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东维
摘 要 通过问卷调查,获知学生有效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自主学习的比例并不高。以此为依据,探索利用好信息化技术这把“双刃剑”,趋利避害,使之更好地为人所用。
关键词 自主学习;信息技术;信息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7-0020-02
1 前言
信息化教育依赖于信息技术,也就是依赖于传感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具体来说,也就是通过计算机这一工具上网来实现。它是当前教育时代不可缺少的学习辅助工具,能开阔学生的认知视野,给学生创造一个寓教于乐、毫无压力、充满活力和灵感的学习情境。信息化技术给教育教学带来的莫大好处大家有目共睹,无可争议,这里暂且不谈。而在钟爱网络的人群中,有一个主要而特殊的人群——中小学生,他们年龄小,自控能力差,因此狭义地讲,信息化教学给他们创造了上网的理由和上网的机会,乃至出现上网学习的同时也会有人浏览其他网页或上网玩游戏等不良现象的发生。要知道计算机网络上充斥着大量不健康的内容,令人触目惊心,如果信息技术利用不好,其危害极大。为了保证信息化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防微杜渐,并了解中小学生的具体上网情况,曾进行一次问卷调查。
本次问卷调查是以松原市宁江区内部分中学(初一、初二、初三)和部分小学(六年级、五年级)为对象,共发出问卷中小学各150份,回收问卷295份。从中小学生中各抽出有效问卷120份,做以下汇总分析。
学生能否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自主学习结果分析 根据调查问卷发现,如图1所示,中学生比小学生有效利用网络的比例稍高,中学生占83.3%,小学生占58.3%;但总体来说,计算机网络在中小学生中的有效利用率并不高,仅占70.8%。
学生不良上网原因分析 学生不能有效利用计算机网络自主学习的主要原因是中小学生的年龄小,辨别是非本领低,自控能力差,好奇心强,加之网上五花八门的不良信息的诱惑,使学生一但涉足就很难自拔。因此,为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必须加大监管力度。
2 加强学生不良上网的有效监管
学校的监管 教师在使用信息化技术辅助教学时,为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让学生上网寻找资料、合作讨论,这是实现创新、智慧课堂的方法,是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型学习者转变为自主创新型学习者的必要过程。这样就理所当然地让学生自由上网浏览。但是,必须要求这一切要尽可能地在校园网内完成,这样学生的所有活动都在教师的监控之内,避免学生打着上网学习的幌子去做与学习无关的上网的事情。
家庭的监管 教师要尽量少留家庭作业,减少学生校外上网的借口。若确有校外作业或需上网查阅相关资料时,尽可能与家长取得联系,以便家长予以监管,不能听之任之。如家里没有电脑的,也可以在家长的陪同下去亲朋家或网吧完成,杜绝独自上网的现象。
社会的监管 随着人们对电脑和互联网的认可,它不但受到了成年人的青睐,而且对孩子们也有很大的吸引力。为此,社会上一些人看到了商机,把网吧开到了学校附近,一到学校放假期间或平常的晚间,人员爆满,网吧内乌烟瘴气,都是玩网络游戏和聊天的。“我又发财了!”“弄死他!”“爽极了!”……各类喊声此起彼伏,面对网络的不良诱惑,成年人都无法抗拒,更何况仍很幼稚且尚未形成分辨力和自我控制力较差的学生呢?他们利用中午午餐时间和放学后的短暂时间,躲过教师和家长的视线,拿着父母给的午饭钱不吃不喝跑到学校附近的网吧玩网络游戏,耗时耗财、荒废学业、斗殴伤人、撒谎骗人,最后导致沉迷不振而辍学,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为此,学校应联手社会有关部门,认真贯彻执行《吉林省公安机关加强对学校及周边治安管理和服务工作十条意见》[1],坚决取缔学校周边的网吧,不给学生留有短时间上网游戏的场所。
加强思想教育,让学生远离游戏 北京教育学院教授付和玉在“‘国培计划2015吉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第三阶段“应用技术工具创新教学活动”中做的题为“信息技术与科学整合概论”的讲座中指出,对于中小学生而言,他们极富有好奇心和冒险精神,色彩斑斓的网络虚拟世界对学生有很大诱惑,因而几人合伙泡通宵网吧,致使自制力较差的学生流连忘返。尤其是迷恋戏、网上聊天谈恋爱,迷恋成瘾,最后没钱上网而盗窃,争风吃醋而打架伤人,甚至犯罪入狱,等等,污染了他们的精神世界。因此,要大力提倡文明上网,宣传非文明上网的危害性。建议搞一些活动,让学生自己搜集青少年中由于不文明上网而步入歧途的事例,然后引以为戒,让更多的学生从中受到深刻的教育。
