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飞
摘要: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教学,而高校人才质量培养的高低则是高校生命线。伴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要,高校也应该不断的改变教学方法,以便适应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然而,高校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将对高校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试图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期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高校教学改革;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3-0203-02
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教学,而高校人才质量培养的高低则是高校生命线。伴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要,高校也应该不断的改变教学方法,以便适应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实践领域就频繁不断地进行着改革,凡是说到教学和教学质量,必然会提到教学改革。从某种程度上说,教学改革已经成为学校教学的一项日常工作了。经过这么多年的教学改革,高校在教学中的确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高校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1995年以来,我国高校不断提高招生比例,高校学生人数不断增加,但是学生的总体质量与精英化教育阶段相比有所下降,增加的生源给教学质量的提高增加了难度[1]。学生数量增加后,多数高校将有限人力和物力用在了扩建学校和加强硬件及基础设施这些能够看得到的建设上,这在很大程度上可能减少对学生质量、师资队伍、专业及课程设置的关注,从而使得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教育教学的质量不断下降。目前,我国高校已基本上从原来不断增加规模和基础建设投入逐步回归到走内涵式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正确轨道上来。近年来,不断快读发展的高校教育规模和质量,为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发展以及高等教育自身的改革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然而,高校在教学中仍然存在这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教学理念滞后,严重影响教学改革步伐
传统意义上的教学理念认为,教学的任务就是完成认识,学习的过程就是将任务不断的从外部输入的一个过程;老师和学生对知识的看法都是比较陈旧和偏于狭隘的,老师一般处于权威,而学生往往受到压迫,老师与学生难以平等对话;老师不能真正理解“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理念,或者说老师在教学中没有贯彻这种教学理念;老师在教学中占绝对的权威,绝对的支配了教学的整个过程,学生只能跟着老师的思维学习,况且学生又缺乏对书本和老师的怀疑和批判态度。因此,在这种教育理念的支配下,高校毕业生就必然成为刚毕业就生也的群体。高校传统的教学理念已经严重滞后,并对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步伐产生严重影响,不能与现代教学改革的步伐相适应。
(二)教学内容陈旧,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由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等原因,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与以往有了非常大的不同,但是,目前许多高校的学科结构和专业设置还普遍存在着不合理,而这些却成为制约学科发展的重要障碍,这些老学科的教学内容对于一些老师来说非常熟悉了。有的教材、教案已经用了好多年而没有更新了,教师在教学中自觉不自觉就会依照自己的习惯以及自身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教学。加之目前对高校教师来说最重要的职称评定问题往往是以教师科研成果的多少来衡量的,这就导致教师教学的创新和潜能受到了限制,教学内容的改革更加无法融入新的内容。新的内容无法融入到教师教学中,这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从而使得高校培养出的人才不能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三)单一和使用不当的教学方法,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完成各种学习任务有着直接的影响,对教学质量的高低影响显著。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老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如何学习有着很大影响。一项关于课堂教与学的个案观察报告显示:单一僵化的教学方法会对沟通和互动产生影响,从而造成低水平的教与学,造成在课堂上学生参与程度较低,学习积极性不高。尽管现在许多高校投入许多现代化设备,并通过新的科学技术手段建立语音、多媒体等所谓的现代化教室,通过幻灯投影、电脑录像等多媒体教学手段来丰富老师以往“黑板+粉笔”这种单一的教学手段,从而使教学的生动性、主观性更强。然而,假如老师在教学活动中不能正确使用这一教学手段,就会对教学效果产生更加不利的影响。此外,在这一教学手段应用中,一些老师却只是把原本是要写到黑板上的知识搬到了电脑上来,而没有发挥电脑正真意义上生动形象、绘声绘色的功能;而另外一些老师则是只关注电脑上的PPT,而不能与学生很好的互动和交流。单一和运用不当的教学方法使得教学质量难以提高。从而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二、高校教学改革的路径
