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兰山区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

2016-05-14 18:40孙然峰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7期
关键词:农业经济制约因素发展现状

孙然峰

摘要 阐述了临沂市兰山区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了制约因素,提出了发展对策,以促进该区农业经济顺利发展。

关键词 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制约因素;对策;山东临沂;兰山区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7-0320-02

临沂市兰山区农业职能部门认真落实上级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不断强化工作措施,全区农业经济呈现良性发展势头,农业现代化水平逐步提高。但也存有小农意识较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后劲不足、农民增收空间不大等制约因素。笔者根据自己多年工作经历,结合兰山区区情和农情实际,通过调查走访,经过认真整理分析和思考后,试图从土地流转、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扶持引导新型农业经营发展主体等3个方面,总结提炼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以期能为破解兰山区农业经济发展关键难题,找准工作着力点提供借鉴。

1 兰山区农业经济发展现状

临沂市兰山区高度重视农业经济发展,通过强化一系列惠农富农措施,各项农业经济指标呈现稳定增长的良好态势。2015年,全区粮食总产量达到17.72万t,全区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44家,审核备案农民合作社288家,累计提升改造优质农产品基地1.77万hm2,建设优质农产品产业园区46处,其中建成国家级蔬菜标准园和大桃标准园1个,注册农产品商标32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商标3个,发展“三品”认定基地21处63个品种,全区特色优势农产品规模标准化和品牌化“三化”率达到60%[1-2]。

2 制约因素

2.1 农业生产成本偏高

小家小户单独耕种模式仍占主流,机械化连片耕作还未全面推开,导致人工、流通、管理等农业生产要素成本居高不下,农业比较效益和竞争力偏低。

2.2 农民小农意识较重

只是满足局限于能解决温饱,安于现状,不愿改革,不能跳出农业看农业,对于大农业和上级富农引导政策理解不深、把握不准、配合不畅。

2.3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后劲不足

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真正拥有规模的少;农业发展大众化的多,新颖独特发展的少,总体上呈现数量很大,特色不明的态势,导致发展后劲与潜力不足,带动示范农民致富的影响力偏小。

2.4 “谁来种地”的难题仍待破解

“种粮一年不如打工一月”的观念一时难以打破,切实达成新型职业农民成为光鲜职业的共识还很困难,加强对新型农民工作的培育和认定工作亟须加强[3-4]。

3 发展对策

3.1 正确引导农村土地有序流转

3.1.1 使农民充分认识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的重要性。无论是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降低生产成本,还是提升农业综合效益,都离不开土地规模化经营这个关键点,因此做好农村土地合理流转工作至关重要。当前,兰山区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已经稳定,产权关系进一步明晰,土地确权问题也已基本完成,农民合法权益得到了有效维护。如何保障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正成为加快兰山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需要切实抓紧抓好。

3.1.2 加强舆论宣传导向。新闻媒体设立农村土地流转专题版块推介,和农村赶大集、发放明白纸等传统宣传形式有机结合,力争将宣传覆盖面扩至农民各年龄段群体,让农民深知,有序流转土地是当前兰山区农业向更高水平发展的需要,是提升农业经营规模效益和竞争力的需要,既能增加农民个体收入,又会提高整体收入,是对农业长远发展的负责和担当,以此提高农民流转土地的自愿度。

3.1.3 调动流转工作积极性。各有关部门要正确引导,积极服务,打造土地流转成功案例,采取典型示范、效益吸引的方式,让周围农民都能亲眼看得到,亲身感受到获得感,真正从内心深处乐意自愿进行土地流转,逐步以点带面推动工作的高效落实。兰山区半程镇金锣肉制品有限公司流转了南庄村一部分土地,每年21 000元/hm2,流转土地农民可介绍就近到公司上班。走访的村民们都非常满意,一村民告诉笔者,流转费基本和口粮收入抵平,夫妻二人还可以不必在农忙时节挂念农活,腾出时间安心务工,每年净收入逾6万元。基于此,该地的流转工作非常顺畅。因此,因地制宜发展二三产业,让流转农民有事可干,畅通就业渠道,优先安置和服务土地流转农户是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3.2 在新型职业农业经营主体规模上狠下功夫

