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彩虹
摘 要 结合竹笛教学实践,就如何通过竹笛教学培养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提出一些可行性措施。
关键词 小学音乐;竹笛教学;音乐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7-0102-02
1 前言
笛子又称竹笛,是一种古老的民族乐器。它的音域非常宽广,音色圆润,富有很强的表现力,因此很受民众的喜欢与青睐。竹笛学习入门比较简单,这种乐器的价格又不昂贵,深受小学生的喜爱,也便于学习。教师可以因材施教,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将竹笛引入音乐教学当中,让学生体验古老民族乐器的魅力,领略古老经典名曲的风采,对于培养学生音乐审美与陶冶性情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2 在笛子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学生对学习竹笛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产生深入学习的动力。在刚刚接触笛子时,教师要注意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切入点,让学生感受到笛子是一种十分有趣并且很具魅力的乐器,稍稍运用吹奏技巧,就会演奏出美妙的音乐旋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演奏笛子的欲望。所以,教师教学笛子的第一节课就显得异常重要,要非常投入地进行设计,做比较精密的安排。第一节课是给学生留下第一印象,在整个教学笛子的过程中非常关键,对于促进学生对笛子产生积极情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竹笛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感受到用笛子演奏的乐趣,教师要深知一种乐器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由浅入深,逐步引导。因此,教师起初给学生选择的乐曲,也应该是学生感兴趣的、旋律简单易于演奏的曲目。
笛子的学习跟其他乐器学习一样,基本功是要进行反复训练的,但是如果这些基本功与技巧不辅之以适合学生特点的训练形式,必然会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产生乐器学习的厌倦情绪。教师可以把这些机械重复的基本功训练融于学生喜爱的游戏中。如在气息强弱的变化练习中,教师要学生想象一辆救护车由远及近走近、再由近到远开走;在进行吐音训练时,让学生进行母鸡下蛋的游戏,完成练习。练习融于趣味游戏,课堂生动,学生学得主动[1]。
3 在笛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竹笛作为一种民族乐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音乐教学中除了让学生了解笛子的外观、种类、购买知识外,还要让学生了解笛子的历史,特别要引导学生欣赏名家名曲,在欣赏中感受音乐形象,提高审美能力。同时,社会也是一个音乐学习的课堂,要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如广泛参与社会举办的各种少儿演艺比赛活动,甚至参加笛子的考级比赛等。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不但可以得到技能的训练,还可以使学生更深刻体会笛子文化的价值所在,增强成功体验,从而让学生在笛子的演奏实践中增强对音乐的审美能力,提升音乐素养,增强热爱音乐、热爱生活的情感。
4 在笛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能力
音乐的魅力之一就是能在人们心中唤起无尽的想象。因为可以引发人们的想象,所以音乐旋律是激发创造力的重要手段。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具体可感的音乐氛围,让学生在对音乐的直观感知中激发创造性想象,增强对音乐的审美体验。例如,教师在课堂上以故事创设音乐情境:
森林里聚集了各种各样的动物。这时,忽然传来大白马的嘶鸣(教师用竹笛模仿演奏大白马的叫声);小猴子听到叫声,突然从大树上滑下来(教师用竹笛从高音到低音快速吹奏);一只熊也大摇大摆地走来了(教师富有节奏地通过按动低音孔来模仿熊走路的神态);机灵的小狐狸带着小狐狸们跳起优美的舞蹈(教师按动竹笛吹起欢快的音乐)……
学生也不由自主地受到欢快节奏的感染,手舞足蹈地有节奏地动起来。竹笛的声效给故事增添了神奇的色彩,使故事有声有色,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吸引力,学生听着故事音乐,仿佛置身于森林中的动物世界。此时,教师再让学生以不同的方式来表现自己喜欢的动物声音时,由于受到前面故事情境的启发,学生便能在竹笛上吹奏出各种各样动物的叫声和表现各种各样的动物姿态[2]。有的模仿小兔子欢快地蹦蹦跳跳,有的模仿鸟儿等动物的鸣叫,有的模仿庞大动物慢条斯理的走路姿态……学生在演奏中汇入音乐快乐的海洋,兴致很高,笑声不断,体味到用音乐来体现生活美的乐趣,有效培养了音乐想象能力。
5 在笛子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创造能力
音乐的想象力决定了它富有培养创造力的特质。音乐的语言主要是想象的语言,也要用想象来加以理解与体验。通过竹笛教学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也是音乐教学的重要任务与目标。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身心愉悦地参与竹笛训练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身心放松的前提下去思考问题。教师要循循善诱,启发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
在学生能够用竹笛演奏d、r、m、d、l这五个音时,可以设计一些音乐游戏让学生进行简单的竹笛音乐创作。如让学生观察春意盎然的大花园中蜜蜂飞来飞去采蜜的情景,分别吹奏蜜蜂飞舞的声音、姿态,停在花瓣上采蜜以及归巢的神态和情境。起初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声音对这些情境进行自如的模仿,然后用竹笛加以模拟。最后,学生之间可以进行品评,说说谁吹奏的旋律美,好在哪里,为什么好听等。
教师可以多启发学生进行音乐的创作性活动,如让学生观察蜗牛和乌龟,根据它们的特点创作相关蜗牛与乌龟的音乐,学生就会根据这些动物走路慢的特点,用竹笛演奏出慢悠悠的音乐来。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自然、观察生活,学会用竹笛模拟自然界中动植物神态,思考并落实到用竹笛来表现这些神态与情境,引领学生进入音乐的殿堂,感受音乐的陶冶与洗礼。
6 在笛子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
在音乐教学中,要给学生搭建自我展示的平台。因为学生的表现欲望很强烈,自己对音乐的感受,或者在学习中掌握了一定的笛子演奏技巧,都需要有展示的机会,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与赞许[3]。全国民族乐器演奏比赛、全国电视音乐之星、华夏儿童音乐节、全国少儿童器乐比赛等,都为学生提供了展示的舞台。在笛子教学中为了满足学生表现自我的欲望,教师可以利用音乐教室完备的音乐设施,举办欣赏课、观摩课,学生自己演出的节目可以录制成视频,在多媒体大屏幕上展示,让学生观赏与评价,营造浓厚的音乐氛围,展示学生的笛子才艺,品尝成功的快乐,激发自信。
7 结语
总之,将竹笛引入小学音乐课堂,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音乐想象能力及音乐创造能力等。教师在教学中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中心,让学生感受到竹笛的魅力及演奏的志趣,循序渐进地使学生掌握演奏技巧,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孙明浩.中国当代竹笛教学模式的思考[J].黄河之声,2014(6):31-33.
[2]杨帆.提升竹笛有效性的思考[J].高教学刊,2015(23):118-119.
[3]赵逊.竹笛教学中的音乐美学体现[J].学园,2014(32):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