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润莉
摘 要: 奎照楼为清浙江绍兴一家规模较大的书庄,关于它的藏书刻书事业,史料很少提及,现就浙江图书馆所见资料及全国古籍普查平台上的信息,结合史实,对其刻书内容、特色作一初步探究。
关键词:绍兴 奎照楼 藏书 刻书
中图分类号:G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7-0057-01
绍兴历史悠久,地灵人杰,文化底蕴深厚。7000多年前,绍兴就有人类活动,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公元1130年,宋高宗赵构取“绍祚中兴”之意,升越州为绍兴府,并于次年改元为绍兴元年,绍兴由此得名。绍兴以其秀丽山川哺育了众多的志士仁人。毛泽东盛赞绍兴为“鉴湖越台名士乡”。绍兴文化昌盛,人才辈出,与绍兴刻书、售书、藏书殊有关联。早在唐长庆四年(842),就已有元白诗集刊出并在书肆出售。清末民初,有识之士提倡开发民智,刻书开店。
奎照楼就是一家集藏书、刻书、售书于一体的书坊。无论名气还是规模,奎照楼在当时应该影响比较大。世界书局创始人、藏书家沈知方先生早年入绍兴“奎照楼书坊”学徒,鲁迅曾经在奎照楼买过书。《竟吾随笔》中还夹有一张庚子年奎照楼书籍发票,列着董金鉴向这家绍兴书坊所购书籍清单。
一、奎照楼创建者、创建年代
1.奎照楼的创建者
联系光绪二十三年奎照楼所刻石印本《浙绍奎照楼新增绘图幼学故事琼林四卷首一卷》,奎照楼主人作序,但署名是“奎照楼主人”,笔者查阅《浙江古今人物大辞典》、《清人室名别称字号》、《中国人名大辞典》等,均没有查到奎照楼主人记载。宁波“沈氏奎照楼”书坊位于宁波城区鼓楼前南首,乾隆间校刊有《易经》、《礼记》、《春秋》、《诗经》和《书经》等书,书名前均冠以“奎照楼”,并有“四明沈氏新镌”字样。笔者未查到“沈氏奎照楼”与绍兴奎照楼的联系。
2.奎照楼的创建年代
从全国古籍普查平台上查阅到奎照楼最早刻书是在光绪六年,以石印本为主。又浙江同乡会干事于光绪癸卯(1903)出版的《浙江潮》第八期,在“调查文稿”中收有绍兴府城书铺一览表:
是书成于1903年,资料应该相对准确,表中奎照楼开设年月为“二十年前”,与墨润堂同时开创,试以上限三十年、下限二十年计算,即公元1874-1884年。至于成书于1949年的《绍兴概况调查》所云墨润堂创建已“有百余年历史”,明显的不可信。至此,墨润堂的创建年代可以推断为公元1877年,与墨润堂同时创办的奎照楼也应该为1877年左右。
二、奎照楼的刻书内容
绍兴奎照楼是一家规模较大的书坊,目前所能见到的书不下五十余种,内容涉及也非常广泛,从科举考试的儒家经典之书、文集总集之属,到普通百姓需要的便蒙读物、医方,无不刊刻。不但自设作坊,自行校刻各种图书,而且还采购、销售本埠及外地新书,包括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三联、开明等书店教科书各种图书, 所售书籍新书只占十分之四,旧书占十分之六。从刻书内容看:
1.应举之书
整个清朝仍然是科举取士的,传统的儒家经典仍然是学子们要熟读强记的。应试者竞相购书,以备科考。这一巨大的市场对各地书坊很有吸引力,书坊面对这一商机,在刊印方面曲迎大众、推陈出新,诸如添制插图,或在汇刻中增添注疏等,使得坊刻本一时“洛阳纸贵”。 书坊还善用自己的优势,组织人员编纂字书、韵书等科举参考书。如奎照楼书坊刊刻了《四书集注》、《易经增订旁训》、《御注孝经》十八章、《诗集传》八卷、《礼记旁训辨体合订》六卷、《春秋左传杜林合注》五十卷、《四书体注合讲》十九卷图说一卷、《书经精华》六卷、《易经精华》六卷首一卷末一卷、《诗经旁训辨体合订》四卷等。
2.便蒙读物
