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治红
摘 要 近年来,长春市采取标准化实验室建设、科学化管理、规范化使用、全员化教育的举措,为构建中小学教学安全防护体系提供了参考经验。
关键词 实验教学;校园安全;中小学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7-0158-02
校园安全是社会关注的重点和焦点。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教育教学场所,中小学实验室集中配备了各种仪器设备和大量的药品,因此发现和解决实验室中的安全隐患已成为教育部门和学校的重要职责和任务。近年来,长春市坚持标准化实验室建设、科学化管理、规范化使用、全员化教育的举措,为全市1535所中小学75万师生有效构建起实验教学安全防护体系。
1 把握建设源头,夯实安全防护的基础
按照《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加强学校实验室建设,保证实践教学的有效安全空间 近年来,长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将其纳入幸福长春建设行动计划、政府工作报告、市绩效考核中去。全市中小学校依据教育部《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和省定办学标准积极新建、改扩建实验室,确保每校都建有足够面积与室数的标准化实验室。同时,通过检查监督积极促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严格贯彻就近入学原则,办学规模与班额得到有效严控,小学、初中、高中班额控制在45人、50人、56人以内,确保了生均实验室面积小学不低于1.58平方米,中学不低于1.80平方米。此外,实验室内专业的理化板实验台生均有效操作面积高于0.3平方米,前后排距不低于0.60米。应该说,标准化的实验室为广大师生安全开展实验活动提供了充足的空间。
完善水、电、气(排风)、消防等安全基础设施
1)在水的方面,实验室的上下水管道通畅,实验用的龙头水压均控制在安全、合理的范围,避免了化学实验中清洗试管引起喷溅事故发生。
2)在电的方面,做到接头不松动、接地良好、电源线完好、保险丝符合规格;供电到桌的实验室里,讲台旁设置总控设备与漏电保护装置,确保特殊情况或事故发生时,能及时切断电源。学生实验桌上的电源位置靠通道一侧(无水槽)的实验桌侧面,并分桌设置过载保护装置。
3)在排风方面,化学实验室均配备足够的强制排风设备,安装规范,功率合格、噪音达标,适时开启,定时检修,并在讲台一侧安装中控开关控制排风设备的开启与关闭。
4)在消防设施上,针对不同的火灾类型,实验室在明显部位摆放足够的灭火器,并定期检查更新。化学实验室特殊设置消防沙箱(桶)、消防毯。
5)在安全防护用具上,护目镜、防护面罩、洗眼器、急救箱、实验防护屏一应俱全。
严格采购审批验收环节,把好学科仪器设备质量关
1)明确审批流程。从2012年起,长春市教育局和长春市财政局明确了全市中小学教育装备采购流程。15个县(市)区及直属学校采购仪器设备实行上报审批制。拟采仪器设备清单必须详细注明技术参数,有国家标准的按国家标准执行,无国家标准的按行业标准执行。长春市教育装备中心专门组织了50多人的审核专家组,逐项审核。三年来,涉及审核仪器设备总额达6.9亿元。
2)实行三级验收。验收工作坚持实行学校对照清单逐件验收、县级与市级重点抽验的三级验收制。各级验收后都要出具验收意见单。只有完全符合采购技术参数的,采购单位才能向供货方付款。
严格的审批与验收环节有效杜绝了质次产品进入校园,切实保证了广大师生用上放心的仪器设备。
2 规范实验教学安全管理,注重实践操作的过程
以制度促管理的规范化
1)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先”的原则,将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建设纳入“平安校园”安全管理体系,每校确定一名校级领导负责实验室防护及安全管理,明确专人负责各学科实验的安全防护工作,并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切实树立安全重于泰山的责任意识。此外,注重加强对实验教师、实验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专业知识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其安全防范能力与应急处理能力。
2)建章立制,明确细则。根据物理、化学、生物等科学学科的性质和特点,遵循规范化、科学化的原则,制定了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具体化、细则化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等安全管理制度,如《实验教师工作职责》《学生实验守则》《实验室安全防护制度》《化学药品领用管理制度》《实验废弃物处理办法》《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建立健全的制度有力保障了实验教学的规范化。
3)明确重点,特殊防范。针对生物、化学实验室易燃、自燃、腐蚀、有毒药品与试剂较多的特点,逐校统一建立化学药品账册,从购进、入库、领用、使用、处理都必须及时、准确做好记录,做到账物、账账相符。对于丙酮、硫粉、草酸、氯化钡等药品全部放入易燃品柜和剧毒药品柜,实行“双人验收、双人双锁、双人领用”。对个别学校历史遗存的不在装备配备目录范围内的有毒、易燃、强腐蚀化学药品,均已按国家规定交由专门机构销毁处理,避免了潜在的安全隐患。
以评促实验操作的精细化 2006年,长春市制定《初中毕业推荐生综合素质评定实施细则》,将现行初级中学理、化、生学科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分组实验全部纳入中考。重点考查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仪器的选择和组装、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的观察、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处理、实验报告的填写及简单的误差分析等。通过评估制度的实施,既促进学校规范实验操作的步骤,又培养了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3 关爱生命健康,加强实验教学安全教育
全面普及生命安全教育课
1)上好安全教育课。长春市中小学都已将安全生命教育课纳入地方课程,两周一课时。师资采取“专兼职结合”、“一主(班主任)两辅(学校其他人员、社会专业人员)”的办法落实,生命安全教育以中小学生生活为基础,帮助学生树立和强化生命安全意识,尊重和珍爱生命,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自救自护能力。
2)实行实验风险告知与警示。对首次进入实验室的新生,在实验前专门开一节安全教育课。教师要宣读实验室安全守则;提示室内水、电的使用方法和阀门、开关位置;倾倒化学废液容器的位置、玻璃和锐器类废品及化学药品收集箱的位置;出现意外危险时如何应急处理、自我保护的方法等;提示学生事故发生后紧急撤退路线和程序等。每次实验前,实验教师都将实验所用材料、设备和操作中可能发生的意外提前告知学生,以引起学生的重视。在实验过程中,实验教师注意加强指导监督。
多途径将实验安全防护教育渗透到教学活动中 各中小学校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实验资源及实验课、活动课、班会等,通过实验事故案例分析、课题或知识竞赛、模拟演练、故事讲述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将实验安全防护教育渗透到多学科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自觉地掌握安全、防范、救护知识及应急处理本领,提高快速反应、协同应对和应急处理的能力,培育今后学习及工作中应具备的安全防护的重要意识和基本素质。
参考文献
[1]吴臻,胡建明.中小学实验室安全防护与化学危险品管理[J].教学仪器与实验,2010(4):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