3.2.1 抓数量和质量的同步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发展现代农业的生力军和引导力量,规模和特色是当地农业经济发展的风向标。目前,兰山区发展潜力亟待挖掘。要通过政策扶持引导,摒弃“单打独斗”的一家一户模式,向抱团联合发展转变,将兰山区目前尚未加入合作社的农民、部分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主吸引到合作社中来,不断扩大农业合作社规模;同时引导同类合作社组建联合社,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畅通销售渠道,保证农民收入,打开共创共富的新局面。兰山区李官镇清春蔬菜农民合作社建有科研、推广田间工作室,实施蔬菜标准化示范园建设,规模已发展133.33 hm2,重组周边小合作社5个,吸引附近村庄社员2 000余户,社员蔬菜呈现适销对路供不应求态势。下一步,要坚决将这一重组周边合作社的成功模式做法推展开来,在全区至少建立20家具有一定规模的合作社。

3.2.2 抓规范。兰山区有关部门要联合制定切实可行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奖惩激励考核机制,通过严格制度,上下联动,积极引导组织一批、严格要求规范一批、坚持标准提升一批、分清主体转化一批,大力推进农业经营主体健康发展。同时,强化业务培训指导,创造发展条件,提高发展效益。

3.2.3 抓延伸。新型经营主体不能仅局限于单纯的粗放式生产经营,要通过农业产加销紧密衔接,延长产业链条,将整个相关终端产品都做起来,提高竞争力和比较效益。要大力推广兰山区半程镇金锣肉制品有限公司集肉制品生产、休闲度假旅游业于一身和汪沟镇千木海棠园集苗木销售、海棠茶海棠煎饼加工于一体的成功做法,不断提升全区农业产业效益。

3.2.4 抓特色。各新型经营主体要因地制宜抓亮点,切忌搞一窝蜂式跟风发展,真正在全区形成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特色鲜明的良性农业产业发展格局。兰山区要巩固传统种植优势,打造北部乡镇发展果树、西部乡镇发展粮食经济作物、东部和南部乡镇进行大棚蔬菜生产的主导产业版块,同时大力发展能将优势资源特色挖掘出来、包装起来、集散出去的农业市场主体,真正以特色赢得效益。

3.3 在培训新型职业农民专业技能上巧做文章

3.3.1 遴选好培养对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解决“谁来种地”难题的重要环节。要确保培训成效,必须明确选好培育对象,重点是以农业为职业、具有一定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且达到一定水平的现代农业从业者,主要包括生产经营性、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3种类型。因此,在遴选时要全面考核,准确把关,将真正从事农业生产、迫切需要素质提升综合素质和技能、有担当意愿成为农业发展带头人的优先挑选出来接受教育。

3.3.2 抓好教育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具有的高素质这一鲜明特征,决定着未来农业发展的质量。因此,培训工作紧靠短期的一事一训不能奏效,必须进行全面系统的教育。具体到兰山区,就是要充分用好农经培训站和农广校等培训阵地,加强对农村财经、农民技能等知识的教育。切实按照“教育先行、培训常在”的理念,大力构建经常性短期技术培训、系统农业培训和农民职业教育互相补充的教育培训层次,兼顾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并重,加快建立留地务农农民教育培训、农业后继者培养和认定后新型职业农民经常性培训的配套制度。

3.3.3 加强政策扶持。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目标是培养稳定、高效、可持续的农业从业生力军,实现未来有人务农、能人务农、职业务农。要达到这一目标,就需要实行政策扶持,建立健全培养人才、激励人才、留住人才的良性机制,全方位发挥扶持政策。全区农业和有关部门要在各自范围内充分挖掘潜力,最大程度地支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一是强化教育政策。积极争取上级免学费或少收费培训政策,力争对获证农民建立免费继续教育制度,定期免费开展经营管理和农技知识培训。二是因地制宜地出台产业扶持政策。结合兰山区实际,在土地流转、农业补贴、金融信贷、农业保险、农业项目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倾斜力度,确保让种地农民能得到实惠。三是积极设立保障扶持政策。解决在职员工发展的后顾之忧,包括社会保障、社会地位、就业保障和服务保障等[4],真正让职业农民成为一项光鲜职业。

4 参考文献

[1] 张同建,李书锋.试论中国农业经济模式的嬗变[J].特区经济,2011(1):181-182.

[2] 张立巍.当代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及创新初探[J].商场现代化,2005 (7):35.

[3] 雷兴长.中国农业经济国际化的主要因素[J].甘肃社会科学,2002(2):65-66.

[4] 王留标.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需从五方面着力[J].中国农村工作通讯,2016(2):53-55.

猜你喜欢
农业经济制约因素发展现状
依靠科技创新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研究
论城市社区体育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发展制约因素的探讨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