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孜阿吉·买迪吐地 丁宝军 黎玉兰
摘要 博乐市玉米秸秆腐熟剂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腐熟剂和秸秆还田均可以提高穗粒重,进而显著增加产量。使用腐熟剂较秸秆单独还田增加产量643.5 kg/hm2,增幅4.8%。秸秆直接还田与腐熟剂配施可以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降低土壤容重。使用秸秆腐熟剂可以显著提高土壤酶活性,促进有机质的积累,提高矿质养分的有效性。
关键词 玉米;秸秆腐熟剂;应用效果;新疆博乐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7-0227-01
为探讨秸秆腐熟剂进行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性状及农作物产量的影响,2015年在新疆博州博乐市小营盘镇实施了玉米秸秆腐熟剂的田间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设在小镇乌兰克日木西村,具有代表性中肥力条田,年平均气温5.6 ℃,≥10 ℃积温3 137.9 ℃,年降水量181 mm,年蒸发量1 500~2 000 mm,无霜期169 d。供试土壤为壤土,容重1.36 g/cm3,有机质19.18 g/kg,碱解氮79.6 mg/kg,速效磷12.2 mg/kg,速效钾482 mg/kg,pH值8.35。供试玉米品种为KWS2564。
1.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3个处理:以常规施肥,无秸秆还田作对照(CK);不加腐熟剂秸秆还田,常规施肥+秸秆还田(A);有机物料腐熟剂(新疆山川秀丽生物有限公司生产的有机物料腐熟剂),常规施肥+有机物料腐熟剂+秸秆还田(B)。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每个处理设3次重复,小区面积为72 m2(6 m×12 m)。
1.3 试验实施
2014年秋季玉米收获后,按照试验设计将玉米秸秆粉碎还田,对照区将秸秆清理出小区,结合秋翻冬灌将秸秆翻入土中(表1)。2015年4月15日结合整地进行施肥,施基肥磷酸二铵225 kg/hm2、尿素75 kg/hm2[1-3],试验地于4月17日播种,5月28日中耕1次,6月18日人工中耕除草1次。7月2日追肥1次,7月3日灌头水,灌浆期追2次肥。全生育期灌水6次。生育期内有玉米螟零星危害。9月27日正式收获。2015年10月3日每个小区用土钻按“S”形取5点混合土样进行化验对比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田间生育期观察记载
从表2可以看出,各处理玉米的生育期一致。
2.2 不同处理对玉米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
不同处理间穗粒重存在差异,处理B>处理A>CK;玉米产量各处理间差异性显著,处理A、B的玉米产量较CK高5.6%和10.6%(表3)。
2.3 不同处理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从表4可以看出,秸秆还田区(处理A、B)土壤养分含量显著高于CK,处理A和处理B的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较CK分别提高4.4 %和5.2%、1.8%和3.3%、6.6%和12.4%、4.2%和5.6%。秸秆还田区(处理A、B)的土壤容重显著低于CK,说明秸秆还田能够改良土壤结构。
2.4 不同处理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土壤酶活性也是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可靠生物学指标之一[4-6]。土壤中所有的生物化学反应主要取决于微生物酶的活性。从图1可以看出,土壤蔗糖酶、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变化趋势一致,都为处理B>处理A>CK,且差异性显著,处理B和处理A分别比CK高104.3%、90.2%、113.2%和84.4%、73.1%、93.7%。表明秸秆还田可以改善土壤的结构,为微生物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激发酶活性,促进有机质的积累与矿质养分的生物有效性。
3 结论
秸秆+腐熟剂和秸秆还田均可以提高穗粒重,进而显著增加产量。使用腐熟剂较秸秆单独还田增加产量643.5 kg/hm2,增产4.8%;较常规施肥与无秸秆还田增加产量1 354.5 kg/hm2,增产10.6%。秸秆直接还田与腐熟剂配施可以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降低土壤容重。使用秸秆腐熟剂可以显著提高土壤酶活性,促进有机质的积累,提高矿质养分的有效性。
4 参考文献
[1] 李春杰,孙涛,张兴义.秸秆腐熟剂对寒地玉米秸秆降解率和土壤理化性状影响[J].华北农学报,2015(增刊1):507-510.
[2] 慕兰,孙笑梅,王立河,等.不同秸秆腐熟剂在玉米秸秆粉碎还田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3(16):215-216.
[3] 农传江,王宇蕴,徐智,等.有机物料腐熟剂对玉米和水稻秸秆还田效应的影响[J].西北农业学报,2016(1):34-41.
[4] 潘明安,黄仁军,袁天泽,等.不同秸秆腐熟剂的玉米秸秆堆腐效果对比[J].江苏农业科学,2013(3):303-304.
[5] 王喜枝,王崇华,王立河,等.有机物料腐熟剂对玉米秸秆腐解效果及小麦产量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15(9):51-53.
[6] 杨振兴,周怀平,关春林,等.秸秆腐熟剂在玉米秸秆还田中的效果[J].山西农业科学,2013(4):354-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