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京西太平鼓课程 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6-05-14 10:08何云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京西校本动作

何云

京西太平鼓是流传于京西一带的太平鼓,它的独特之处在于边打边舞、鼓舞结合,舞离不开鼓点,鼓点又随舞而变化,鼓和舞有机配合。为了使学生爱好与学校教育相互衔接,同时促使京西太平鼓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传承下去,北京市石景山区北辛安小学成立了京西太平鼓社团,并于2013年5月正式成为京西太平鼓教育实践培训基地,逐渐将京西太平鼓作为一门校本课程进行开发与实施。

1.京西太平鼓校本教材的形成

我们通过多种渠道开发太平鼓课程的教材。比如,在大量搜集京西太平鼓材料的基础上,整理出相对全面的关于太平鼓文化历史的背景资料;通过对太平鼓传承人进行访谈,以“鼓面背后的文化”为主题,挖掘每一套传统动作名称背后所蕴含的文化背景;邀请京西太平鼓传承人到校表演京西太平鼓,用音像资料的方式记录下来;聘请校外民族舞培训机构中精通太平鼓舞和其他民族舞的教师到校任教,和学校教师一起开展鼓舞创编,开发成京西太平鼓现代舞蹈,等等。

目前,我们已经初步开发了两套京西太平鼓教材,一套是京西太平鼓传统鼓舞校本教材,主要内容是太平鼓传承保护、太平鼓文化知识、太平鼓制作、太平鼓基本动作、太平鼓动作组合等;一套是京西太平鼓现代鼓舞创编教材,内容主要是京西太平鼓现代鼓舞的创编,包括背景音乐,基本动作,创编动作的方法、原则、案例等。

2.京西太平鼓校本课程的实施

在课程师资方面,校内教师与校外教师相结合。学校有专职的京西太平鼓教师,负责各个年级、各个班级学生日常音乐课中的京西太平鼓学习内容。同时,聘请校外民族舞培训机构教师对京西太平鼓社团学生进行教学和辅导。此外,还聘请社区内的京西太平鼓代表性传承人和艺人课外辅导社团学生鼓舞动作技能、讲授文化知识等。

在课程类型方面,选修与必修相结合。将太平鼓基础知识、基本动作和传统花样动作列为必修课程内容,将太平鼓与写作、音乐、美术、体育的融合课程,京西太平鼓的制作,京西太平鼓现代舞蹈创编列为选修课程内容。

在课程实施途径方面,主要有四种途径:京西太平鼓课堂教学、京西太平鼓社团活动和练习、京西太平鼓广播操、京西太平鼓学科渗透。

在课程实施过程方面,采取京西太平鼓六环节教学模式:情境创设——课堂开始时,播放某段乡村生活、劳动场景,学生讨论其中体现出的乐趣、情感等,并讨论和尝试可以通过哪些动作对其加以表现;教师呈现——教师通过视频或自身动作呈现这段生活场景的鼓舞动作、套路;整体模仿——学生根据情景和教师呈现,自己尝试动作,整体感知和模仿动作;精细学习——教师带领学生精细学习这一动作套路的每个动作,要求动作到位;动作连贯化——学生通过反复练习,能够连贯进行鼓舞表演;鼓舞创编——在基本动作和套路基础上,学生发挥自身想象力和创造力,创编太平鼓鼓舞动作和表演。

3.京西太平鼓校本课程的评价

对于京西太平鼓校本课程实施状况的评价,我们主要基于课程目标具体展开,既有过程性的即时评价,也有课堂结束时的总体表现评价。在知识方面,以“知识”为考察内容;在技能方面,以“动作”和“节奏”为考察内容;在情感方面,以“表情”和“互动”为考察内容;在态度和价值观方面,以“专注”和“坚持”为考察内容。

我们采取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的方式,由于京西太平鼓属于合作性表演舞蹈,因而,主要方式为生生互评,即让成为伙伴或搭档的两个学生之间评价,为搭档评价。

学校对京西太平鼓校本课程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与实践尝试,力图以此为例探索与开拓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校教育传承的路径,后续我们将聚焦非遗传承的研究。

本文为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立项校本研究专项课题“开发京西太平鼓校本课程,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校教育传承的研究”(课题编号:BGB1520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编辑 付江泓

猜你喜欢
京西校本动作
北京京西古道改造将使用大量天然石材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动作描写要具体
杜振东:京西稻守护人
京西稻:皇城根的一把米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八方辐辏秀京西——世界最大生态城将在北京门头沟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