书坊是营利机构,考虑市场需要和经济效益,这样书籍出版也就具有了商品化的特点。蒙学读物在民间的需要量一直很大,尤其是在绍兴这样非常重视教育的地方,蒙学读物也成为书坊出售和刊行的重要方面之一。如清光绪十七年浙绍奎照楼刻本《龙文鞭影》二卷、清光绪三十一年浙绍奎照楼石印本《浙绍奎照楼书庄精校新增绘图幼学故事琼林》。《龙文鞭影》在传统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由浅入深的作用,在完成了集中识字两千来个之后,为进一步读《四书》、《五经》和作文打下基础。它和初读的“三、百、千”(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几种蒙书比较起来,有个显著的特点,这就是它广泛地汲取了前人的若干蒙书的材料,溶入了二十四史的不少人物典故和神话、小说、笔记, 是一部集自然知识、历史掌故于一体的骈文读物。这对后来的《幼学琼林》起了催生作用,影响很大。后来,在以李氏《蒙求》这种骈文体例影响下,出现了各种“蒙求”,有名物的、文字的、历史的、经学的、伦理的、地理的,各种读物不下百来种。但《龙文鞭影》和《幼学琼林》是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两部知识性蒙书。
3.医学典籍、民间验方
书坊往往地处闹市区。奎照楼在绍兴府城大马路水澄桥南首,毗邻墨润堂和会文堂,而水澄桥北首就是震元堂。震元堂初创于清乾隆十七年(1752),历史之久乃绍兴诸店之魁,相传创始人杜景湘(慈溪杜家桥人)原在水澄桥摆药摊起家。可见奎照楼所在的水澄桥自古以来就是绍兴闹市区。人们对医书,尤其是民间验方的需求量还是很大,在临床各科中儿科与妇产科著作为上。
清同治四年浙绍奎照楼刻本《女科辑要八卷附单养贤胎产全书一卷》、清光绪十六年浙绍奎照楼刻本《验方新编》十六卷。从中可以看出,这些书籍的刊刻不但丰富了中国古代的医籍文献,而且反映出当时人们的社会需求,因此在民间流传甚广。可见“大众媒介既是了不起的信息增殖者,也是信息的很长的输送管。”这些书籍的存在,烙下了时代的印记,促进了医学事业的发展。
4.市民文学与曲艺类书籍
民间通俗文学作品是坊刻本中富有情趣的一类,当时,市民阶层已经发展壮大,再加上绍兴这样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历史文化名城,对书籍的需求量更大,种类更丰富。如《增订精忠演义说本全传》二十卷八十回,再如诗赋类著作《绿香山馆诗赋词彚编》二十卷、《少岩赋草》四卷、《咏物诗选注释》八卷等,还有《增广玉匣记通书》六卷当时几乎成为家家必备的床头书,因为此书迎合了中国人“贵中求和,近利远害”的心理。这类书籍的刊刻,至少意味着它存在一定的市场需求,甚至很有可能是当时图书市场上的畅销书。
三、总结
总之,绍兴奎照楼的刻书以实用为目的,刊刻了大量当时平民百姓实际生活中需要的书籍,内容从儒家经典到医学文献,从劝善经卷到便蒙读物,极大地满足了百姓对书籍的需要。也对知识文化的普及与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满足了社会大众不同层次的需求。它也从另一个侧面保存、保护了古籍,推进了绍兴地区的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肖东发. 坊刻的特点及贡献:中国古代出版印刷史专论之四[J]. 编辑之友,1990(5):60.
[2](清) 董金鉴撰.竟吾随笔[M].稿本
[3](清)王清源著.医方简义. 清光绪九年浙绍奎照楼刻本
[4](明)杨臣诤增订.(明)萧良有纂辑.(明)来集之音注. 龙文鞭影.清光绪十七年浙绍奎照楼刻本
[5]施拉姆·波特.传播学概论[M].北京: 新华出版社,1984: 17.
[6]绍兴县修志委员会1绍兴县志资料第二辑[M〕1民国稿抄本
[7]浙江同乡会干事1浙江潮〔M〕1东京:浙江同乡会杂志部,1903:181-182