不住自己,立马会有学生提醒他。他们会自主管理了,我心里暗喜。班里居然拿了一次流动红旗,这可是我意想不到的。
恰逢运动会,我又一次外出。我细心地安排好了班级工作。但这次不一样,学校的运动会正轰轰烈烈地进行,参赛队员的管理、集体项目的负责……我隐隐地有点不安,私下里对年级主任千叮咛万嘱咐,要她多关注学生动向,如有不妥立即进行干预。她爽快地答应了。
两天过去,在归途中,我收到年级主任发给我的喜讯:运动会上,我们班的集体项目两人三足接力赛力挫群雄,英勇夺冠,另有多个学生获单项奖,最终荣获团体总分第一名!不知怎的,我一下子热泪盈眶。后来,大队辅导员告诉我,我班的通讯报道小组也是全校投稿最多的一个组。而且,这一周,我们班又拿到了一次流动红旗!
看吧,孩子在慢慢成长!如果我们能够把教育孩子的节奏放缓一些,多给他们一些时间,多给他们一些信任,你就会更多地看到他们的转变。就如同迟开的花儿,虽然迟了一些,但他们仍能为春天渲染出无尽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