3 增强信息化教育的技术含量
远程教育、多媒体、电子阅览室等有关网页、软件的编程以及信息技术与教学模式的采纳要尽量简单化,方便记忆,操作起来容易。内容要不断更新、维护,软件要不断修订、升级,要随时了解网络变化,增强硬件功能,这样才能满足用户需要,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行。
4 提高教师队伍的信息化水平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以计算机与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发展更为迅猛,各种新型计算机设备进入日常的工作、学习、生活中。如现在最流行的智能手机,几乎人手一部,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也不断更新,而每次更新都给人们带来新的功能和新的体验。各种新的软件不断出现,因此,只有自主学习计算机,走近计算机,掌握它并能正确熟练地操作它,才能适应时代进步的要求。在这样的形势下,信息技术走进课堂,计算机的熟练操作能力已经成为每位教师的必备能力。
目前,除了部分经济落后地区的教师因条件差,很少接触计算机外,教师多少都接触过计算机,但很多教师的计算机接受仍然意识淡薄,操作能力差,熟练程度低,有的还赶不上学生水平,影响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更不能与教学有机融合。特别是年纪大的老教师,眼神上不去,手也不灵活,又不想费时费力走进计算机领域,老守住黑板加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跟不上现代教育教学形势的发展。
建议这部分教师认清形势,改变自己、提升自己,尽快掌握计算机技术。只有用心学习才能掌握,一定要多上机操作,在计算机上学计算机,终究会有进步。不是要注重学习它的原理,而主要是掌握它的应用和操作。
5 实现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
各学科都有自己的特点,教师要把信息技术与所教学科合理整合。每次讲课的课件制作,必须要贴近教材内容和生活实际,主要环节力图图画精美、视频清晰、层次分明、丰富多彩。课堂需要点燃智慧,需要开放灵活,需要学生的个性飞扬。如果学生按部就班地跟着教师走,教师跟着课件走,一节课下来,多媒体也用上了,表面热热闹闹的,可实际没有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没有得到开发。把信息技术与教学合理整合,使课堂教学过程准确、灵活、形象、生动、直观,把抽象的知识变为具体知识,较好地突出教学中的重点,科学有效地解决教学中的难点,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6 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网络资源丰富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创新学习。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作用由传授变引导,注重多元评价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要提倡鼓励式教学,分析学生热衷于网络游戏的原因,借鉴游戏中好的鼓励方式方法,应用到教学中来。如游戏中过关、通关后系统中会出现新颖的画面、优美动听的语音给予鼓励,使游戏者具有荣誉感、骄傲感。教师也可以在学生取得成绩时,通过给一束“鲜花”、一个“烟花”、一辆“轿车”等游戏方法予以鼓励。学生可以把它们放进自己的背包中积攒起来,以视荣耀,得以激发学习兴趣。
7 结束语
总之,教育信息化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动力。不能只看到它带来多大益处和便利,也应看到网络的负效应给人们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并予以预见和防范。好的东西如果应用不好、监管不力,也会导致相反的效果。透彻分析、趋利避害,使其尽可能体现最大完美,使计算机网络这把“双刃剑”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为师生所用,才能促进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吉林省公安机关加强对学校及周边治安管理和服务工作十条意见[N].新文化报,2009-06-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