从上面所做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到,高校教学改革将是一个长期和艰巨的过程。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又该如何去做那,笔者有以下几点意见和建议:
(一)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树立全新的知识观和教学观
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需要先进的教育理念,而教育教学改革的成败则需要理念的根本转变,理念在教学改革中极为重要。然而,目前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已经严重阻碍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因此,首先需要我们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和知识观。使得新型的教学观和知识观成为高等教育体系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流文化[3]。
1、知识观由传统的静态转向动态
传统的知识观认为,知识是静态反映客观真理的,知识是既定的结论,只能被动接受,学习者缺乏对知识的个性理解和参与。而全新的知识观则认为,知识是通过学习者自身的探索和学习而形成的具有个性化特征的知识,它蕴含着学习者自身的文化底蕴、投入的精力以及品味,在这个过程中,任何学习者都能与知识进行开放平等的对话,他强调学习者的创新性、参与性和独特性。
2、注入式教学观向探究式的教学观转变
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学是一个不断进行知识传授的过程。教育者通过讲授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传输给受教育者,从而不断增加受教育者的知识量。而全新的教学观则认为,这种“注入式”的教学方法会对受教育者的创造力产生阻碍,影响受教育实现全面的“人性解放”。因此,教育者需要引导受教育者在无意识的状况下或者是自觉的接受知识,从而使受教育者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精神,并形成更加健全的人格。全新的教学观认为,课堂是学生获得技能与知识的平台,教育者需要打破在课堂上以“我”为中心的格局,通过探究和启发传授知识,使受教育者能够自主学习或者合作讨论,从而获得知识,甚至创造知识,教育者要发挥受教育者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遵循受教育者自身发展规律,不断鼓励受教育者质疑和突破。
(二)全面深化教学内容改革
教学内容处于教学的根本地位,深化教学内容的改革对新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教材的建设具有滞后性,因此,教育者在教学中要正确整合教材体系与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要树立“传授的是理念,而不仅仅是书本”的观念,要树立“思维第一”的教育教学思想。教育者要更加注重完善和更新不同版本的教材体系,不断对当前发展的前言和热点进行追踪,并通过分析和比较,形成一套既能与课堂教学相适应又能紧跟学科发展趋势的教学内容。此外,教育者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将教学的主要内容与学科前沿发展进行动态的结合,不仅要传授理论基础知识,还要为受教育者揭示学习知识的方法,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发展规律,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同时还要找准学科间的交叉点,不断进行交叉融合,从而使受教育者的知识能够融会贯通;有针对性的进行批判性训练,使受教育者不断提高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用科学方法对受教育者的科学思维进行训练,使其逐步掌握科学方法,进行科学创新和研究,并在创新和研究的过程中真正体验科学家的艰辛和乐趣,进而激发受教育者的科学研究热情。
(三)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育者输出信息,受教育者接收信息为主的“独白式” 教学方法,是围绕“教育者”“教材”“课堂”展开的。而全新的教学方法则要求教育者将原本直接进行面授的教学方法逐步转变为直接面授和远程间接教授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由某一个班级的教学向共性、团队与差异化的教学转变,从以教育者主导教学为主向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合作进行教学,从教育者仅仅是教会受教育者单一的课本知识向挖掘受教育者自主学习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潜力转变。所以,教育者要转变单一的传统教学方法,将教法和学法进行统一,由“重较轻学”逐渐转变为重“学”,并逐渐探索出一套有利于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新型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受教育者学习的自主性和效率[4]。
此外,培养新型人才不能仅仅局限于单一的教学方法,而要遵循认知的规律,调动和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进行设计教学内容和过程。灵活运用如讨论式教学、案例式教学、问题式教学、批判式教学等教学方法真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进行进行教学。
综上所述,高校教学改革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其中需要研究的内容还非常多,因此更需要整个社会予以关注,需要广大专家、学者以及教育者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从而才能使高校教学改革取得更加大的成就。
(作者单位:西藏民族大学)
参考文献:
[1]马廷奇.高校教学评估与深化教学改革[J].江苏高教,2007.3.
[2]康全礼.我国大学本科教学改革障碍的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5.
[3]周光礼,姜嘉乐.研究性学习:本科教学改革的主导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09.20.
[4]王晓东,刘曼丽,赵根壮.教学创新是高校改革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